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国内精品视频免费,免费看a级毛片,国产第一页亚洲,www.精品国产,伊人久久婷婷,亚洲va在线观看,看国产毛片,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人物 » 正文

魏燕杰 黑水縣委副書記 負責交通運輸、交通運輸部機關及部屬單位結對聯系幫扶工作,分管“四好農村路”建設、重大交通項目建設等工作,協助羅先全同志分管生態環保、鄉村振興工作。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3-08-11  來源:魏燕杰 黑水縣委副書記 負責交通運輸、交通運輸部機關及部  瀏覽次數:160
核心提示:魏燕杰 黑水縣委副書記 負責交通運輸、交通運輸部機關及部屬單位結對聯系幫扶工作,分管“四好農村路”建設、重大交通項目建設等工作,協助羅先全同志分管生態環保、鄉村振興工作。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魏燕杰

黑水縣委副書記

  • 政務信箱
我的分工

負責交通運輸、交通運輸部機關及部屬單位結對聯系幫扶工作,分管“四好農村路”建設、重大交通項目建設等工作,協助羅先全同志分管生態環保、鄉村振興工作。

我的簡歷

 

魏燕杰,男,漢族,生于1983年2月,研究生工學博士,中共黨員,現任黑水縣委副書記(掛職)。

 

黑水概況

發布時間:2022-10-12
 
 

 [歷史沿革]黑水歷史悠久,古為冉駹地域。秦、漢為蠶陵縣地。蜀漢于黑水境北置平康縣,后以蠶陵、平康兩縣領其地。北周分屬通軌、江源、左封、廣年四縣。隋初四縣屬汶山郡。隋末以平康、左封兩縣領之。唐武德元年(618年)廢平康。二年(619年)廢左封屬翼州。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在境內馬橋置當州轄通軌、左封兩縣。顯慶元年(656年)左封縣遷駐徐古;翌年置谷和縣,治地米爾垮。文明元年(684年)在境內寡古置利和縣;二年(687)置歸縣城,治地苦瓜。唐末為吐蕃版圖。元為吐蕃宣慰司轄,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北部為松州毛爾蓋千戶所領,其余為茂州疊溪土千戶所領。明為松潘。明初,在知木林置麥扎族長官司,明末置大姓黑水土百戶,屬松潘衛、茂州衛領地。清在境北麥扎、烏木樹、知木林、慈壩置土守備,屬松潘廳。道光六年(1826年)改土歸流,大姓黑水(丁寨等六寨)屬茂州管轄。清末大黑水為梭磨宣慰司所轄,隸屬理番廳,小黑水隸屬松潘廳。民國二十四年屬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區。1952724黑水解放,9月成立黑水行政委員會縣級臨時政權。195312月置蘆花縣。19546月更名黑水縣。

[河流]黑水藏名為“措曲”,是“生鐵之水”之意。黑水河屬岷江上游支流。有小黑水河、毛爾蓋河及溪溝99條。黑水河源于羊拱山脈希娘山東麓,全長162公里。小黑水河源于三姐妹山南麓,流長65公里,毛爾蓋河源于夏沃隆山南麓,全長76公里。

[湖泊]分布于海拔4000米高原面上,有49個,面積在0.7公頃。面積較大的稱為“希”,面積中等的稱“錯”,面積較小的稱“拱抱”。主要為降水、積水和地下水補給。

[土壤]土壤類型復雜,可分為12個土類、31個土種,主要有沖擊土分布于河谷河灘及山谷溝口,山地褐色土分布于海拔24002900米半濕潤中山區,灰褐土分布于海拔19002000米半干旱河谷地區,山地棕壤分布在海拔29004000米濕潤高山地區,暗棕壤分布于35004000米濕潤高山地區,山地灰化土分布于海拔35003800米原始森林地帶,亞高山草甸土分布于海拔35004000米地帶,高山草甸土分布于4000米以上高山地區。石灰巖土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8.4%。沼澤土、鹽土、高山寒漠土分別分布于沼澤地、干旱河谷、高寒山頂。

