對湖北省城市居民飲水現狀進行調研發現,地區發展對居民飲水水源的選擇有影響,家庭收入越高越傾向飲用包裝水與使用家用凈水器,年齡層次較年輕的調研對象更傾向飲用包裝水,飲用方式更傾向于直接飲用。
根據對湖北省內的“全面提質”高品質飲用水項目和48個“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項目現狀進行調查,發現目前湖北高品質飲用水項目存在投資資金壓力大、水質標準支撐不足、技術路線繁雜、監管責任不明確等問題。
綜合湖北省內24家水司、67名行業專家及管道直飲水企業等行業調研意見,為湖北省高品質飲用水發展提出對策與建議。
引用本文:吳銘軒,張凱,周艷春,等. 湖北省“高品質”飲用水現狀分析及發展對策[J]. 給水排水,2024,50(10):21-29.
0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對湖北省內居民、供水企業、直飲水企業以及行業專家進行問卷調查與座談,對部分項目進行實地走訪。
1.2 分析方法
通過現場走訪、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對高品質飲用水現狀及需求進行調查,并分析高品質飲用水建設的存在的問題;進一步通過對湖北省內各水司、水行業專家、直飲水企業等進行走訪與發放調查問卷,為湖北省高品質飲用水的發展提出對策。
1.3 定義說明
“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以市政供水或地下水為原水,對原水進行處理,出水水質執行《飲用凈水水質標準》(CJ 94-2005),俗稱為管道直飲水。
“全面提質”高品質飲用水:市政供水龍頭水水質達到相關地方標準(深圳、上海)或企業標準(武漢),俗稱為全網直飲。
02
結果與分析
2.1 湖北省城市居民高品質飲用水現狀調查
本研究調查時間為2022年,項目組通過互聯網面向湖北城市居民發放問卷,問卷調查回收樣本共4 842份,其中有效問卷4 807份,其中武漢市823份,鄂西南地區779份(恩施、宜昌、荊州),鄂西北地區994份(十堰、神農架、襄陽),鄂東南地區1 063份(黃岡、鄂州、黃石、咸寧),鄂中地區1 148份(隨州、荊門、孝感、天門、潛江、仙桃)。從飲水來源看,大部分受訪對象有2個及以上飲水來源,自來水是飲水來源的主體,其次是包裝水(桶、瓶裝水等),見圖1a。
圖1 不同飲水來源人數及不同地區飲水來源占比
調研發現,湖北省內不同地區的飲水來源占比與該區域的城市發展有一定的聯系(圖1b)。武漢市與鄂西南地區以自來水作為飲水來源的選擇占比相對較低,包裝水、家用凈水器與小區售水機占比偏高,可歸因于城市發展較為突出。雖然各區域的發展差異會導致的飲水水源選擇的差異,但并不影響自來水作為飲水來源主體的地位。根據湖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網站公布的城市供水水質公報,省內各城市供水出廠水水質及管網水抽查水質均穩定達標,因此公共供水水質情況對居民飲水來源的選擇并未顯現直接性關聯。
從調研中發現(圖2),經濟條件是影響飲水來源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經濟收入層級的遞增,調研對象選擇將自來水作為飲水來源的人占比逐漸下降,而選擇包裝水和家用凈水器的占比逐漸上升,說明經濟水平的提高會使人趨向于選擇飲用包裝水與家用凈水器。
圖2 各收入段不同飲水來源占比
包裝水相比于自來水,飲用便利,但是價格較高。調查數據顯示,年齡是選擇包裝水作為飲水的另一影響因素。選擇包裝水作為飲水來源,20歲以下的人群中,占比為64.86%;20~30歲人群中,占比為46.87%;30~40歲人群中,占比為37.78%;40~50歲人群中,占比為31.75%;而在50歲以上人群中,占比僅有21.25%。這可能與現階段年輕人的生活方式與生活習慣相關,年輕人更偏好飲用包裝水。
我國居民有飲用熱水的習慣,許多居民也會對飲水進行燒開處理,習慣飲用涼白開。在調查中發現(圖3a),居民是否燒開飲用與飲水來源的選擇有著一定的關聯。以自來水作為飲水來源時,選擇燒開飲用的占比為94.13%;選擇家用凈水器出水或管道直飲水作為飲水來源時,燒開飲用的比例下降至63.59%與66.17%;而包裝水或小區售水機出水為來源時,低于50%選擇燒開喝,而接近55%的人則選擇直接飲用。在習慣燒開飲用的受訪對象中,近60%的人是因為對水質有顧慮,希望通過燒沸殺菌消毒;56.14%的人是喜歡喝熱水或暖水;另有約23%的人是因為腸胃敏感或身體其他原因需要將水煮沸后飲用;只有21.26%的人單純是因為習慣將水燒開喝。隨著受訪對象年齡的增長,選擇直接飲用的占比不斷降低,說明年輕人更偏愛直接飲用(圖3b)。
圖3 飲用方式占比及各年齡段直接飲用受眾占比
現制現售水作為直接出售的散裝飲用水近年來逐漸被公眾接受,1 926名受訪對象所住小區建有售水機,其中使用小區售水機的用戶為24.87%。在選擇不使用小區售水機的受訪對象中,58.96%表示提桶打水不方便,46.76%表示對小區售水機的出水水質有顧慮,還有少部分人是因為環境衛生、水價等原因。在受訪對象中有663名所住小區建有區域管道直飲水系統,其中開通的人數為360人,占比超過50%。在開通的用戶中,有176人不飲用管道直飲水,67人即使開通了管道直飲水但同時也安裝了家用凈水器,飲用管道直飲水的有117人,平均使用率僅為17.6%。居民不開通或不使用管道直飲水的主要原因為不放心水質、顧慮凈水站周圍環境衛生、價格偏高等。
