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度精度溫度厚度 帶您解鎖城市更新的“天津密碼”
位于五大道上的慶王府,暑期迎來了客流小高峰。7月以來,日均接待游客千余人次。今年3月,慶王府與專業運營團隊合作,推出“慶王·府宴”天津堂會演出,與天津老字號品牌合作開展衍生文創產品制作,同時策劃引入AR(增強現實)、裸眼3D技術導覽講解,進一步豐富了五大道區域多元業態,展現了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的獨有“津韻”。
當城鎮化進程邁入換擋提質“下半場”, 城市更新的底層邏輯是什么?又有哪些解題新思路?記者帶您解鎖城市更新的“天津密碼”。
近日,金鐘河大街南側片區城市更新9號地學校項目主體結構全面封頂,標志著金鐘河大街南側片區城市更新項目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作為我市首個大型片區類城市更新項目,建成后,其將有效補齊老舊小區的設施短板,深挖區域內文化價值,提升城市居住品質,延續城市文脈。
一磚一瓦,事關百姓安居;一屋一檐,體現城市風貌。
市住房城鄉建設委黨委書記、主任藺雪峰表示,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要把保障居民安居樂業作為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頭等大事,走內涵式發展路子,積極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讓城市業態、功能、品質“更上一層樓”,不斷提升城市環境質量、人民生活質量、城市競爭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一機床總廠及周邊片區城市更新項目中,一機床公園航拍。
多維度
科學謀劃形成更新思路
來到河東區津塘路與月牙河南路交口的天津第一機床總廠老廠區,常常會讓人感嘆時光匆匆而過。作為承載新中國機床行業光榮與夢想的地方,老廠遷走后,廠區閑置數年。如今,城市更新給這片土地重新帶來了動力和活力……
當城市建設從“粗放式發展”進入“精細化運營”時代,聚焦盤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質量,近年來,我市一批閑置低效資源資產被“喚醒”,金融、科技、信息、設計、航運等領域新產業新業態實現有效導入,城市更新正加碼提速——
我市從學圈更新改造、保護與活化利用風貌建筑、挖掘工業遺存價值、推動傳統商圈提質增效等領域出發,實施了柳林街區、先農大院、一機床、南門外大街北部片區等城市更新項目,并探索金鐘河大街南側片區等跨區統籌更新實踐,盤活存量閑置資源,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短板。
去年,我市制定出臺了《天津市城市更新行動計劃(2023-2027年)》,提出中心城區5方面提升計劃、16項更新工程、44項重點任務。同時制定《城市更新項目策劃方案編制指南》,規范項目謀劃工作。
今年以來,我市推動各區加緊謀劃更新項目,上半年新增河西區西南樓、紅橋區西站南、東麗區東麗商場等7個綜合片區類更新項目。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已審定、招標城市更新項目29個。
記者從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獲悉,為強化制度機制建設,我市正加快《天津市城市更新條例》立法研究,將城市更新經驗上升為法治層面,規范、指導和保障我市城市更新行動可持續發展,使城市更新更加有章可循。
有精度
城市體檢是重要前提
城市體檢是城市更新的前提和條件。
所謂城市體檢,是通過綜合評價城市發展建設狀況,有針對性地制定對策措施,優化城市發展目標、補齊城市建設短板、解決“城市病”問題的一項基礎性工作。
“2023年,我市入選全國‘深化城市體檢工作制度機制試點’城市,建立的‘城市體檢發現問題、城市更新解決問題’閉環工作機制入選住建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第二批)》。今年3月28日,全國城市體檢工作現場會也在津召開。我們要以此為契機,更好地銜接體檢和更新工作,扎實有序推進城市更新。”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城市更新處處長石林介紹。
