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河,遼寧人民的“母親河”。曾經的她水豐草茂,生機盎然。但自上個世紀以來,遼河的生態遭受嚴重破壞,水質被嚴重污染。“九五”期間,遼河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
昔日的臭水溝,如今水清岸綠。記者近日從遼寧省有關部門獲悉,經環保部會同國家發改委、監察部、財政部、水利部聯合成立的考核組確認,遼河流域水質目前已達到國家要求標準。這標志著遼河如期摘掉了流域重度污染的帽子,率先從全國“三河三湖”重度污染名單中退出。
而這一成績的取得,得益于遼寧省在治理河流污染問題的一項創新之舉———以遼河干流河道管理范圍為主題,劃定“遼河保護區”,并在省、市、縣設立專門管理機構———遼河保護區管理局,對應設立遼河保護區公安局,統一負責遼河治理保護的各項工作。
變“九龍治水”為“劃區設局”
遼河流域治理范圍包括遼河、大遼河、渾河、太子河、大凌河、小凌河6干流,涉及9.47平方公里、人口3200多萬。
遼河流域屬于季節性、受控型河流,水資源匱乏,枯水期河道內基本無自然徑流,沿途城市密集、工業集中、排污量大。1996年,遼河流域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整治的“三河三湖”之一,污染程度曾列全國七大江河前列。
自此,遼寧省開始了遼河水污染防治工作。雖然歷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遼河流域治理工作,水質惡化的勢頭得到遏制,干流水質明顯改善,但仍無法保證全年全指標達到Ⅴ類以上,水土流失嚴重,被稱為遼寧中南部的風沙走廊。
究竟是什么制約著遼河治理?帶著這一問題,遼寧省政府組織有關部門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研究發現,流域管理除了受法律政策、資金投入、技術支撐之外,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體制不順,存在著“九龍治水”現象。
原來,針對遼寧流域的管理,共有省水利廳、環保廳、國土資源廳、交通廳、農委、林業廳、海洋與漁業廳七個部門參與其中,“分門別類”進行管轄,七大部門的職責范圍常互相交叉。
“兩個人之間尚有溝通不暢快的問題,何況七大部門?”遼寧省環保廳一負責人向《法制日報》記者說。
很快,遼寧省政府領導層形成共識:治理遼河,不僅要全面治污,更要全面治水,要從根本上改變“多龍治水、分段管理、條塊分割”的傳統模式,謀求遼河流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2010年初,遼寧省以遼河干流河道管理范圍為主題,劃定“遼河保護區”,并在省、市、縣設立專門管理機構———遼河保護區管理局,對應設立遼河保護區公安局,統一負責遼河治理保護的各項工作。
遼寧省在流域水污染治理領域實行“劃區設局”,堪稱全國首創。并得到了國家環保部的高度重視,2011年2月,環保部將遼河保護區管理局列入直接對口指導的省級環保機構序列。
法治先行建立長效機制
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遼寧省實行“劃區設局”的管理體制需要得到法律法規的認可和支持。因此,2010年3月初遼寧省遼河保護區管理局領導班子剛剛組建,便把促進和推動《遼寧省遼河保護區條例》的出臺作為頭等大事來抓。
據遼寧省遼河保護區管理局法制宣傳處處長范超介紹,2010年上半年,該局組織專家起草了《條例》初稿;9月29日,遼寧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條例》;同年12月1日,《條例》正式實施。
《條例》實現了當年立項起草、當年審議通過、當年生效實施,開創遼寧省地方立法的先河。
“不同于我省其他地方法規,這部《條例》整合了省政府7個部門的相關職能,賦予了遼河保護區管理局在保護區內統一行使多部法律法規確定的權責,內容十分豐富,是全國首部針對一條河流由一個部門管理的地方性法規。”范超說。
幾年來,遼寧省還積極探索了流域管理長效機制建設。遼寧省人大相繼修訂出臺了《遼寧省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遼寧省凌河保護區條例》等12件地方性法規。遼寧省政府出臺了《遼寧省城市污水處理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遼寧省污水處理廠運行監督管理規定》等政府規章及嚴于國家標準的《遼寧省污水綜合排放標準》。
還“母親河”美麗容顏
遼寧省遼河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李忠國說,遼河干流“劃區設局”使遼河治理保護進入了依法、有序、科學管理新時期,成功地搭建了同心、同向、同力的工作平臺。解決了過去想把遼河管好,但管不了的問題;解決了統籌上下游、左右岸的問題;解決了明確責任、提高效率的問題。
據李忠國介紹,省、市、縣三級邊遼河局成立后,相繼啟動了遼河流域治理的“三大戰役”:遼河治理攻堅戰、“大渾太(大遼河、渾河、太子河)”治理殲滅戰和凌河治理阻擊戰;全省12個市共安排439項治理項目,主體工程總投資達到86億元。近五年來,遼河流域治理累計投入資金超過300億元。
同時,遼河保護區管理局還創新了工作機制,成效顯著。引入“第三方檢測”模式,將保護區監測斷面從24個拓展到39個;將保護區31條一級支流和排干的匯入口全部設置為污染控制單元,實現了保護區水質監控從重點控制到全面控制的重大突破;創造性地把水污染防治與生態工程建設結合起來,突現了水污染防治從重點治理到綜合整治的突破創新。
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遼河流域水環境質量得到顯著改善,按照化學需氧量考核,2012年12月,遼河流域43條支流全部符合五類水質標準。按照21項指標考核,2012年8月至12月,遼河流域內36個干流斷面穩定達到或好于四類水質標準;10月至12月,54條主要支流達到或好于五類水質標準。
遼河流域在污染得到治理的同時,流域生態文明建設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遼河保護區植被覆蓋率由13.7%提高到63%,河濱帶植被恢復到90%以上,監測到植物225種,魚類40種,鳥類62種,昆蟲87種,遼河入海口斑海豹種群在逐步擴大。
“現在我家是河景房,花多少錢能享受這待遇啊。”家住遼河邊上的孫軍告訴記者,“以前春天一刮風,屋子里的土有大錢(銅錢)那么厚。現在葦子、蒿子長得跟人一樣高,刮風哪還有土?河里野鴨子、野雞成群,去年冬天還來了7只天鵝,我們都看著不讓人害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