2.2 湖北省高品質飲用水項目建設現狀調查
目前,湖北省內尚無已建成的“全面提質”高品質飲用水項目,但武漢市已著手開展“全面提質”高品質飲用水相關工作。湖北省內多個地區也建設“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項目,均為商業行為,主要分散于武漢市、鄂中部、鄂西南等地。
2.2.1 “全面提質”高品質飲用水現狀調查
武漢市在2021年4月發布的《武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愿景目標綱要》中的城市品質提升工程專欄提到“探索直飲水系統建設”。2022年3月武漢市發布的《武漢市水務發展“十四五”規劃》中提到,“在我市可封閉運行或高端發展區域,如二七濱江商務區開展武漢市優質飲用水試點項目,開展水源提質及管網建設”。
武漢已開展水廠深度處理改造,并進行飲用水口感的中試;規范管網和二次供水建設管理,已制定建設標準,提高水質保障能力;對武漢市內現狀管網進行評估,并進行隱患排查與逐步改造;開展水齡分析工作,針對容易造成水齡過長的供水設施進行針對性改造;建設智慧水務平臺,并已完成二次供水監測平臺和用水信息采集平臺建設,正在搭建水質綜合監控系統;同步開展優質飲用水相關宣傳科普工作。在試點區域內增設在線水質檢測點,對水壓和水質進行監控。在示范區內的水廠開展了濁度控制與CT值強化管理工作,重點優化對濁度、余氯、三氯甲烷、硬度等指標的控制。
在供水水質方面,武漢水務集團早在2019年開始實施企標《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Q/WSJT01-2018)。相較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對31項監測指標的限值進行了修訂,提升了部分指標的檢測頻次,Q/WSJT01-2018增加11項檢測指標,日檢指標由9項增加至18項。而隨著《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22)在我國正式施行,武漢水務集團進一步優化企業標準,并及時向用戶宣傳水質標準的變化,鞏固、提升了居民對城市供水水質水平的認知度和信任度。
2.2.2 小區“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
本次調研了湖北省內15個小區“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項目項,分布于A市(4個),B市(8個),C市(2個)與D市(1個),其中有10個項目已經開始運營。已運行的項目均出現了實際供水量低于設計供水量的情況,其中僅有3個項目均為小區建成后,小區住戶對使用高品質飲用水的意愿強烈,為滿足用戶需求而加建的小區高品質飲用水項目,但實際供水也僅達到設計用水量的50%。而位于B市的庚小區與辛小區則出現了實際售水量遠小于設計水量的情況,用戶開通率和實際供水量比例不一致,原因是樓盤的銷售情況不佳,住戶入住率偏低。
在水質方面,調研小區執行的水質標準為《飲用凈水水質標準》(CJ 94-2005),從水質指標的對比可以看出,CJ 94相較于GB 5749在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上的要求更為嚴格,,而在毒理學和細菌學指標上,CJ94與GB 5749的水質指標限值差異不大。
表1 小區“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項目建設情況
調研的大部分小區由管道直飲水企業投資、建設與運維,僅有3個項目有開發商參與投資,此類項目均出現在新建小區,并將“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作為小區配套的賣點。
在收費模式的選擇上,小區“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項目均為計量售水,部分項目收取開戶費。據統計,小區“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制水成本約為200元/m³,大部分項目為提高用戶使用率,結合推廣促銷活動,實際售水價格為200~270元/m³,售價約為包裝水價格的20%,為當地自來水價的100~150倍。
在項目維護方面,各地項目管理方一般7~14天會對凈水站進行清掃,每月進行1次水箱清洗,每季度更換1次設備濾芯。但在調研中發現,小區“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項目的水質的日常檢測手段以在線檢測為主,每季度或每半年進行水質送檢。在《建筑給水排水與節水通用規范》(GB 55050-2021)中9.2.1要求,管道直飲水需要進行日檢,周檢和年檢,其中日檢項目由生產者進行自檢并做好每日記錄,周檢項目和年檢項目應由管道直飲水生產經營單位取樣送當地衛生防疫或疾控主管部門進行檢驗。并保存好送檢記錄。
不同地區對小區“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項目的監管政策與方式不一致,監管責任單位不統一,監管責任不明晰,有的地區甚至沒有強制的監管措施,存在一定的監管漏洞。
表2 小區“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項目監管情況