[山脈]黑水山脈屬岷山山脈與邛崍山脈復合部。紅崗山脈,北向東南走向,主峰日多沃山,海拔4502。達索肯山,主峰海拔4280。羊拱山自西向東折東南走向,主峰康措海拔5273。峨太基山自西向東走向,主峰海拔5286。埡克夏山為邛崍山脈最北延伸部分,主峰海拔4850。

[氣候]屬季風高原型氣候,旱、雨季分明,日照充足,氣溫年差較小,日差較大,并隨海拔高度不同差別較大,高山與河谷年均氣溫差值達20,縣城蘆花平均氣溫9,年極端最高氣溫33.5,極端最低氣溫-14.4。境內降雨分布不均,夏季集中,秋季陰雨連綿,年平均降雨量620.06毫米,無霜期平均166.1天。受青藏高原氣候影響,常有干旱、暴雨、冰雹、洪水、泥石流、霜凍等自然災害發生。

[土地資源]全縣區域國土面積4356平方公里;森林面積18.13萬公頃,草地面積19.73萬公頃,水面0.27萬公頃,其他面積1.73萬公頃;年末,實有耕地面積0.65萬公頃,退耕還林面積0.52萬公頃;

[水能資源]黑水河年徑流量38.8億立方米,年平均流量123.2立方米/秒,毛爾蓋河年徑流量8.9億立方米,年平均流量28.2立方米/秒,小黑水河年徑流量1.8億立方米,年平均流量5.8立方米/秒,99條溪溝年徑流量12.3萬立方米,年平均流量38.9立方米/秒,水量充沛,河床比降大。水能總蘊藏量15.39萬千瓦。

[礦產資源]境內有錳、鐵、鎢、金、水晶、冰州石、硫磺、巖鹽等礦藏,其中低磷錳鐵礦蘊藏量較為豐富,查明礦床及點16處。蘆花鎮四美溝至德石窩溝一帶約27平方公里范圍內礦床較為集中,有中型以上規模的礦床3處,探明錳礦石遠景儲量約700萬噸。德石窩溝C+D+E級錳礦石儲量334萬噸。

[生物資源]有森林植物95種,藥用植物400種,經濟林木37種,主要有云杉、櫟、樺、松等林木;大黃、羌活、五加皮、蟲草、貝母、天麻、杜仲、黨參等藥材;牧草、食用菌、竹類、野生花卉等植物資源。動物有獸類88種,鳥類52種,兩棲類7種,爬行類9種,魚類5種、昆蟲164種。獸類有蘇門羚、金絲猴、小熊貓、林麝、水獺、鹿等。

[旅游資源]境內自然風光峻秀、奇特,人文風光獨具特色。主要有三奧雪山,卡斯特景觀,全球同緯度海拔最低、面積最大、年紀最輕的達古冰川,八十里畫廊之稱的奶子溝彩林,色爾古藏寨等獨特的藏式民居,雅克夏國家森林公園。黑水是紅軍長征路過的地方,其紅色文化悲壯厚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豐富,有著名的“蘆花會議”會址,紅軍翻越的3座大雪山,即達古雪山、昌德雪山和雅克夏雪山等中國革命史跡文物。

[行政區劃]全縣設8個鎮(蘆花鎮、卡龍鎮、沙石多鎮、西爾鎮、木蘇鎮、色爾古鎮、知木林鎮、扎窩鎮),7個鄉(維古鄉、洛多鄉、龍壩鄉、石碉樓鄉、瓦缽梁子鄉、慈壩鄉、晴朗鄉),4個居民委員會,100個行政村。