“我們熟知的一機床城市更新項目,就是城市體檢的代表性項目之一。項目嚴格落實‘無體檢不更新’要求,在項目謀劃階段就開展了全面細致的體檢評估,通過深入調查,梳理出了工業遺存未得到充分保護、廠區未得到有效利用、人居環境待提升等九大問題,從而確定了更新方向。”石林說。
今年,我市在去年城市體檢國家試點取得的經驗基礎上制訂工作方案,擴大體檢范圍,搭建“61+38”特色指標體系,優化采集方式,依托數字住建平臺建立采集系統,對全市16個區、249個街鎮、約23萬幢住房全面開展體檢,以體檢發現的問題為重點積極開展城市更新行動,促進城市結構優化、功能完善、品質提升。
有溫度
把以人為本放在首位
家住河北區靖江東里的陳阿姨是小區門口時代書吧的常客。接完孫女放學后沒事做?去書吧讀讀書;天氣熱懶得做飯?到書吧隔壁的社區食堂,點上兩份可口實惠的炒菜,直接帶回家。
在陳阿姨看來,眼下便捷完善的社區配套服務,正是得益于城市更新。
靖江東里和義江里兩個小區是金鐘河大街南側片區城市更新試點項目,涉及居民3800余戶,人口7700余人。在前期方案設計階段,天津城投集團所屬城更公司積極開展社區體檢評估,調研了解居民對公共生活空間的更新提升需求。靖江東里社區沿烏江路一側的低效閑置自行車棚進入了他們的更新視野。
充分了解多方意見建議后,項目團隊將自行車棚打造成時代書吧和社區食堂,周邊居民的“精神食糧”“物質食糧”都得到了保障。
今年夏天,時代書吧又增加了一重“身份”,成了青年夜校實體陣地。城投集團所屬城更公司科技和產業發展部負責人周建超說,未來,這里將常態化開展讀書沙龍主題活動,引入心理健康、繪畫書法、金石篆刻、攝影攝像、視頻剪輯、雞尾酒調制等受青年人青睞的夜校活動,并逐步增強書吧的經營性功能。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
去年年初,由天津城投集團整體實施的河西區柳林街區城市更新項目正式啟動,項目將城市更新與老舊小區、完整社區創建統籌實施,圍繞老舊小區提升改造,存量資產系統盤活、新興產業導入等,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以“數字經濟和科技創新”為引領,著力引育數字設計、創意設計及配套服務類產業主體。
眼下,經16萬天津市民投票設計方案的天津海河柳林“設計之都”核心區柳悅橋正加緊施工。建成后,柳悅橋雙向6車道,市民從河西區到東麗區預計能夠節省十二三分鐘的車程。
有厚度
傳承歷史延續記憶
歷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也傳承著城市的精神。
天津市第一機床總廠始建于1951年,曾是中國齒輪機床行業的“領航者”。2023年5月啟動城市更新工程建設,對老工業片區進行改造再利用。
今年以來,第一機床總廠及周邊片區城市更新項目加快推進,園區內已完成產業創新中心、津一廠史館和產業會客廳等4000平方米主體建筑的加固和修繕,已有30余家企業入駐園區,多個工業老廠房正在進行施工改造。
未來,更新后的廠房區域將建設天津工業科技博物館、濕地公園、寫字樓及配套設施,形成智能科技、工業設計、數字經濟及文商旅融合的產業、商業集群。
在城市的中心,先農大院持續煥新蝶變,讓歷史建筑成為市民游客可親可近的文化新地標。
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筑整理有限責任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推動小洋樓資源與商旅文深度融合,我們有效盤活先農大院的14幢小洋樓,全部進行保護性修繕,予以活化利用。通過吸引商旅文及產業招商,提升存量載體空間品質和商業功能業態,擴大有效投資,創造經濟效益。”
新老共生、煙火傳續,在我市,越來越多歷史厚重的街巷、建筑正逐步活化、更新,在現代化大都市建設中煥發新生、綻放異彩。
天津市總工會第二工人療養院建成于1956年,體現了天津地區近現代建筑建造的工藝水準,柳林城市更新項目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原則,眼下已完成室外庭院和主樓一樓修繕的“二療”,被賦予產業服務的重要角色;南門外大街商圈北部片區城市更新項目中,盤活閑置的老九章綢緞莊是主要內容之一,這里將以延續原建筑風格及文物本貌為目標,兼顧提升建筑本體的結構安全性和消防安全性,打造“城市會客廳”和辦公空間;五大道唯一的中式傳統風貌建筑、曾經的蔡氏家祠,經過保護修繕,蝶變為大理道5號樘院,將文化和旅游產業有機融合,創新引領文化和旅游消費業態……