2.2.3 公共建筑“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
本次調研了湖北省內33個公共建筑“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項目項,均為辦公樓(20個)與學校(13個),分布于A市(3個),B市(27個),E市(3個),調研項目執行的水質標準均為《飲用凈水水質標準》(CJ 94-2005)。
湖北省內公共建筑“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項目的使用率普遍高于小區“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項目,這是因為公共建筑的人員密度較大,飲水需求較為集中。而且調研中的公共建筑“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項目多為現有一體式直飲水設備的升級項目,用戶對直接飲用已經成為習慣,對“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接受程度較高。
該類項目以管道直飲水企業負責投資、建設與運維為主。其中,E市采用了政府與企業建立合資公司,由政府和企業共同投資,委托管道直飲水公司建設與運維“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項目。
表3 公共建筑“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項目建設情況
在收費模式方面,絕大部分公共建筑“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項目均采取服務費包干。采用服務費包干的形式收費,繳納服務費的為公共建筑的所有方,用戶無需繳費,因此用戶對“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的使用意愿較高。而G學校則采用充值卡計量售水,原因是學生人數較多,與學校磋商后決定采用售水方案,學校不收取學生任何費用,學生自主選擇飲用“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公共建筑“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的年維護成本為3 000~5 000元,預計利潤為35~40元/m³。
在項目的維護方面,管理方每7天對凈水站進行清掃,每月對水箱進行清洗,90天更換一次濾芯。在水質檢測方面,辦公樓每半年或每季度進行送檢,而學校除了每季度進行送檢外,每個學期開學都進行送檢。但調研的項目均沒有達到GB 55020的要求,進行周檢送樣測定細菌總數、總大腸菌群、糞大腸菌群、耗氧量(采用納濾、反滲透技術)。
表4 公共建筑“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項目監管情況
2.3 湖北省高品質飲用水發展存在問題
2.3.1 “全面提質”高品質飲用水存在問題
在投資方面,目前武漢市內的“全面提質”模式的優質飲用水項目主要由武漢水務集團投資。建設“全面提質”高品質飲水的投資巨大,回收期極長,沉重的資金壓力是“全面提質”高品質飲用水建設中最主要的困難。
在政策層面,武漢市僅出臺了“全面提質”高品質飲用水的相關規劃,而針對性的政策和具體措施仍有待進一步推進。
在水質方面,武漢市原水水質條件相對穩定,自來水廠處理工藝可靠,并已逐步在推廣建設深度處理工藝段,自來水廠出水水質穩定達到GB 5749-2022要求。此外武漢水務集團對于出廠水質提出了更高要求的企標《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Q/WSJT 01-2023),因此建成“全面提質”高品質水面臨最主要問題在于如何保障管網水質的穩定,確保龍頭水達標。
在技術方面,“全面提質”高品質飲用水的難點在于市政管網中水質保持,需要建設完備的管網水質監測系統。在供水管網的改造上,則需要因地制宜制定水質保障方案,例如優化管網運行調度,強化管網的清洗,對二次供水設施進行改建等。
在科普宣傳方面,對高品質飲用水的宣傳存在一定難度。企標的影響力有限,地標的缺乏為宣傳工作帶來困難。另一方面,湖北省內城市供水水質穩定達標,居民用水安全可靠,比較水質標準的差異容易使居民對GB 5749產生誤解甚至懷疑。
2.3.2 “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存在問題
政策層面,湖北省內暫無“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的相關地方標準及管理辦法。缺乏統一的質量標準體系和管理規范,導致管道直飲水市場魚龍混雜,管道直飲水技術系統優劣難辨。
投資建設、運營模式方面,“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項目投資成本高、回收周期長,居民消費習慣尚未形成,投資風險大。新建住宅小區配置高品質飲用水受到了房地產行業發展限制;而老舊小區安裝高品質飲用水設備或管道,需統籌建設,施工難度大,且使用費用遠高于傳統自來水,居民使用意愿不高,用水量不穩定,實際使用率低。