[人口與民族]年末總人口59607人,比上年增加1.08%;其中藏族55284人,比上年增1.7%,漢族3748人,比上年減少6.6%,羌族499人,比上年減少15.3%,回族24人,比上年增33.3%,其他民族52人,比上年增271%;年末總戶數15982戶,其中男性31145人,女性28462人;在總人口中,鄉村人口50892人,非農業人口463人,城鎮非農業人口8715人;全年出生人口643人,比上年減少20.7%,出生率11.59‰;全年死亡339人,比上年減少27.3,死亡率6.16‰,人口自然增長率5.43‰;全社會從業34251人,其中,第一產業從業人數21582人;第二產業從業人數2766人;第三產業從業人數9903人;農村勞動力29166人,其中女勞動力14526人;全年外出務工10355人,其中出省務工4437人,外出務工收入1979萬元。

[綜合經濟]全年完成地方生產總值43918萬元,比上年減少18.6%。第一產業增加值9383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2772萬元,其中工業增加值3698萬元(規模以上2744萬元,規模以下954萬元),建筑業19074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1763萬元,交通運輸、倉儲和郵電業1081萬元,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476萬元,批發零售656萬元,住宿和餐飲業316萬元,金融保險業696萬元,房地產業210萬元,教育業2169萬元,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5067萬元,衛生社會保障634萬元,文化、體育189萬元,其它269萬元。完成農村經濟總收入1459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592萬元,林業收入413萬元,牧業收入2400萬元,鄉鎮企業收入2040萬元,其他收入7153萬元,在總收入中商品收入1747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998元。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6259元。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26.3平方米。

農村機械總動力3萬千瓦,農村用電量1991萬度,比上年增6.5%。

[民營經濟]全年完成民營經濟增加值14474萬元,比上年減少28.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190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8969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315萬元。

[農業]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5340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3606萬元,林業總產值3516萬元,牧業總產值6502萬元,農林牧服務業總產值1716萬元。全年糧食總產量15207噸,其中小麥3416噸,玉米2586噸,青稞1993噸,洋芋3851噸,豆類2683噸,人平有糧296公斤。蔬菜總產量8794噸。全年種植地膜面積1427.47公頃,農作物播面7500公頃,其中糧食播面6911公頃。年末,實有耕地面積6543公頃。水果產量318噸,其中蘋果307噸,F有經濟林木69.6萬株,其中花椒57.6萬株,蘋果3.9萬株,核桃8萬株,梨子0.1萬株,干果總產量375噸,其中核桃產量302噸,花椒產量73噸。

[牧業]  年末各類牲畜存欄112969頭,(大牲畜存欄60300頭);其中牛53340頭,馬、驢、騾7034匹,羊存欄17774只,(山羊9200只);生豬存欄34821頭。各類牲畜總增25.3%,各類牲畜凈增18.1%。年末各類牲畜出欄45744頭,出欄率33.2%,比上年增7.8%;畜產品產量完成肉類總產量3816噸,比上年減少3.5%,其中牛肉110噸,羊肉100噸,豬肉2600噸,其它肉完成16噸。牛奶250噸,綿羊毛1噸,禽蛋15噸。

[林業]開展天保和退耕還林工程,當年造林面積5068公頃,比上年增長25%。自然保護區面積62300公頃,與上年持平。年內,實施封山育林1400公頃,人工造林366.7公頃,義務植樹13.9萬株,退耕還林補植925公頃,全縣森林覆蓋率35%。加快天保、退耕還林接續產業建設,種植特早實核桃66.67公頃,培育核桃實生苗木50萬株,高接換優1.9萬余株,嫁接早實核桃苗木15萬株。實現連續21年無森林火災。完成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30戶。開展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加強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

[工業]規模以上企業3個,規模以下企業40個,全部工業企業從業人數411人,其中規模以上從業160人,規模以下從業251人。全部工業企業總產值(現價)6026萬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221萬元,規模以下工業企業1805萬元。在全部工業總產值中,國有企業完成45萬元,集體企業完成38萬元,有限責任制公司完成4221萬元,個體企業完成1722萬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78769萬元,固定資產凈值年平均余額69327萬元,流動資產年平均余額9443萬元,負債64505萬元,產品銷售收入5340萬元,利稅總額完成-704萬元,利潤總額完成-1575萬元。全部工業企業增加值完成3698萬元,其中規模以上2744萬元,規模以下完成954萬元。

