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極端暴雨洪澇災害鏈模擬器實戰化應用關鍵技術”啟動會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京召開
發布時間: 2025-04-11
來源: 水旱災害研究中心
4 月 1 日,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以下簡稱“國家災研院”)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極端暴雨洪澇災害鏈模擬器實戰化應用關鍵技術”啟動會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北京順利召開,國家災研院黨委書記、院長楊思全研究員為該項目負責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維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夏軍、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湘生、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張興凱教授、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嚴登華正高工、中科院大氣物理所鄭飛研究員、中科院地理資源所孫福寶研究員、中科院新疆生地所陳亞寧教授、中國安能建設集團張利榮正高工、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杜效鵠正高工、清華大學田富強教授、國家減災中心李素菊研究員、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王愛慧研究員、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竇玉林正高級會計師等作為項目咨詢專家出席會議。應急管理部防汛抗旱司、風險監測和火災綜合防治司、科技和信息化司,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北京市應急管理局、四川省應急管理廳有關領導出席會議并講話。國家災研院副院長康榮學,規劃財務處、科技合作處負責人,以及項目骨干共50余人參加會議。
康榮學副院長代表國家災研院對參會領導和專家們表示熱烈歡迎,向應急管理部、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項目咨詢專家組、項目參與單位的指導與支持表示衷心感謝。項目推薦單位、主責單位、專業機構有關領導發表講話。項目推薦單位有關領導期望項目組突出需求導向、目標導向和應用導向,集中力量攻克技術瓶頸,確保研發成果在極端暴雨洪澇災害防范應對中發揮實戰作用。項目主責單位有關領導強調,項目應突出目標整體性,聚焦研究內容和考核指標,緊密對接行業部門的應用場景,加速推動研究成果落地轉化。項目管理專業機構有關領導指出,各承擔單位需充分評估潛在風險,建立科學的預案機制,通過制度保障和資源共享強化課題間的協同聯動,切實加強項目全過程管理,力爭產出具有示范引領意義的重大成果。
項目咨詢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維和主持了隨后的項目實施方案論證研討。項目負責人楊思全研究員從立項背景、研究目標、研究內容、技術路線、實施方案、預期成果、組織管理等方面,對項目情況進行了詳盡匯報。隨后,課題負責人武漢大學閆利教授、中山大學吳歡教授、深圳大學韓京成教授、國家災研院焦其松副研究員分別匯報了各課題的實施方案。與會專家對項目和課題實施方案進行了深入討論和質詢,充分肯定了實施方案的科學性、合理性,并從標志性創新點、成果集成及落地應用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指導意見和建議。楊思全研究員代表項目組對專家組的意見和建議進行了回應,并做出進一步工作部署。項目組將根據專家意見細化實施方案,嚴格遵循管理要求和時間節點,高標準推進項目研發與示范應用。
圖1 “極端暴雨洪澇災害鏈模擬器實戰化應用關鍵技術”啟動會暨實施方案論證會現場
近十年,極端暴雨洪澇災害頻發重發,是當前致死致傷率最高的災種之一,約占自然災害總損失的40%。極端暴雨洪澇災害具有突發性強、持續時間短、易發鏈生災害的特點,往往誘發山洪、漫堤洪水及堰塞湖潰決等次生災害,造成更嚴重的損失,給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帶來巨大的困難和挑戰。本項目聯合武漢大學、中山大學、深圳大學、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清華大學、西安理工大學、中科院地理資源所、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久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承擔,聚焦數據協同感知、全過程模擬推演、預見性智能化決策等關鍵技術難題,致力于攻克極端暴雨洪澇災害鏈體系化應對的科技難關。項目旨在構建面向實戰的極端暴雨洪澇災害鏈模擬器,顯著提高極端暴雨洪澇災害預警預報、應急決策與救援調度的時效性和可靠性,有效提升我國應對突發性極端暴雨洪澇災害的智能化與科學化水平,為國家重大防災減災需求提供直接而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