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永會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副院長
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2004年5月起在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工作,主要從事水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研究。近年主持國家科技重大水專項項目和課題、863重大項目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10余項。發表期刊論文140余篇,申請發明專利和軟件著作權30余項,獲得科技部“‘十一五’國家科技計劃執行優秀團隊獎”等獎勵。
教育經歷
1985.8-1989.7山東聊城師范學院化學系化學專業,獲學士學位
1989.8-1992.7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應用化學專業,獲碩士學位
1996.8-1999.7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科學專業,獲博士學位
2000.1-2003.1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獲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92.7-1995.7山東礦業學院濟南分院助教
1995.7-1999.11山東科技大學講師
1999.11-1999.12 山東科技大學副教授
1999.12-2001.12 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客座研究員
2001.12-2003.10德國亥姆霍茲卡爾斯魯厄研究中心研究員
2003.10-2006.9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員(期間: 2006.2評為研究員)
2006.9-2009.1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辦公室副主任(期間:2008.6被聘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城市水環境科技創新基地首席專家;2008.7當選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水環境研究所黨支部書記)
2009.1-2009.7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辦公室主任
2009.7-2010.2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水環境研究所所長兼總工程師辦公室主任
2010.2-2011.9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水環境研究所所長
2011.9-2012.12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助理兼水環境研究所所長(期間:2012.4當選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黨委委員)
2012.12 至今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2012.12 至今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資格與學術兼職
(1)國際水協會(IWA), 會員 (2006-)
(2)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北京師范大學, 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7-)
(3)全國環境工程專業教育認證試點工作組, 成員 (2007-)
(4)國際地球系統保護專家組(IGES), 成員 (2008-)
(5)中國化學會應用化學學科水處理化學理事會, 理事 (2009-)
(6)《環境工程技術學報》, 編委 (2011-)
(7)國家科技重大水專項遼河流域專家組, 副組長 (2012-)
研究方向
(1)城市區域水環境治理理論與技術:廢水營養物去除、回收與循環技術;廢水物化、生化處理技術
(2)水環境風險管理:水環境風險源識別、監控與綜合管理技術
近年主要科研項目
(1) 2005.11-2008.10: 主持國家高層次留學人才資助課題“畜禽養殖廢水污染控制與資源化利用關鍵工藝技術研究”
(2) 2007.1-2009.12: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厭氧養豬廢水中磷的化學固定與回收原理研究”
(3) 2008.1-2010.12: 主持國家863重大項目課題“重大環境風險源識別與監控技術”
(4) 2008.5-2009.12: 主持環境保護部專項“汶川特大地震災后環境安全評估與應對措施”子項目“城鄉居民安置的環境保障與對策”
(5) 2008.8-2010.12: 主持國家科技重大水專項“十一五”項目“遼河流域水污染綜合治理技術集成與工程示范”
(6) 2010.4-2011.5: 主持編制國家重點流域“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
(7) 2010.5-2010.12: 主持編制“遼河保護區治理與保護十二五規劃”
(8) 2011.1-2013.12: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碳酸根對磷酸鹽結晶法污水磷回收的影響與工藝調控”
(9) 2012.1-2015.12: 主持國家科技重大水專項“十二五”項目“遼河流域水污染綜合治理技術集成與工程示范”
近年主要論著專利軟件
(1)Yu, H B, Song Y H, Xi B D, et al. Application of derivative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DSFS) to indicate salinisation processes of saline soils in semi-arid region.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2, 18:532-539.
(2)Song Y H, Qiu G L, Yuan P, et al. Nutrients removal and recovery from anaerobically digested swine wastewater by struvite crystallization without chemical additions.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1, 190: 140-149.
(3)Qiu G L, Song Y H*, Zeng P, et al. Phosphorus recovery from fosfomycin pharmaceutical wastewater by wet air oxidation and phosphate crystallization. Chemosphere, 2011, 84: 241-246. (* Corresponding author).