[鄉鎮企業]全縣有鄉鎮企業1111個,從業人員1774人,比上年增16.9%;鄉鎮企業總產值完成2071萬元;鄉鎮企業總收入完成2040萬元,實現稅金58萬元,利潤總額完成147萬元。

   [固定資產投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完成159820萬元。500萬元以上投資項目資金150539萬元,500萬元以下投資項目1725萬元。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51364萬元。農村農戶投資7556萬元;窘ㄔO投資146913萬元。更新改造投資5351萬元。按注冊登記分,國有單位投資14149萬元,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投資43858萬元,有限責任公司投資94257萬元。按建設性質分,新建140433萬元,擴建7344萬元,改建4487萬元。按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農林牧漁業投資2243萬元,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投資240萬元,電力、燃氣及水的供應生產和供應業投資128990萬元,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9586萬元,住宿和餐飲業投資805萬元,房地產業投資450萬元,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投資完成5540萬元,教育投資272萬元,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投資838萬元,信息傳輸投資完成3300萬元。

    [交通運輸]  公路通車里程674公里,其中等級公路480公里。全年客運周轉量2909萬人/公里,公路貨運總里程3808萬噸/公里。民用汽車擁有量1668輛,其中私人汽車擁有量1287輛。通機耕道的村81個。拖拉機擁有量2859輛;2008年正式啟動通村公路建設工作,提前實施第一批項目25159公里路基工程150公里、路面工程140公里,規劃內計劃外項目完成79公里。農村公路完成投資5274萬元。雙溜索客運站于2008930竣工。完成慈壩鄉18.8公里通鄉油路工程測設工作。526起開始進行災后重建規劃,對重建項目進行項目儲備。完成松潘-黑水路、黑水-理縣路、卡龍-紅原路的設計工作。

公路養護完成油路路基填補1502立方米,泥結碎石路面2659立方米,路面瀝青表處27842.2平方米。埡口山土路路面完成泥結碎石路面1164平方米,修復因受災損壞擋墻11171.4立方米,重新安裝因受災損壞波型防護欄44,修復被毀涵洞2道,鉛絲籠橋梁護基353.1立方米,投入各類機械388臺(次),人工工日2270個,使用石油、乳化瀝青127噸。

路政管理工作,加強公路路產、路權管理,保障公路安全暢通。出動宣傳車20輛次,人員上路64人次,張貼標語和宣傳資料400張。全年發生路政案件25起,查處25起,結案率100%,征收路政費27.58萬元。組織運輸企業相關人員進行安全知識培訓,培訓人數420人次,培訓面100%,發放安全宣傳資料600份,圖片1套,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100%。

全年完成養路費征收210萬元,貨附費13萬元,客附費14萬元。征收運輸管理費18.9萬元,拖拉機養路費3795元,摩托車養路費1200元。

  5.12大地震中,組織運管部門調運應急客車228輛次,運送滯留游客、旅客、學生4730人次,調用貨車130輛次,運送物資1500噸。

[郵電電信]  完成電信郵電業務總量2188萬元,其中電信2049萬元,郵政業139萬元,郵電主營業務收入完成1966萬元。郵政業107萬元,電信業完成1859萬元,在電信業中移動1100萬元,與上年持平。聯通完成26萬元。郵政業投遞信件14.2萬元,發行報刊62萬元。通電話村124個,與上年持平。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7491戶,住宅電話4410萬元,其中城市1584戶,農村2826戶,比上年增長31戶,電話交換機容量7100門。年末,移動電話用戶數21204戶,聯通用戶2300戶,國際互聯網用戶1335戶,比上年增長19%

