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国内精品视频免费,免费看a级毛片,国产第一页亚洲,www.精品国产,伊人久久婷婷,亚洲va在线观看,看国产毛片,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人物 » 正文

歐陽平凱----中國工程院院士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2-12  瀏覽次數:562
核心提示:歐陽平凱,湖南湘潭人,南京工業大學黨委常委、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歐陽平凱,湖南湘潭人,南京工業大學黨委常委、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工程院院士,973項目首席科學家,863領域專家。1963年~1968年在清華大學化工系讀本科,1978年~1981年在清華大學化工系讀研究生。1981年分配到南京化工學院任教。1985~1987年曾作為高級訪問學者赴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和美國普度大學進修生物化工。先后任教研室主任、應用化學系主任,生物工程系主任,南京化工大學副校長、校長。

 
中文名: 歐陽平凱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湖南湘潭
出生日期: 1945年8月
職業: 校長
畢業院校: 清華大學
信仰: 共產主義
主要成就: 中國工程院院士
 
973項目首席科學家
 

個人成就

歐陽平凱

歐陽平凱

“忠誠精實”是江蘇省教學名師、南京工業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歐陽平凱的治學精神,也是南京工業大學的學校精神。正是憑著對科教事業的“忠誠”,在具體工作方面做“精”做“實”,歐陽平凱院士在引領專業教學改革發展、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培養青年教師團隊方面做出卓有成效的工作。

創建全國第一個生物化工專業

由于我國生物化工方面的人才極為缺乏,1985年歐陽平凱白手起家創建了全國第一個生物化工專業。當時國家投入很少,資金嚴重匱乏,實驗室簡陋陳舊,師資不足,作為專業教學領頭人,他不僅親自講解生物化工專業的多門本科主干課程,如生物分離工程等,同時親自帶領本科生進行生物分離實驗教學和科學研究,創造性地將組合合成方法與生物分離過程結合,在復雜酶系反應中將反應與反應耦合、反應與分離耦合,在手性化合物的規模制備和分離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使我國1,6-二磷酸果糖(FDP)、L-丙氨酸、L-苯丙氨酸、L-蘋果酸等酶法生產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取得多項專利,研究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通過教學與科研互動,教學內容不斷得到完善與發展,培養了高質量專業人才。他培養的本科生現已大多數成為國內生物化工領域的棟梁之材。

成立國家生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獲英國化學工程師協會榮譽會員證書

獲英國化學工程師協會榮譽會員證書

歐陽平凱比較國內外生物技術發展的現狀,提出了以生物技術工程化、產業化為主攻方向,并成立了全國首家集產學研為一體的國家生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進入21世紀,隨著石油價格飛速上漲,化石資源、能源危機進一步加深,已嚴峻地威脅到國家安全。他在國內首先提出利用工業生物技術解決中國的資源、能源和環境問題。目前工業生物技術已經成為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中重點發展領域。歐陽平凱在國內率先將工業生物技術納入科研與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學與科研互動,不斷將工業生物技術最新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完善了工業生物技術的教學內容,培養了一批工業生物技術人才,同時也促進工業生物技術科學研究和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2002年組建了江蘇省工業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2005年組建了中國石化南京工業生物技術聯合研究開發中心,2006年組建了江蘇省工業生物技術創新中心。目前擁有生物化工等5個博士點,生物化工等5個碩士點。目前歐陽院士擔任教育部生物科學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在引領專業教學改革和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打造國內一流精品課程