(4)Ren M J, Song Y H*, Xiao S H, et al. Treatment of berberine hydrochloride wastewater by using pulse electro-coagulation process with Fe electrode.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1, 169: 84-90. (* Corresponding author).
(5)Gao H J, Kang C L, Song Y H,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photoconversion of para-chlorophenol under simulated sunlight and UV irradiation in ice.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 64(4): 841-847.
(6)Xia S Q, Duan L, Song Y H, et al.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Geographically Distributed Biolog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Reactor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 44(19): 7391-7396.
(7)Peng J F, Song Y H*, Yuan P. The 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s contaminated sediment.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9, 161, 633-640. (* Corresponding author).
(8)Qiu G L, Xiang L C, Song Y H*, et al. Comparison and modelling of two biofilm processes applied to decentralized wastewater treatment.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China, 2009, 3(4): 412-420. (* Corresponding author).
(9)Zeng P, Moy B Y-P, Song Y H, et al. Biodegradation of dimethyl phthalate by Sphingomonas sp. isolated from phthalic-acid-degrading aerobic granules.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08, 80(5): 899-905.
(10)Song Y H, Yuan P, Zheng B H, et al. Nutrients removal and recovery by crystallization of magnesium ammonium phosphate from synthetic swine wastewater. Chemosphere, 2007, 69: 319-324.
(11)Peng J F, Wang B Z, Song Y H, et al. Modeling N transformation and removal in duckweed ponds: Model development and calibration. Ecological Modelling, 2007, 206(1-2): 147-152.
(12)Peng J F, Wang B Z, Song Y H, et al. Modeling N transformation and removal in duckweed ponds: Model application. Ecological Modelling, 2007, 206(3-4): 294-300.
(13)Peng J F, Wang B Z, Song Y H, et al. Adsorption and release of phosphorus in the surface sediment of wastewater stabilization po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07, 31: 92-97.
(14)Song Y H, Donnert D, Berg U, et al. Seed selections for crystallization of calcium phosphate for phosphorus recover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7, 19: 591-595.
(15)Song Y.H., Weidler P.G., Berg U., et al. Calcite-seeded crystallization of calcium phosphate for phosphorus recovery. Chemosphere, 2006, 63: 236-243.
(16)Song Y.H., Hahn H.H., Hoffmann E., et al. Effect of humic substances on the precipitation of calcium phosphat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6, 18(5): 852-857.
(17)Wang J.S., Song Y.H.*, Yuan P., et al. Modeling the crystallization of magnesium ammonium phosphate for phosphorus recovery. Chemosphere, 2006, 65: 1182-1187. (* Corresponding author).
(18)Rhee J S, Song Y H, Li F S, et al. Phytoremediation processes for water and air pollution control in the aspects of nutrient and carbon dioxide removals. In: Raymundo E. Russo, Ed. Wetlands: Ecology, Conservation & Restoration. New York: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 2008. 1-34.
(19)馬越, 彭劍峰, 宋永會*, 等. 飲用水源地突發事故環境風險分級方法研究. 環境科學學報, 2012, 32(5): 1211-1218. (*通訊作者).
(20)溫麗麗, 俞博凡, 宋永會*, 等. 重化工業區環境風險源監控系統設計研究. 中國環境監測. 2012, 28(2): 88-92. (*通訊作者).
(21)任美潔, 宋永會*, 肖書虎, 等. 脈沖電絮凝與化學絮凝法處理黃連素制藥廢水的比較研究.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 2012, 44(增刊2): 31-35. (*通訊作者).
(22)宋永會, 錢鋒, 向連城. 磷酸鈣沉淀法去除豬場廢水中磷的實驗研究. 環境科學. 2011, 32(6): 144-151.
(23)宋永會, 錢鋒, 弓愛君, 等. 鈣型天然斜發沸石去除豬場廢水中營養物的實驗研究. 環境工程學報, 2011, 5(8): 1701-1706.