在技術方面,“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缺少完善的技術標準和建設、管理規范。現行可供參考的標準為《建筑與小區管道直飲水系統技術規程》(CJJ/T 110-2017),僅對水質、水量做出了規范,缺乏關鍵技術指標的參考,并且許多調研項目與該規程存在較大差異。
在監管方面,缺乏系統化的監督管理機制。湖北省“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均以自來水為水源,經進一步凈化后供給用戶的,是一種商品水,涉及衛生監管范疇;但“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項目使用管道進行供水至用戶,又屬于二次供水衛生規范的管理范圍,導致監督管理責任不明確,監督管理困難。“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項目建設方案的審查、工程驗收和運營維護等方面也缺乏明確規定和監管。水質的檢測手段與頻率沒有硬性要求,存在監管漏洞。
在水質檢測方面,目前“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的水質檢測主要由管道直飲水企業自檢為主,自檢手段和能力存在差異。項目通常僅有自檢日檢與送檢年檢,部分項目會增加送檢頻率,但未達到周檢送檢(細菌總數、總大腸菌群、糞大腸菌群、耗氧量(采用納濾、反滲透技術))的要求。
2.4 湖北省高品質飲用水發展需求
國內對高品質飲用水進行探索的地區中,包頭、寧鄉與濟南均發生過水源水質變差,導致供水水質不達標的情況,因此對飲水可靠性與安全性需求迫切,在綜合當地的水資源情況與城市發展情況后,選擇了大規模建設“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但隨著水處理工藝的發展,城市供水水質達標率不斷提高,對以確保飲水安全的為目的的“部分提質”高品質用水需求大大降低,結合高昂的使用成本,導致相關城市在管道直飲水項目的推廣上存在較多問題。
隨著社會發展,居民對飲水要求不僅限于安全飲水,對高品質飲水也提出了要求。上海與深圳等地已著手建設“全面提質”高品質飲水。湖北省水資源豐富,飲用水水源水質狀況好,管網水水質達標,飲水安全性與可靠性高,因此對大規模建設“部分提質”高品質用水需求小。而武漢市作為湖北省省會,國內新一線城市,則對建設“全面提質”高品質飲水高品質水有一定的發展需求。
為了進一步了解湖北省對高品質飲用水的發展需求,本研究對湖北省內高品質飲水行業內相關主體進行了調查訪談。
2.4.1 水司
調研通過填寫問卷及當面座談的方式,了解水司對高品質飲用水發展的意愿和態度。本次共收集到24個城市的水司意愿,包含省內所有13家地級以上城市水司和11家縣級市水司。其中4家水司已開展“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相關業務。有1家正在籌劃“部分提質”的相關事項。
武漢水務集團已開展了大量“全面提質”高品質飲用水相關的研究工作,包括重點城市專題工程的調研、標準體系的建設、水廠提質改造、智慧水務建設、中試試驗研究、科普相傳等;同時計劃在相對獨立、新建片區開展相關試點工作。此外,武漢水務集團在部分公共區域也建設有“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系統。
除武漢水務集團外的12家地級水司中,有2家水司暫無開展高品質飲用水項目的意愿,另10家地級市水司均表示有意愿作為高品質飲用水部分提質的責任主體。在11家縣級市水司中,僅有1家水司表示有意愿開展“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業務,另外有10家縣級市水司表示無相關意愿,其中8家水司認為“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項目的投資高、改造難、群眾消費水平有限,有2家水司認為缺乏相關政策和執行標準。
2.4.2 供水行業專家意見
調研共向67名湖北省內供水行業專家發放調研問卷;其中36人來自湖北省10所高等院校、31人來自10家工程設計院、供水企業及行業主管部門。
在高品質飲用水的發展模式方面,51名行業專家們認為建設“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相較于建設“全面提質”高品質飲用水可行性較高,具有更強的經濟性,符合目前已建成的自來水供應管網現狀,但湖北省對大面積建設“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需求較小,“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更宜作為商業行為開展。
在高品質飲用水的發展方面,行業專家普遍認為政府應首先做好政策指導,適時做好高品質飲用水市場的監管,例如制定高品質飲用水的相關地方標準,明確高品質飲用水的監管責任與管理辦法等。
2.4.3 管道直飲水企業
受訪的管道直飲水企業認為湖北省內“部分提質”高品質業務將不斷增長,管道直飲水市場發展潛力巨大。但與此同時也認為湖北省目前尚缺乏管道直飲水發展的相關政策,建設標準與監管條例,制約了管道直飲水的良性發展。相關企業希望通過受到政府監管,規劃行業市場,提升用戶對“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的認識和信心。
2.5 湖北省高品質飲用水發展對策與建議
