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忠科
國家能源集團黨校常務副校長、國家能源集團管理干部學院常務副院長,神華培訓中心總經理,集團黨建研究所所長。國家能源集團由原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和原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合并重組而成的中央直管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合并后在世界500強中排名100位左右,主要業務含蓋煤炭產業、電力產業、運輸產業、化工產業、科技環保和金融產業等,被稱為“國家能源保障的壓艙石”。2018年5月兩家黨校和管理學院重組,成為集團黨校、管理干部學院、黨建研究所和培訓中心有限公司四位一體的機構。
作為學院重組后的**位負責人,周忠科校長具有多年業務一線的工作經歷,早年在煤炭科技型企業工作了8年,又在國家能源的化工企業總部及煤制烯烴和煤制油企業工作了14年,**專業是采礦,一直考慮企業運作規律,碩士研究生就讀于清華大學經管院的管理專業,博士研究生是中國礦大管理科學與工程(系統工程),他認真研究企業成功之道和機制建設以及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和管理的結合,因此能夠站在業務的角度理解業務部門對培訓的呼喚和需求,今天就周校長提出的幾個觀點進行分享。
周校長對于培訓的實施方面總結了“九凡九必工作法”:
1、凡是培訓,必須精準,說的是培訓需求的界定;
2、凡是精準,必有主題,如集團戰略培訓項目、“一體化”共識研討等;
3、凡有主題,必有預演,不僅要開教學研討會,還要將課前、課中、課后的流程走一遍;
4、凡是預演,必有聚焦,強調解決一個關鍵問題;
5、凡是聚焦,必有引導,把結構化研討,行動學習等的共創環節,用引導師幫助,形成行動計劃和策略;
6、凡是引導,必有成果,強調研討課程需要有明確的產出;
7、凡是成果,必有應用,知識的學習和研討的成果需要轉移到工作實踐中;
8、凡是應用,必有追蹤,訓后的績效支撐手段要跟上,要和業務部門協同,開展行為、過程和結果的評估;
9、凡是追蹤,必有改進,評估的目的不是僅僅為了獎懲,更是為了工作改進。
九凡九必既可以看作一個行動學習的過程(精準界定問題),也是來自于ADDIE的展現(精準培訓目標,精準培訓策略、精準匹配策略、精準促進對象)。作為管理專業科班出身的培訓負責人,周校長一直關注于培訓在管理中持續改進的價值,不僅指績效改進,更是管理改進,為此他一直在尋找這方面的資源,可喜的發現除了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有管理改進的內容外,改進咨詢對管理改進研究的系統性和可落地性比較具有價值。周校長強調需要將“產學研”集成到培訓工作上來,形成“培訓”和“咨詢”一體化的過程,通過學習、研發、咨詢、沉淀,在創新領域中嘗試將前瞻性技術和應用性技術融合,為組織的未來儲備能力。
在“九凡九必工作法”中,還比較強調參觀、實踐、研討的重要性,不管線上的知識共享發展到什么程度,線下面對面的學習方式在短期還是不可替代的。線下就是要構建交流、研討,向他人學習的過程,自己做不好但看到他人就容易找到答案,把研究的所需和產業的所求要結合起來。重資產企業的轉型很困難,大多數轉型不成功,需要有前瞻性思維,前瞻性思維從哪里來?僅僅依靠閉門造車自然獲得不了,但通過同業交流、異業學習就能夠獲得前瞻性的基本假設,通過進一步實踐來驗證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