生物分離工程是生物化工專業的核心課程。生物分離工程技術是工業生物技術的核心技術。近年來為了搶
參觀廣州甘蔗糖業研究所

參觀廣州甘蔗糖業研究所

占我國工業生物技術未來發展的制高點,歐陽平凱高瞻遠矚,堅持專業教學和發展要有特色的教學改革理念,集中主要精力,狠抓了生物分離工程的教學改革,努力打造國內一流的精品課程。從1988年到現在,歐陽平凱一直工作在生物分離工程本科教學第一線。在教授基礎知識、廣泛介紹生物分離工程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的同時,特別重視介紹國內外高校、研究所特別是一些知名企業的生產與研究狀況,結合自身以及本院科研工作的特點,補充大量的學生可以親眼目睹、甚至親自參與的科研實例,增加課堂的趣味性、知識性和新穎性,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
“生物分離工程”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工程性極強的課程,實習、實驗是課程體系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充分利用校外實習基地網絡及國家生化工程中心給予的有利條件,了解生物分離工程。對生物分離工程單獨開設生物技術大實驗課,要求學生通過菌株的發酵罐培養、離心分離、固定化(或游離酶)轉化、活性炭脫色、離子交換去除雜離子、等電點沉析、結晶、干燥等單元操作,制備L-天門冬氨酸。該實驗不僅使學生熟悉了典型生物制品的生產流程,而且還將生物分離工程中各單元操作有機串連,有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兩者結合。自行設計組裝了離子交換、模擬移動床(SMB)、結晶等生物分離裝置用于實驗教學。2001年獲得江蘇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歐陽平凱由于教學工作突出,2001年獲“江蘇省勞動模范”稱號,被國家教育部、國家人事部授予“全國模范教師”的榮譽稱號。[1]

個人履歷

篳路藍縷  問鼎生命科學

出席第十四屆全國催化學術會議

出席第十四屆全國催化學術會議

2001年1月19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由歐陽平凱擔綱的“反應分離耦合技術及其在酶法合成手性化合物中的應用”科研項目榮獲200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該項目首次為生化加工過程的產業化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和方法,也是組合合成思想在液相反應領域應用成功的范例和重大突破;同時,該項目首次實現了生化催化過程技術的重大進步,也是有機酸和氨基酸工業的一次重大突破。它不僅解決了生物化學工程中一系列關鍵性的技術難題,而且,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 L—蘋果酸、L—丙氨酸等一系列國產新工藝流程,生產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形成的經濟效益已突破億元。
打開歐陽平凱的人生履歷不難發現,他從小就立志為家為國學習知識的高遠志向;從不向命運低頭,矢志向前的無比韌性;勇擔重任,報效國家的赤子情懷。
“惟楚有才,于斯為甚”的三湘四水,自古人杰地靈,位于湘潭的歐陽家族更系一代文豪歐陽修后裔,素享尊儒崇學的盛譽。1945年8月16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的第二天,歐陽家族一個小生命呱呱墜地,于是父母為其取名“平凱”。受家學熏陶的歐陽平凱自幼聰慧過人,4歲入學就讀,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而且極富朝氣與才情,無論什么活動都積極踴躍、不甘人后。
然而,8口之家其樂融融的生活在1957年父親被打成右派后,便遽然遠逝。面對生活的風浪,歐陽平凱這棵小小的幼苗,挺立于風雨中,尚在讀初二的他和大弟弟選擇了輟學幫助體弱的母親維持一家的生計。苦難往往是對強者的錘煉。歐陽平凱一邊打短工,一邊自學,從懵懂無知,走向了自強自立,走向了堅忍不拔。