[貿易]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56萬元,其中縣級零售額完成4709萬元,縣以下零售額1644萬元。按行業分,完成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5534萬元,餐飲業零售819萬元。按注冊登記分,國有經濟372萬元,集體經濟128萬元,私營個體經濟完成5706萬元,股份制經濟47萬元。

[財稅金融]完成本級財政總收入1886萬元,其中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43萬元,各項稅收收入936萬元。全年財政支出66186萬元,其中一般預算支出64218萬元,一般公共服務費支出6558萬元,環境保護支出2359萬元,農林水事務支出4651萬元,科技支出83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9307萬元,教育支出4915萬元,醫療衛生支出2738萬元。全縣各類存款余額109000萬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41496萬元,定期儲蓄27067萬元,活期儲蓄14429萬元。各類貸款余額73799萬元,其中農業貸款3929萬元。全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7394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

[教育]鞏固提高“兩基”成果,與各學校簽訂《“兩基”鞏固提高目標責任書》。年末,有中小學校83所,小學81所,普通中學2所。有在校學生9108人,比上年減少2.4%,其中初中2109人,比上年減少15.7%,高中203人,比上年增長35.3%,小學6796人,比上年減少1.1%。招生人數1992人,比上年增長14.7%。學前教育1126人。全縣小學適齡人口入學率99.81%、初中入學率100.91%,年輟學率小學控制在0.08%,初中控制在0.37%。開展資助貧困殘疾學生活動,“三殘”兒童入學率92.30%,15歲入學完成率97.98%,17歲人口入學完成率88.24%,小學、初中畢業率均為100%。全部教職工人數618人,比上年增長3.5%,其中專任教師521人,比上年增長16.8%,其他97人。在專任教師中,有小學教師381人,比上年增長21.3%;普通中學140人,比上年增長6.1%;幼兒園教師19人。發展成人職業教育,抓好各級各類培訓工作,有鄉鎮農民文化技術學校17所,會同農、林、科技等部門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400人次,完成農村實用技術培訓920人次。青壯年非文盲率98.9%11月與對口支援的吉林省協調,接收黑水縣初、高中畢業學生就讀吉林省重點中職學校236人。

完成高考任務。參加高考86人,其中文科69人,理科14人,對口高職3人。文科最高分528分,最低分126分;理科最高分565人,最低分174分。對口高職最高分273分,最低分267分。硬上省定文科二本線2人,三本線2人;上省定?凭21人,上省定立理科二本線1人,三本線1人,上省定藝術本科線1人。

選派骨干教師參加各類專業培訓402人次,現代化教育技能培訓203人,普通話培訓80人次。全縣高中、初中、小學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分別為80%、100%、100%。加強對口支援工作,支教的資陽教師20名、吉林省教師30名。組織全縣中小學教師撰寫上報教學經驗文章85余篇,在州教育內刊發表57篇。舉辦第五屆論文評選。申請批準黑水縣中學、黑水縣蘆花完小作為省級校本研訓基地。申報2008年四川省微型課題30余個,向州推薦15個,其中2個被審批為省級重點課題,已完成開題?h教研室的省級課題《利用本土資源開發農村學前教育(漢語)課程的實踐研究》和縣中的州級課題《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進入試驗階段。推薦參加課題大賽獲二等獎1名、三等獎1名、優秀獎1名。

落實惠民行動,實施民生工程。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做到“應免盡免”、“應補盡補”。2008年,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雜費和教科書費86.58萬元。對貧困寄宿學生進行生活補助,上級補助免除學雜費280余萬元,補助寄宿制學生生活費430余萬元。爭取上海興業公司捐助9.14萬元,救助貧困兒童200人次,爭取個人捐資3000余元,救助兒童30余人。解決進城務工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100人,完成100%。通過國家體育彩票公益金資助普通高中家庭特別困難學生5人,計5000元,完成率100%。完成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兒童入學就讀20人。2008年秋季學期,全縣應到“易地育人”學生709人,實到“易地育人”學生709人。

