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環保投資持續釋放促使整個行業業績大幅增長,其中污水處理、固廢處理、重金屬治理等子行業增長較快,大氣污染防治等業績增長相對緩慢,但是未來潛力巨大。
Wind數據顯示,45家環保業上市公司中,目前有27家公司披露了去年業績預告。其中,從事重金屬治理的新日恒力預告凈利潤增長2300%,在環保業公司中增長最快。從事脫硫脫硝的九龍電力也預增了285%,而且同樣有脫硫脫硝業務的雪迪龍、國電清新也預告分別增長30%、10%。
同時,巴安水務預告凈利潤增長115%,業績也十分靚麗;三聚環保、碧水源、永清環保、東江環保、維爾利、富春環保、三維工程、天立環保等多家公司預告凈利潤增幅超過40%;先河環保、萬邦達、開能環保、盛運股份、聚光科技等公司預告凈利潤增幅在10%-30%之間。
光大證券公用事業分析師陳俊鵬表示,去年前三季度環保業凈利潤同比增長20%左右,考慮到四季度是環保公司的結算高峰,預計四季度凈利潤增速將大幅提升,有望達到35%,全年將會在28%左右。橫向比較來看,在整體上市公司業績不佳的情況下,環保業近30%的增長可謂十分強勁。
環保投資持續增加是促使行業業績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數據顯示,去年1-9月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累計投資總額為20142億元,同比增長16.51%。在這些投資的帶動下,去年1-9月環保設備生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616.34億元,同比增長16%;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業銷售收入164.45億元,同比增長18%。
“預計2012年年報增速在40%以上的公司主要分布在污水處理工程、固廢工程和重金屬治理公司等三類子行業。”陳俊鵬分析稱,這也主要是因為“十二五”進入第二年,很多項目開始加速釋放,同時今年的“十二五”城市污水和固廢規劃出臺后,這兩個行業的項目釋放進入快車道。
單從業績來看,近期因PM2.5而受到高度關注的大氣污染防治業績不佳。陳俊鵬表示,較低的增速反映了大氣處理工程目前還沒有進入放量階段,同時凈利潤率過低,導致利潤增長落后于收入的增長。此外,大氣處理運營由于受到火電利用小時數下降的影響,整體呈現較低增長,甚至是負增長。
而全國環保工作會議部署了2013年的環保工作,提出了兩項主要任務:加強PM2.5監測、信息發布與綜合治理;深化重點流域污染綜合防治。因此,PM2.5監測設備需求在今年將集中爆發。國海證券環保業分析師楊娟榮認為,除了PM2.5監測設備外,在大氣污染防治的細分行業中,脫硝行業投資機會最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