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發布”日前發布的一條微博:“上海將地下水列為戰略儲備水源,用優質自來水回灌地下”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據上海市供水管理部門負責人透露,上海已經有50余年的地下水回灌歷史,200米以下的地下水水質總體穩定,等于建了一座地下“備用水庫”。
目前,上海市已建立最嚴格的管理制度,以符合國家標準的自來水回灌修復地下水生態,回灌量連續兩年超過了開采量。
2015年預計回灌2300萬噸
數十年來,我國開發利用地下水不斷升溫,導致水位大幅度下降,優質水資源急劇減少,并引發了嚴重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縫災害。上海的深層地下水持續開發利用,導致最大沉降幅度超過兩米。
上海從上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率先進行地下水回灌研究,經過50多年堅持不懈回灌,已經有效防止了地面沉降,抬高了地下水位,保障了城市安全。上海回灌水采用的都是符合國家標準的自來水,據不完全統計,以每噸水36元計算,已經投入幾億元。
據介紹,上海已建立嚴格的地下水管理制度,凡地表水可到達的地方,原則上逐步停止地下水使用,由此大幅壓縮了地下水開采量。
2003年,上海全市地下水開采量為1億噸,2012年,已減少到1094萬噸,壓縮了近九成。
2011年,上海市首次實現回灌量超過開采量,當年的開采量為1350萬噸,回灌量達1860萬噸;到2012年,回灌量更是上升到1935萬噸。預計到2015年,上海地下水開采量將壓縮到千萬噸以內,回灌量將增加到2300萬噸。
戰略儲備水應對污染事件
為何要用優質水回灌?記者了解到,地下水是處于天然狀態的優質地下水源,更是優質礦泉水。作為上海的一座地下備用水庫,要保證地下水水源水質,就要求人工回灌水水質要“優于深層地下水水質或達到飲用水的水質標準”。上海50多年回灌均采用城市管網自來水,因此,上海200米以下的地下水水質總體穩定。
近年來,水污染事件頻發,給飲水安全帶來了巨大隱患。由于地下水已經列為戰略儲備水源,如果城市原水水源被污染,地下水即可作為應急供水水源。
據了解,從今年起,上海地下水利用將從常規供水轉向地下儲備水,除了少數遠郊地區,地下水不再作為常規水源使用,而是準備一旦發生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可向人員集結地供水。
同時,從今年起,上海市要求應急深井大多建在體育場和公園等公共場所內。目前,上海已建設了100多口應急供水深井,平時作為回灌井,只有在特殊應急狀態下,才作為應急供水水源。
據悉,今后上海將逐步建立覆蓋城鄉的地下水應急網絡。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快速接口可立即向外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