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5·12”大地震全縣教育系統直接經濟損失8910.6萬元。拆除農村學校重度危房26幢,面積3948平方米。加固維修校舍34幢,面積31294.2平方米,其中加固校舍2幢,面積2004.4平方米。維修校舍32幢,面積29289.8平方米。拆除學校危房4214563.06平方米。全縣63所學校搭建板房44411881.08平方米,有2142名學生在板房內上課,372名學生在板房內住宿。投資300余萬元,其中吉林省援助100余萬元,購置學生上下床1661架、床上用品6525套、課桌凳5200套、洗衣機35臺、消毒柜57個、學生宿舍壁柜377個、學生宿舍自習桌170張、蒸飯器1臺。

[體 育]新建籃球場地3個。舉辦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班,培訓合格10人。業余體校有學員42人。年內有8名拳擊運動員代表阿壩州參加在自貢市富順縣舉辦的2008四川省青少年拳擊錦標賽,并獲得12銅、團體體育道德風尚獎優異成績。

[文化]加強文化市場清理整頓執法工作,檢查文化市場39次,組織檢查93人次,出動車輛11次,清理整頓網吧13次,集中掃黃打非5次,與 公安、工商、城建、環保等部門聯合執法檢查3次。

全年放映電影891場,觀眾177121人次。利用電影、科技書籍等,在農牧民中宣傳國家政策、法律法規。“5·12”汶川大地震災害期間,組織電影放映隊8個,放映電影594場,觀眾128955人次。完成圖書銷售80萬元。

完成石碉樓、龍壩鄉、維古鄉、慈壩鄉、扎窩鄉、晴朗鄉、紅巖鄉、蘆花鎮9個鄉鎮和40個村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工作,收集、填表、登記145個項目,其中舞蹈、民歌、民間故事攝制錄像帶10盤,民歌、民間故事錄音15個小時。公布黑水縣第一批非物質遺產保護名錄58項、第二批非物質遺產保護名錄26項,公布民間故事、民間音樂等10名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完成“5·12”地震17個鄉鎮、124個行政村文化、文物、民間藝人受災情況的調查統計、評估、編制文化、文物重建規劃工作。完成石碉樓鄉苦瓜村古老二人舞“曲德德”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組織人員開展“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文物征集和文化遺產搶救保護工作,征集圖片135張、實物19件。

[衛生]完善縣、鄉、村各級醫療單位的崗位職責及崗位規范,落實目標責任。年末,有醫療機構22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8個,床位115張,其中醫院衛生院108張。衛生機構職工數215人,醫藥、衛生院技術人員141人,醫生55人。全年完成門診人次19.63萬人次,住院2530人次,開展巡回醫療2900人次,實現門診業務收入560余萬元。

加強傳染病管理和網絡直報工作。年內,全縣發生乙丙類傳染病13525例,發病率890.25/十萬。完成常規冷鏈運轉5次,五苗接種率96%。按照省政府要求和全州麻疹強化免疫工作安排,應接種兒童12122人,已接種11978人,接種率98.81%。開展從業人員健康體檢372人。處置一般性傳染病疫情5起。開展結核病、艾滋病、麻風病、黑熱病、手足口病、碘缺乏病等防治監測工作。完成1008-10歲兒童甲狀腺及210份尿碘樣的碘缺乏病高危地區重點地區調查,300份居民食用碘鹽的常規監測采樣和200份婦女尿樣的碘缺乏病調查評估工作。完成300余名6歲以下兒童血紅蛋白含量的國家項目兒童營養學調查和17個鄉鎮100余人份旋毛蟲調查及5個鄉鎮的包蟲病調查工作。加強HIV初篩試驗室建設,完善初篩流程,完成51人份孕產婦前篩查、3次監管人員采血篩查、80人份問卷調查、46人次高危人群干預。免費治療結核病83例,診斷手足口病1例。完成采血140人次,采血量2800余毫升。