(1)明確“部分提質”與“全面提質”的地位。保障用水戶水質達到GB 5749應當是各地政府和水司的職責,不得將市政水質不達標的風險與后果轉移給居民。“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應當屬于商業行為,與小區售水機和家用凈水器地位相同,是居民實現個性化的高品質飲用水的手段,而不是作為市政供水不達標的防線。
“全面提質”高品質飲用水屬于城市公共供水,是一項民生工程。推進城市“全面提質”高品質飲用水項目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的工作,需要全面統籌。政府是建設“全面提質”高品質飲用水的主體,應全面統籌推進,由供水企業作為具體實施載體。從長遠的規劃來看,實現“全面提質”高品質飲用水,滿足人民群眾的高品質飲用水需求,應當是各地政府和水司的發展目標。各地可根據城市發展情況,將“全面提質”高品質飲用水列入水司工作計劃或城市發展規劃相關文件中。
(2)明確監管責任,加強部門協調。政府各部門需要統籌、明確“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系統在規劃、建設和運維管理過程中的監管責任。政府部門需加強監管力度,明確建設、驗收要求,定期組織水質抽檢,引導、規范市場的良性發展;運營方也需合規運維,及時、定期上傳水質檢測結果,確保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全面提質”高品質飲用水需要建立從出廠水、管網水和龍頭水的全過程水質監管措施,制定保障機制、措施等,明確政府與水司的監管責任。在政策與資金方面,可聯合住建、水務、發改、財政、環保等各部門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政策、財政支持建議等,可通過水價調整等方式,為“全面提質”高品質飲用水項目的良性發展提供支持。
(3)制定相關標準與工作方案。湖北省內“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的發展處于起步階段,為規范湖北省“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項目,可以引導管道直飲水企業組建相關協會,提出并編制更為完善的“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水質、建造、運維等相關地方標準,促進“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項目的規范化。
“全面提質”高品質飲用水的發展應結合城市的供水現狀與特點,由政府部門組織水司、高校、相關從業者等,共同制定高品質飲用水水質地方標準,分析現存的難點,編制近遠期工作方案。
(4)開展關鍵問題研究,試點先行,加強宣傳。“全面提質”高品質飲用水的建設面臨許多難點,需開展針對性的研究工作,應對水廠處理工藝、管網改造等關鍵環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研,為“全面提質”高品質飲用水的順利實施提供基礎。目前國內尚無已完全建成“全面提質”高品質飲用水城市的案例經驗可供借鑒,因此需要先行試點,逐步探索“全面提質”高品質飲用水的建設模式。可先建成部分高品質水試點區域,以點帶面,通過居民用水體驗的優化來增強宣傳影響力。在宣傳中應避免居民對GB 5749產生誤解,不宜過度解讀高品質飲用水與GB 5749水質指標的差異性。
03
結語
湖北省內水資源豐富、水源水質較好、供水水質穩定達標,因此無大規模建設“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的需求;湖北省內各城市需根據自身條件,為龍頭水水質達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22)要求開展相關工作。而“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項目作為商業行為,已在湖北省內多地開展了市場的探索,說明湖北省內居民對高品質飲水有一定的需求。引導相關企業組織編制“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相關的地方標準,有助于規范“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市場的發展。我國各地應優先保障市政供水穩定達標,不應脫離居民實際需求、盲目建設“部分提質”高品質飲用水。作為新一線城市的武漢市,對建設“全面提質”高品質飲水有一定需求。高品質飲用水的發展建議應加強多部門協作,出臺相關規劃、政策,組織編制水質地方標準,開展“全面提質”高品質飲用試點,有利于提高武漢市居民生活幸福感,提升武漢市城市影響力。我國各地對“全面提質”高品質飲水的建設需綜合考慮居民需求、城市定位及發展等因素進行統籌規劃。
微信對原文有修改。原文標題:湖北省“高品質”飲用水現狀分析及發展對策;作者:吳銘軒、張凱、周艷春、馮志、沈中明、薛英文、彭艷;作者單位:武漢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武漢市給排水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湖北省城鎮供水排水協會。刊登在《給水排水》2024年第1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