彩虹總在風雨后。輟學后的歐陽平凱終于重返校園,初中、高中,他在數學、物理和化學上展露了較高的天分。1963年,他以湖南省高考優秀成績跨入了清華大學,就讀化工系化學工程專業。在校期間,他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成為班級第一個發展的團員,并在擔任班長、學習委員中,初步展現了組織才能。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1968年畢業之際,歐陽平凱這位清華化工系的高材生,被分配到河北石家莊一家企業當了一名工人。在基層10年摸爬滾打的經歷,使他對社會和人生的認識產生了質的飛躍。他于1978年第二次走進清華,躋身“文革”后第一批研究生行列,他的碩士畢業論文《換熱網絡的擇優組合》獲得了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他以全優的成績成為那個年代清華化工系提前畢業的首位研究生。
1981年,為了解決夫妻分居,歐陽平凱告別母校,來到了南京化工學院(南京工業大學的前身)工作。兩年后,在他順利通過外語考試,準備出國攻讀化工博士學位時,學院和時鈞院士找到了他:“學校要成立生物化工專業,這方面的人才極為缺乏,準備送你出國進修生物技術。”從化學工程專業轉為生物化工專業,無異于是撤離即將占領的“陣地”,轉而去強攻另一個情況不明的“戰略高地”。歐陽平凱猶豫了,但他很快打消了顧慮:“我是在黨的關心、教育、培養下成長起來的,黨和國家的需求就是我的追求,學校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知難而退不是我的個性,敢于創新才能獲得成功。教育科技工作者就是要去做別人做不到的事情,我應該無條件地服從組織的安排 。”
38歲轉行,歐陽平凱任重道遠。他先后在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和美國普渡大學進修生物技術。在國外,他以鍥而不舍的求索精神和一名公派學者的良知,積極求知于生物化工這一前沿交叉學科,全方位摸清了其發展脈絡,掌握了其最新的發展態勢。他所做的課題《氣升式生物反應器傳熱研究》給導師Moo Young教授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盡管導師很希望他留下來,但是進修結束后他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歸途。
“人是要講點精神的。”這是歐陽平凱常說的一句話。憑著這點精神,1987年,他歸國后白手起家創建了全國第一個生物化工專業。那是一段令他和同事們畢生難忘的創業歷程。當時國內尚無生物化工專業,更無這方面的導師和人才,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此外,當時的南京化工學院資金嚴重匱乏,實驗室簡陋陳舊,師資不足。面對一窮二白的現實,歐陽平凱作為學術領頭人,他充分依靠團隊力量,發揮大家的主觀能動性,克服重重困難,一邊帶幾十名學生親自授課,一邊堅持每天在實驗室工作12小時以上;沒有教材,他組織同事們一起編寫;沒有資金,他東奔西走地找科研合作單位。終于,一個像模像樣的生物化工專業在南京化工學院建立起來了。
在創建生物化工與微生物制藥專業的同時,歐陽平凱還比較國內外生化發展的現狀,提出了以工程化、產業化為主攻方向的“工業生物技術”概念,并成立了全國首家集產學研為一體的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以后這個研究所發展成為國家生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制出治療心血管病、肝病和糖尿病的1,6—二磷酸果糖(EDP),該產品不但國內領先,成本與質量還可以與國外同類產品競爭。在創業過程中,歐陽平凱以其突出的科研成果和多篇高水準論文,晉升為當時最年輕的副教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博士生導師,當選為“全國模范教師”,成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863”領域專家,由其主持的《生物分離工程》榮獲國家精品課程。
篳路藍縷終換碩果滿枝。他,成了參天大樹,成了破解生命奧秘的人,成了生命科學的問鼎者。而昔日寂寂無名的生物化工教研室,如今已發展成為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生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博士點和碩士點、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人均科研經費50萬元/年的學院,建立了江蘇省重中之重學科和一級國家重點學科。