加強衛生執法工作。制作餐飲衛生安全信息公示欄90幅。對各級醫療衛生機構進行醫療衛生和《傳染病防治法》監督檢查800次。抽檢公共場所128戶次、210件樣品。檢查化妝品48戶次、24127件。完成從業人員體檢390人,餐具消毒239件。完成重大會議(接待)食品安全和住宿保障任務8次,受理衛生行政許可證50件,城區衛生許可證發放率100%。與全縣11所寄宿制中小學簽定學校衛生工作責任書,調離學校食堂“五病”人員4人。

開展婦幼保健工作,認真貫徹“一法兩綱”,健全婦幼衛生三級網絡。開展婦女病普查123例,兒童保健1780人次。救助貧困戶住院分娩60例,免費孕期保健320人,兌現救助金17萬元,完成計劃生育四大手術700余例。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117啟動本年度新農合籌資工作,全縣參合人口49122人,農民個人籌資49.12萬元,參合率97.18%2007年為95.78%),其中農村五保戶、大骨節病、特困群眾參合率100%。開展日常報賬制度,截至1025,累計報銷金額164.21萬元,報帳2316人次(其中門診736人次,住院1553人次,特殊病種27人次)。

加強大骨節病衛生防治試點工作。完成全縣60名鄉村醫生為期2個月的“溫暖工程李兆基基金萬名鄉村醫生培訓項目”臨床實用技能培訓,對5個病區鄉鎮衛生院臨床醫生進行1天的業務培訓。完成4個鄉4個村823名成人臨床檢查及173名兒童右手拍攝和20份糧食樣品、20份兒童發樣的采集與送檢。完成對大骨節病現癥病人對癥治療的藥品采購及一輪對癥治療,發放藥物800余瓶。

在抗震救災工作中,派出醫療救治組成應急小分隊赴汶川救援,救治傷病員508名,救治本縣門診187例,住院56例。圍繞“大災之后無大疫”的工作目標,舉辦各類專業技術培訓班17期,培訓人員226人次。堅持24小時值班制度,及時發放消毒劑到各鄉(鎮)、村,累計18.99噸,手動噴霧器161臺,派出衛生防疫人員2萬余人次,累計消毒1000萬平方米,使用消毒藥品18噸,消毒處理蚊蠅孽生處1500余處。在廣東衛生防疫隊的支持下,對100余名居民開展心里干預工作。對縣自來水廠、農村居民生活飲用水進行災后水質檢測和消毒技術指導,監測水樣300余樣次,未發現不合格飲用水。加強衛生執法與監督指導工作。檢查監督公共場所、餐飲業1100戶次,監督覆蓋率100%,監督檢測生活飲用水衛生500戶次。加強災后重建對口援助和恢復醫療衛生秩序工作,成立衛生局對口支援工作聯絡機構,與援助方協調溝通,對口支援黑水專業技術人員分別派駐到縣醫院、疾控中心、婦幼保健所、衛生執法監督所。開展新技術新項目20余項。搭建醫療衛生機構活動板房40800平方米,完成全縣衛生系統災后重建國債項目、吉林援建縣人民醫院搬遷新項目、中國紅十字總會援建8所衛生院,60所村級衛生站業務用房 建設項目,中國石油公司四川分公司援建維古中心衛生院等建設項目的申報工作,落實援建資金4700萬元。紅十字會做好捐贈物資的運輸和發放工作,接受捐款280余萬元,發放捐贈物資折合人民幣0.56萬元,及時發放國家紅十字會捐助帳篷2050頂。

[社會生活]搞好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學習貫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和《實施辦法》,規范低保申請、審批、發放和監督程序。全年城市已保8451271人,發放城市低保金171萬元,月人均補助156元,城市低保金實行社會化發放。農村低保已保2112人,發放農村低保金79萬元,月均補助40元。規范農村特困農民大病醫療救助工作,結合實際,完善《黑水縣農村醫療救助實施細則》,設立黑水縣農村醫療救助基金專帳,農村醫療救助574人,落實解決醫療救助金58.9萬元,對大骨節病患者實行無起伏醫療救助。城市醫療大病救助31人,落實解決醫療救助金5.2萬元。