(24)曾萍, 宋永會*, Johanna Dresely, 等. 金剛烷胺模擬廢水Fenton氧化及其中間產物分析. 環境工程技術學報, 2011, 1(6): 455-459. (*通訊作者).
(25)彭劍峰, 宋永會*, 劉然, 等. 厭氧污泥顆粒化中微生態形成過程表征. 環境科學, 2011, 32(7): 2013-2018. (*通訊作者).
(26)邱光磊, 宋永會*, 曾萍, 等. 濕式氧化-磷酸鹽固定化組合工藝處理磷霉素制藥廢水及其資源化. 環境科學學報, 2011, 31(7): 1431-1439. (*通訊作者).
(27)劉風華, 宋永會*, 宋存義, 等. 厭氧折流板反應器處理難降解黃連素廢水的研究. 中國環境科學, 2011, 31(4): 591-596 (*通訊作者).
(28)邱光磊, 宋永會*, 曾萍, 等. 連續流膜生物反應器中好氧顆粒污泥的形成及機制探討. 環境科學學報, 2011, 31(3): 476-484 (*通訊作者).
(29)曾萍, 宋永會*, 劉風華, 等. 不同表觀氣速對好氧顆粒污泥凈化苯酚廢氣的影響. 環境科學學報, 2011, 31(5): 964-970 (*通訊作者).
(30)奉小憂, 宋永會*, 曾清如, 等. 不同植物人工濕地凈化效果及基質微生物狀況差異分析. 環境科學研究, 2011, 24(9): 1035-1041. (*通訊作者).
(31)秦偉偉, 宋永會*, 肖書虎, 等. 陶瓷膜在水處理中的發展與應用. 工業水處理, 2011, 31(10): 15-19. (*通訊作者).
(32)俞博凡, 溫麗麗, 宋永會*, 等. 膜進樣/飛行時間質譜實時分析水源水中揮發性有機污染物. 光譜學與光譜分析, 2011, 31(8): 2259-2262. (*通訊作者).
(33)謝檳宇, 溫麗麗, 宋永會*, 等. 化工園區環境風險源在線監控平臺設計研究. 中國環境監測. 2011, 27(1): 60-63. (*通訊作者).
(34)劉然, 彭劍峰, 宋永會, 等. 厭氧折流板反應器酸化及其對微生物種群分布的影響. 環境科學, 2010, 31(7): 1554-1560.
(35)錢鋒, 曾萍, 宋永會*, 等. 養豬廢水的吸附一過濾法初級處理試驗研究. 安全與環境學報, 2009, 8(6): 60-64. (*通訊作者).
(36)彭劍峰, 宋永會*, 郭義川, 等. 植物對再生水回用于景觀湖泊的水質調控能力研究.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 45(5/6): 520-523. (*通訊作者).
(37)孫楊, 弓愛君, 宋永會*. 沸石改性研究進展. 無機鹽工業, 2008, 40(5): 1-4. (*通訊作者).
(38)彭劍峰, 宋永會*, 鄭丙輝, 等. 污水再生用于湖泊的補水模式及其環境效應. 中國環境科學, 2007, 27(2): 279-283. (*通訊作者).
(39)彭劍峰, 宋永會*, 袁鵬, 等. SPRR工藝回收養豬廢水營養元素研究.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007, 26(6): 2171-2178. (*通訊作者).
(40)彭劍峰, 王寶貞, 宋永會, 等. 生態塘底泥磷吸收/釋放行為及作用機制.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 2007, 39(6): 891-896.
(41)彭劍峰, 宋永會, 王寶貞, 等. 浮萍塘中氮循環轉化模型研究. 環境科學, 2006, 27(10): 1963-1968.
(42)王建森, 宋永會*, 袁鵬, 等. 基于PHREEQC程序的磷酸銨鎂結晶法污水處理工藝模型化研究. 環境科學學報, 2006, 26(2): 208-213. (*通訊作者).