銳意創新  打造特色學府

“只要大膽創新,銳意改革,抓住機遇,實現學校的超常規發展是完全有可能的。”1994年,歐陽平凱走上原化工學院領導崗位后充滿激情地說。他率先提出學校發展要抓兩個“QIAN”(學科前沿和學校錢財)和兩個“CAI”(師資人才和辦學財力)。在上級基本沒有投入,學校經費較為緊張的情況下,應“有所為有所不為”。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歐陽平凱及其領導班子成員和廣大的師生員工經過10年的苦心經營,10年的奮力趕超,終于將南京工業大學建成了江蘇省省屬高校的佼佼者:擁有3位院士、4位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和兩位“863”領域專家,擁有國家級工程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主持國家“973”計劃項目和國家“863”計劃項目最多,獲得國家獎勵等級最高、數量最多,人均科研經費到款最高的省屬高校。
歐陽平凱在任校長之初,在學校發展思路上,就迸發出一個個智慧的火花,首先是摒棄“等靠要”的舊觀念,突破學校發展中的“瓶頸”,力排眾議,大膽決策,創建了江浦新校區。10年間,占地3400余畝的荒山禿嶺,被建成了樹成行、花成叢,處處有景致、月月有花香的生態型、園林式、數字化校園,被譽為“江蘇省最美的校園”之一。
創建了多個平臺,筑巢引鳳集聚人才。以位于該校新模范馬路丁家橋20萬平方米的南京科技廣場為載體,整合科技資源,全面對社會開放,引導企業將技術中心設在學校。通過學校的資源管理去“蓄水”,使一批企業在水中“養魚”,真正實現創新資源的“無縫對接”,避免了高校研發成果“養在深閨,難以轉化”的弊端,實現校企雙贏。目前,已有包括全球化工百強企業——赫克力士公司、江蘇中丹集團等50家國內外企業在大樓內建立研發中心。
建設南工大——南京高新區“海內外領軍人才‘三創’載體”。這批領軍人才的加盟,不僅將直接充實和提升南工大的科研教學力量,也將有效提高高新區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目前,已有兩批17位領軍人才入駐。他們多為“海歸派”,分別來自哈佛、普林斯頓、普度等國際名校或美國、英國、日本等發達的國度國家實驗室,在生物醫藥、新材料、先進制造等領域,擁有獨立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
建設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引導教師創新、創業。形成在實驗室“育種”,在產業園“育苗”的科技創新模式,實現科學研究與科技產業的互動,育種與育苗的有機結合。“一園三區,人才領先,跨江發展”的大學科技園格局獲得了省級大學科技園授牌,國家級大學科技園也成功通過認證。
此外,南工大還加強與地方政府、大企業合作,僅2008年就先后與無錫市人民政府、連云港市人民政府、淮安市人民政府、沙鋼集團、遠東集團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或進行教授與企業之間的對接研發、或進行企業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或進行重大課題的聯合申報;依托南工大成立的全國首家科技創新協會,整合優質社會資源,促進政產學研合作。
開辟綠色通道,鼓勵教授創辦學科型公司。南工大規定科技成果入股的70%股權歸成果完成人所有,結余經費入股的80%股權歸教師所有。這一措施調動了科技人員轉化成果的積極性,因而在南工大的科技創新諸平臺上,由教授創辦的學科型公司如雨后春筍,實現了多方共贏。多家學科型公司,在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后,為學校的教學工作硬件、軟件條件的提升提供了無可比擬的幫助。學校所有公司都成為南工大學子實習、見習、從事知識到實踐轉化的基地;教師將科研的實踐過程和科研成果充實到教學內容中去,吸引了更多的學生參與科研實踐,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如此一來,南工大的學子較早地接觸到了科學前沿,較早地接受到創新、創優、創業的環境熏陶。
一流科研團隊和產學研轉化的佳績,也促進了學科、實驗室和精品課程等一系列的建設。南工大現擁有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和省一級重點學科各1個,國家重點學科培育點2個,省重點學科8個;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生化工程技術中心等國家級研究平臺。
在抓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同時,歐陽平凱及其領導班子成員深深認識到質量管理的重要性。在制度化管理與人性化管理相統一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教學規章制度的執行力,形成了教學質量監控的閉環系統,全面推進了教學質量的提升。該校的教學質量管理體系成為江蘇省首家通過ISO9001體系認證的高校,并榮獲2007年“江蘇質量獎”。
談及南京工業大學在他出任校長后取得的不凡業績,歐陽平凱表情淡然,而在談起學校未來發展方向、科技成果產業化的設想和打算時,歐陽平凱卻微微有些激動:“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以質量求生存、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展,為建設有特色高水平大學而努力奮斗是我和所有南工大人目前最大的任務。”

凝心聚力  繪就江蘇科技藍圖

2008年12月30日,在江蘇省科協七屆五次全委會上,歐陽平凱當選為江蘇省科協七屆委員會主席。他在講話中表示,將和各位副主席、全體委員一起,團結動員全省300多萬科技工作者,大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大力普及科學技術,大力加強決策咨詢,大力發揚優良傳統,為江蘇的科學發展出大力、立新功。
作為我國“化工與生物技術”交叉領域重要的學科代表人之一,歐陽平凱對此次當選表示:“作為一名新主席,又是一名‘老科協’,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他說,從2004年擔任省科協副主席以來,親身感受到科技群團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特別是在即將過去的2008年,全省科協工作迎難而上,創新發展,在舉辦青年科學家年會、創設系列科技高端報告會、推進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實施興農富民工程以及參與抗擊冰雪災害、支援汶川震后重建等方面,做得有聲有色,社會影響大。
歐陽平凱說,江蘇是經濟大省、科技大省,科技和人才一直是支撐江蘇發展的優勢所在。現在,全省科技進步貢獻率已接近50%。能不能將江蘇的科技、人才優勢進一步轉化為競爭優勢、發展優勢,科協組織責任重大。長期以來,江蘇科協有著良好的工作基礎,在全國一直處于第一方陣。任期內,他將和省科協同仁一道,和衷共濟,凝心聚力,為圓滿完成本屆委員會繪就的工作藍圖而努力。
2009年,是我國進入新世紀以來經濟發展面臨挑戰最為嚴峻的一年。對此,歐陽平凱說,江蘇省科協將更加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為全省科技工作者更好地參與建設新江蘇搭建平臺,團結帶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提供服務,并擔負起科學普及的社會責任,力爭為江蘇“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作出更大貢獻。[2]

