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先行區,宜賓試出了什么?
天眼新聞2025-05-15 11:37

俯瞰宜賓城市景觀。 羅順 攝
漂流、露營、餐飲……5月12日,宜賓市南溪區幸福湖生態旅游基地建設現場,依托秀美的湖光山色,不同功能的配套設施正在陸續呈現,這里將成為宜賓又一個文旅打卡地。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23年7月,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支持宜賓建設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先行區的意見》,支持宜賓探索以綠色低碳發展促進四川現代化建設新路徑。
近兩年時間里,宜賓緊扣這一定位,開展積極探索——不斷加大環境保護力度,重塑城市產業體系,建設低碳能源網絡,城市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觀三江、覽六岸、看魚躍、望鳥飛。
宜賓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來宜視察時“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守護好這一江清水”的殷殷囑托,樹牢上游意識,強化上游擔當,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建設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先行區,宜賓交出一幅含“綠”量十足的生態答卷。
一條魚:
連續三年開展長江鱘野外繁殖試驗
守護一江清水向東流
“魚來了!”
五月初的金沙江畔,濱江步道上游人如織。大家欣喜地發現,數十頭長江鱘在江水中嬉戲,不時在水面劃出淺淺的浪花。
這是2025年長江鱘野外繁殖試驗的現場,這也是宜賓連續第三年針對長江鱘展開野外繁殖試驗。在此前兩次野外繁育成功的基礎上,此次試驗首次在公開水域進行,無人工干擾,是推動長江鱘種群自然繁衍的關鍵一步。

俯瞰長江兩岸宜賓城市景觀。 羅順 攝
“好水才能有好魚。”長期參與長江鱘野外繁殖試驗的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副所長周波說,金沙江宜賓段水質不斷提升,長江鱘正在不斷適應天然水域的生活條件。
守護一江清水向東流。近年來,宜賓市統籌治理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系統,對長江兩岸112條小流域采取“一河一策”的方式開展治理。
2024年宜賓境內國考斷面水質檢測顯示,宜賓列入河長制管理的中小河流中,未達標水質斷面由2022年11月的50條減少至3條,V類、劣V類水體分別減少94.1和93.9個百分點,長江、金沙江干流穩定保持地表水Ⅱ類水質,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宜賓段)內魚類種群監測數量由2019年的48種增至現在的92種。

俯瞰宜賓城市景觀。 羅順 攝
在宜賓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支隊,有一張長江流域圖,上面密密麻麻地布滿藍色標記。每一個標記,都是一個入江排污口,宜賓段足足有600多個。
“科技賦能,精準治污。”宜賓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宜賓已經形成了第一張長江排污口“精確地圖”,對655個排污口的進行信息化記錄,實行進出口斷面一季度一監測一督辦。聚焦源頭治理,宜賓近年來啟動了81個城鎮污水治理項目,長江宜賓段流域內338座小水電站完成清理整改。
一個圈:
打造循環經濟示范園區
傳統產業加速綠色轉型
5月13日,宜賓市江安縣陽春鎮,高聳的冷卻塔旁矗立著粗壯的金屬管道,車間內傳來機器轟鳴。這是最早落戶江安陽春化工園區的氯堿化工龍頭宜賓海豐和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豐和銳”)。
這里的前身,是位于宜賓市核心地段的天原集團化工廠區。2010年前后,宜賓意識到沿江化工企業帶來的嚴重污染,以壯士斷腕的決心,主動設立一批化工園區,推動化工企業集約化發展。
隨著化工企業有序聚集,不同產業間的循環經濟圈開始逐步形成。以海豐和銳為例,公司探索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電石渣用于制造水泥。還將生產的燒堿,提供給園區內的其他下游企業,用作生產氫氧化鋰;生產的氯氣,作為原材料生產氯化聚乙烯和鈦白粉……這里每年廢水循環利用超過7億立方米,重復利用率達98.5%,其主要產品燒堿、聚氯乙烯、水泥的每噸耗水量均達到行業先進水平。
目前,江安陽春化工園區重點發力“新能源電池材料、綠色化工、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通過培育氯堿化工下游產業集群,打造循環經濟產業園區。

宜賓市工廠車間頂部安裝的分布式光伏系統。 羅順 攝
江安縣經商科技局黨組書記、江安經開區黨工委專職副書記楊清川說:“我們已先行編制了《四川江安經濟開發區循環經濟專項規劃》,在此基礎上,循環經濟鏈條已形成,企業在產業配套、廢物、廢氣利用以及治污等方面的循環利用收效明顯。”
“以江安陽春化工園區、珙縣余箐化工園區兩個省級化工園區為核心,宜賓正在推動機械制造、輕工紡織、能源化工、建筑材料四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宜賓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宜賓還將加快推動絲麗雅集團整體搬遷,將原市區內的工業老廠,升級為園區內的綠色新廠,進一步減污降碳。
一張網:
利用新能源產業發展優勢
建設低碳能源網絡
5月12日,位于宜賓三江新區的四川時代動力電池生產基地,四川時代60兆瓦/120兆瓦時工商業用戶側儲能示范項目已經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核心設備即將進場,項目計劃在今年夏季用電高峰前投用,這是四川首個百兆瓦時級用戶側儲能示范工程。
如同“超級充電寶”,這里能將分布式光伏板產生的電能儲存起來,供用電高峰期使用。此前,宜賓已經陸續建成多個城市“超級充電寶”,全省首批新型儲能示范項目就于去年底在宜賓落地,這些都是宜賓能源結構轉型的生動實踐。

位于宜賓儲能產業園附近的儲能電站。 羅順 攝
“宜賓是工業大市,隨著動力電池、晶硅光伏等產業快速發展,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高達77.3%,必須加快構建綠色能源網絡,才能支持產業可持續發展。”宜賓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說。
5月13日,宜賓市翠屏區金秋湖鎮,國網宜賓供電公司對宜賓500千伏翠屏變電站主網展開日常維護。這里是川南500千伏“立體雙環”構建工程重要組成部分,與500千伏敘府變電站共同構成宜賓電網“雙核四環”的主心骨。

宜賓500千伏翠屏變電站。 羅順 攝
“電力樞紐的相繼建成,與儲能項目一道,極大提升了宜賓新能源電力消納能力。我們還在努力爭取川南1000千伏特高壓輸變電工程落地,引入攀西等地的清潔電力。”國網宜賓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增加清潔能源供給,宜賓還正在推動光伏發電設施建設,多批屋頂光伏項目在工廠車間、居民院落陸續呈現,未來2至3年,宜賓力爭光伏發電總量達到10億度。
“我們還在參照成都等地的先進思路,加快虛擬電廠建設,實現清潔能源統一調度,提升電網可靠性的同時,降低工業生產的單位碳排放。”宜賓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 川觀新聞
編輯 駱航念
二審 李劼
三審 覃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