救災救濟工作,“5·12”特大地震致使全縣17個鄉(鎮),124個行政村受災,受災58972人,成災53239人,因災倒塌農村居民住房2858幢,面積約71.45萬平方米,因災造成危房3737幢,面積約934250平方米,嚴重損壞房屋5871幢(原上報5653幢,后因余震嚴重損壞房屋218幢),面積1467750平方米;直接經濟損失114700萬元。因災死亡15人,安葬15人,失蹤1人,受傷94人。為受災困難群眾按每人每天10元標準發放補助金,每人每天一斤糧。“三孤”人員每人每月補足到600元。全年兌現發放臨時生活救助金4893.34萬元,兌現發放后續臨時生活救助金2131.92萬元,發放臨時生活救助口糧2440.924噸。因災死亡人員撫慰金每戶按5000元標準發放,已發放死亡撫慰金147萬元。臨時安置接收調運帳篷17438頂,棉被46433床,衣物101120件,液化氣500罐、爐灶125套。搭建帳篷、彩條布搭建簡易帳篷474460平方米,臨時安置災民58972人。轉移安置游客和滯留人員2012人。過渡安置房建設和補助金落實,全縣自建過渡安置房12670間,380100平方米,兌現過渡安置房補助金2534萬元。維修加固7364戶,重建5102戶。全縣因災農村倒房和嚴重危房需恢復重建510227928人,因災造成一般受損需加固維修736425774人。永久性住房具體補助標準,一般農戶13人每戶補助1.6萬元,45人每戶補助1.9萬元,6人以上每戶補助2.2萬元;困難農戶13人每戶補助2萬元,45人每戶補助2.3萬元,6人以上每戶補助2.6萬元,維修加固輕微損壞每戶補助0.2萬元,中等破壞每戶補助0.4萬元,嚴重損壞每戶補助0.5萬元。永久性住房完成10001500戶,維修加固全部完成。

做好轉業、退伍軍人接收和安置工作,不斷探索安置新路子,安置率100%。指導全縣各鄉鎮、村開展好政務公開和村務公開,公開率100%。依法對全縣20個社團組織進行監督管理,對不合法社團堅決予以打擊,確保全縣穩定。抓好《四川省老年人優待規定》落實工作,做好敬老愛老和老年人信訪工作和敬老金的發放,全縣90-99歲老年人有28人,按每人每月60元的標準發放,發放敬老金2.02萬元,建立健全老年人統計臺賬。提高區劃地名工作管理水平,加強對城鎮建筑物名稱的規范化、標準化管理,做好城鎮街道路牌、樓牌、門牌的設置工作。抓好殯葬改革,提高火化率,規范公墓管理,提倡移風易俗,杜絕亂葬亂埋和大操大辦。宣傳《婚姻法》的新《婚姻登記條例》,簡化有關手續,按雙方當事人的意愿,依法辦理登記手續。杜絕亂“搭車”收費的現象。采取有效措施對符合救助條件的流浪乞討人員給予救助,年內救助流浪乞討人員43名。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新县| 慈利县| 定边县| 高碑店市| 商水县| 南康市| 仙游县| 舟山市| 敖汉旗| 六安市| 靖安县| 营口市| 利津县| 潞城市| 桂阳县| 濮阳市| 镇江市| 合江县| 南漳县| 临武县| 祁连县| 苍梧县| 青田县| 襄城县| 阜南县| 通城县| 安福县| 黔东| 沭阳县| 鄱阳县| 湘西| 三门峡市| 阿荣旗| 郯城县| 恩施市| 商河县| 土默特右旗| 轮台县| 鄂尔多斯市| 滦南县| 仁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