所獲榮譽

歐陽平凱是我國生物化工學科知名的帶頭人,幾十年來堅持進行生化工程領域的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近年來先后主持國家“973”計劃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面上項目1項,其主持項目的研究成果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杜邦科技創新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并榮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聯合國發明創新科技之星獎,獲“江蘇省勞動模范”、“全國模范教師”、“全國50名具有杰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 稱號。共發表論文300余篇,出版專(譯)著6部,申請專利70余項,培養博士、碩士100余名。
現為江蘇省生物技術協會理事長,江蘇省化學化工學會理事長,江蘇省科協主席,中國化工學會生物化工專業委員會主任,國家生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擔任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評審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學科評審組成員,國家科技獎勵委員會評審組委員,國家重點實驗室驗收專家組成員,國家中長期科技規劃專家組成員。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2年獲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2]

學術成就

生物分離工程是生物化工專業的核心課程。生物分離工程技術是工業生物技術的核心技術。為了搶占中國工業生物技術未來發展的制高點,歐陽平凱高瞻遠矚,堅持專業教學和發展要有特色的教學改革理念,集中主要精力,狠抓了生物分離工程的教學改革,努力打造國內一流的精品課程。優秀的專業教材是搞好專業教學的基本前提。生物化工專業成立伊始,歐陽平凱組織任課教師和本科學生翻譯國外最新生物分離方面的資料,充實授課內容。在歐陽平凱的主持下,1990年翻譯出版了國外的最新生物分離工程著作,作為課程參考書;歐陽平凱親自編撰了教材《生物分離原理及技術》,并不斷再版,并將最新科研成果編入教材中。該書受到同行好評,被華東理工大學、北京化工大學、浙江大學等高等院校確定為專業教材和教學參考書。為了便于學生的融會貫通和學習提高,歐陽平凱還編寫了《生物化工產品》、《生物科技詞典》、《工業生物轉化過程》、《工業生物轉化過程》、《發酵工程關鍵技術及其應用》等專著作為參考教學,其中包含了許多經典的與現代的生物分離技術和案例。從1988年到現在,歐陽平凱一直工作在生物分離工程本科教學第一線。在教授基礎知識、廣泛介紹生物分離工程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的同時,特別重視介紹國內外高校、研究所特別是一些知名企業的生產與研究狀況,結合自身以及本院科研工作的特點,補充大量的學生可以親眼目睹、甚至親自參與的科研實例,增加課堂的趣味性、知識性和新穎性,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生物分離工程和裝備是生物分離技術的核心內容。歐陽平凱的《生物分離工程與設備》獲江蘇省一類優秀課程(2000年),“探索《生物分離工程與裝備》課程教學新模式”獲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001年)。歐陽平凱2003年依托國家生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始建設以生物分離工程中試線為主的校內實踐教學基地,200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該教學基地極大豐富了生物分離工程的與學生互動式教學手段,極大地提高了生物分離教學效果。歐陽平凱由于教學工作突出,2001年獲“江蘇省勞動模范”稱號,被國家教育部、國家人事部授予“全國模范教師”的榮譽稱號。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江县| 虎林市| 太湖县| 壤塘县| 呼和浩特市| 永川市| 广平县| 怀仁县| 潞城市| 集贤县| 廊坊市| 杭锦后旗| 介休市| 杂多县| 吉水县| 绿春县| 海南省| 德保县| 新建县| 时尚| 吴堡县| 乌鲁木齐市| 田林县| 车致| 阳东县| 阜南县| 化德县| 应城市| 海伦市| 华池县| 巫溪县| 沛县| 都兰县| 文水县| 眉山市| 华池县| 崇仁县| 吴忠市| 玉溪市| 卢湾区| 永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