挖掘工業遺存價值
第一機床總廠及周邊片區項目
位于河東區的第一機床總廠及周邊片區城市更新項目廠區提升改造總體規劃布局為“一軸一心兩帶四區”,“一軸”為龍宇路產業發展軸;“一心”為金二老廠房改造的煥新中心;“兩帶”為工業記憶廊道與月牙河濱河景觀帶,共同構建藍綠交織的生態空間骨架;“四區”為四大特色街區,即工業文化區、創研產業區、宜居生活區、產業學院區,將生產、生活、文化娛樂、地區記憶和產業升級進行街區化展現。
項目整體定位為“都市產業公園”,將導入央企區域總部、裝備研發產業及上下游企業、研發成果轉化中心,形成以工業設計、智能裝備設計研發、數字文化、新消費、新商業為主體的產業、商業集群,打造全國工業遺存城市更新標桿項目和天津制造業立市的煥新基地。
保護與活化利用風貌建筑
先農大院項目
在和平區民園廣場以北,有一群橘色小樓,紅瓦雙坡頂,清水紅磚墻,這里就是五大道地標性建筑先農大院。
先農大院項目分為一期及二期。先農大院項目一期建筑7幢,2010年開始整修,2013年對外開放,已引入咖啡、中餐、西餐、甜品、高端定制、零售等業態。先農大院二期建筑7幢,2015年開工建設,2018年竣工,自2019年開始,市住房城鄉建設委所屬風貌整理公司大力開展招商引企,積極盤活存量資產,陸續引入360集團、凱萊英醫藥集團、創諾醫藥、棉里創享空間等多元業態。2023年9月萬達酒店集團成功簽約先農大院二期8、10號樓,先農大院實現滿租運營。
先農大院二期8號樓、10號樓建筑面積約6300平方米,是萬達酒店集團進駐我市歷史文化街區的首個精品項目,將打造集酒店、餐飲、酒吧、演藝、展覽、快閃、潮玩為一體的沉浸式高品質生活綜合體,預計今年年底開業運營。
學圈更新改造
柳林街區項目
去年年初,由天津城投集團整體實施的河西區柳林街區城市更新項目正式啟動,作為我市目前唯一的街道全域更新項目,正加速重塑煥新。
地塊片區內出行便捷,多條地鐵線路已經開通,毗鄰90萬平方米柳林公園,具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和醫療康體資源。
目前,河西區柳林街區城市更新項目的第二工人療養院景觀及主樓示范區提升改造工程已經完工。經過內部修繕和景觀提升的“內外兼修”后,老“二療”重新敞開大門。“二療”通過整體盤活也被重新定位,成為該區域的產業運營服務中心和文化藝術活動中心。
柳林街區城市更新項目將著力引育數字設計、創意設計及配套服務類產業主體,打造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集中承載地,樹立京津冀數字經濟示范標桿,構建城市更新高質量發展樣板。
推動傳統商圈提質增效
南門外大街商圈北部片區項目
南門外大街商圈北部片區城市更新項目地處和平區與南開區交界處,緊鄰老城廂。以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示范區為目標,占地面積36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71.79萬平方米的南門外大街商圈北部片區城市更新項目,內容主要包含盤活閑置金耀廣場、新建泰達海信廣場和5A甲級寫字樓,新建居住社區、小學,優化利用歷史保護建筑老九章綢緞莊,提升改造16個老舊小區,并補齊民生短板等。
其中,最亮眼的要數新建約17萬平方米商業面積的高端購物中心──泰達海信廣場。項目定位為集重奢、青年潮奢、社交空間、藝術空間于一體的高端商業綜合體,并規劃與地鐵7號線接駁。未來,這里將與南開大悅城、仁恒伊勢丹等形成錯位聯動,推動商圈活力提升和消費升級。
眼下,項目商業地塊與配套住宅地塊已完成地下基礎樁基工程。
探索跨區統籌更新實踐
金鐘河大街南側片區項目
作為津城首個大型片區類城市更新項目,金鐘河大街南側片區城市更新項目東至昆侖路,南至北塘排水河,西至金鐘河大街,北至外環東路,橫跨河北、東麗兩個區。通過整體打造時代煥新街區、健康產業園區、美好生活住區三大板塊,構建宜居宜業、綠色低碳的城市開放空間。
作為金鐘河南側片區城市更新項目的建設內容之一,2023年,位于河北區靖江東里小區外閑置多年的車棚改造成了書吧和社區食堂,存量資產的盤活為周邊群眾帶來了書香氣和煙火氣。
整個金鐘河項目在完成建設后,結合該區域人口密集、老齡化程度較高等實際情況,將建立“智慧康養”大健康產業體系,同時引入幼兒園、中學等各類型教育資源,建設成為產城融合的示范項目。(胡萌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