(43)赫爾曼.哈恩, 宋永會*. 城市給水和污水系統: 歷史、現狀和未來. 科技導報, 2006, 24(7): 5-9. (*通訊作者).
(44)赫英臣, 宋永會, 許偉寧, 譯. 水資源綜合管理. 北京: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10.
(45)宋永會, 劉英, 席北斗, 等. 農村環保實用技術. 北京: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08.
(46)宋永會, 彭劍峰, 馬越, 等. 一種飲用水源地突發污染事故風險診斷及分級方法. CN 102129614A, 2011.07.20.
(47)宋永會, 溫麗麗, 俞博凡, 等. 重大環境風險源監控系統構建方法. CN 101976061A. 2011.2.16
(48)宋永會, 彭劍峰, 邱光磊, 等. 一種畜禽養殖廢水營養物污染控制與資源化回收工藝. CN 101962244A. 2011.2.2.
(49)宋永會, 邱光磊, 曾萍, 等. 一種高濃度磷霉素鈉制藥廢水的處理和磷回收方法. CN 101948197A. 2011.1.19.
(50)宋永會, 溫麗麗, 俞博凡, 等. 化工園區環境風險源監控平臺. CN 101931648A. 2010.12.29.
(51)宋永會, 彭劍峰, 袁鵬, 等. 一種水污染事故風險源識別方法. CN101853436. 2010.10.6.
(52)宋永會, 任美潔, 曾萍, 等. 一種黃連素廢水的脈沖電絮凝處理工藝和裝置. CN101723490A. 2010.6.9.
(53)宋永會, 袁鵬, 崔曉宇, 等. 一種畜禽養殖廢水磷的去除與回收工藝和裝置. CN101633524 A. 2010.1.27.
(54)宋永會, 邱光磊, 彭劍峰, 等. 一種新型內循環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 CN101565238. 2009.10.28.
(55)宋永會, 唐世娟, 袁鵬, 等. 一種污水磷回收復合絮凝劑的制備和磷回收工藝. CN101439897. 2009.5.27. A
(56)彭劍峰, 馬越, 宋永會, 等. 環境風險源快速辨識系統V1.0. 登記號2011SR070615, 2011年9月28日. 證書號: 軟著登字第0334289號.
(57)宋永會, 彭劍峰, 馬越, 等. 區域環境風險評估與分級系統V1.0. 登記號2011SR070619, 2011年9月28日. 證書號: 軟著登字第0334293號.
(58)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韓璐, 宋永會, 等. 特大城市環境風險源監控系統 V1.0. 登記號2011SR013785, 2011年3月19日. 證書號: 軟著登字第0277459號.
(59)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宋永會, 彭劍峰, 等. 化工類工業園區環境風險源識別系統 V1.0. 登記號2011SR012189, 2011年3月14日. 證書號: 軟著登字第0275863號.
(60)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宋永會, 彭劍峰, 等. 飲用水源地突發事故環境風險定量分級系統V1.0. 登記號2011SR011279, 2011年3月10日. 證書號: 軟著登字第0274953號.
(61)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宋永會, 韓璐, 等. 水源水污染事故監控預警系統 V1.0. 登記號2011SR011282, 2011年3月10日. 證書號: 軟著登字第0274956號.
(62)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技術管理系統V1.0, 登記號2010SR055616, 2010年10月22日. 證書號: 軟著登字第0243889號.
(63)段亮, 宋永會, 李叢, 等. 遼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技術評估軟件V1.0.0. 登記號2010SR055233, 2010年10月21日. 證書號: 軟著登字第0243506號.
(64)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典型化工園區環境風險源動態監控系統V1.0. 登記號2010SR051317, 2010年9月27日. 證書號: 軟著登字第0239590號.
(65)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重大環境風險源監控技術決策支持系統V1.0. 登記號2010SR049511, 2010年9月17日. 證書號: 軟著登字第023778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