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 | 浙江菲達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姓名 | 何國良 |
職務 | 副董事長 |
介紹 |
![]() 何國良,教授級高工,中共黨員,1976年畢業于浙江大學機械制造專業。畢業后在浙江菲達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擔任技術員、處長、部長、總工程師、副總經理、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副主任,2006年4月至2009年4月任公司總經理,現任公司副董事長。
何國良長期從事環保裝備技術研發和經營管理工作。2003年4月擔任菲達環保公司總經理以來,致力于企業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不斷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促使企業取得快速發展。
何國良任總經理期間,公司總資產增長3.1倍,年銷售收入增長4.9倍;年合同訂單增長5.1倍;公司歷年上交國家的利稅列諸暨市工業企業的首位。企業先后被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國環境保護產業骨干企業、國家火炬計劃高新技術企業、浙江省專利示范企業、浙江省高新技術企業100強、浙江省標準創新型示范企業,并先后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優秀環境保護裝置會長獎、國家重點環保實用技術、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和中國名牌產品等榮譽稱號。企業目前已擁有完整的自主創新體系、國內一流的人才隊伍和強大的市場網絡,在環保裝備領域成功地實現了技術多元化、大成套、一條龍服務、工程總承包、與國際跨國公司經營模式接軌的發展目標,繼續保持國內大氣污染治理行業的龍頭地位。
何國良以“保護環境、造福人類”為己任,組織完成了9項國家重大技術裝備研制項目、4項國家火炬項目和4項浙江省重點技術改造項目,獲得60多項省部級科技成果,開發出29項專利技術。在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的研制過程中,本著消化、優化、國產化的宗旨,始終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為推動企業發展和振興民族環保產業作出了卓越貢獻。目前菲達公司的主導產品均達到了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并通過技術攻關,解決了企業乃至行業的一些技術難題,開發出一系列國內環保市場急需的技術裝備。何國良主持開發的“1000MW超超臨界機組配套電除塵器”,2006年已成功應用于華能玉環電廠,滿足了我國特大電站建設的需要。目前國內已投標的54臺套產品中,菲達公司中標32臺套,累計實現訂單10.6億元,市場占有率達59%。公司的產品被確認為國家級重點新產品、浙江省加快發展裝備制造業重點領域國內首臺(套)產品;何國良個人榮獲浙江省科學技術二等獎、中國機械工業科技進步二等獎。由何國良擔任課題副組長的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863計劃)項目“大型燃煤電站鍋爐煙氣電袋復合除塵技術與裝備”現正在實施中。
何國良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大力推進企業制度建設,特別是把建設科技創新激勵機制放在第一位,加大對科技創新作出突出貢獻人員的獎勵力度。公司先后出臺了《公司員工薪酬管理制度》、《科技創新管理制度》、《科技創新獎勵制度》、《科技創新基金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極大地激發和調動了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隨著企業出口產品市場的迅猛發展,公司原有的生產格局不能適應和滿足出口產品市場的發展需要。為此,何國良提出了打造環保裝備先進制造業基地的發展戰略。公司于2004年、2005年先后建設了占地610畝的諸暨菲達環保工業園和占地301畝的江蘇菲達寶開工業園,形成長江南北兩大環保裝備制造基地,為拓展國際市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008年,公司的環保裝備成套出口和零部件出口訂單總額達到12億元。
何國良注重企業文化建設,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引導員工把個人的發展目標與企業的發展戰略相融合,組織企業先后建立了職工醫療互助基金、職工互助基金、職工體檢制度;成立了菲達培訓學院,為公司人才的發展提供了平臺,充分發揮了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企業和諧發展。何國良熱心于環保公益事業,2006年參與組建了浙江省環保裝備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并擔任平臺副理事長。該平臺旨在實現環保裝備創新資源的集聚共享、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專業人才培育、設計咨詢等服務功能,通過近兩年的建設和努力,該平臺已為浙江省環保裝備產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并通過技術服務和生產協作,有力的扶持和帶動了周邊中小企業的發展,促進了勞動力就業。
何國良熱衷于社會公益活動,積極參加浙江省環保產業助學活動、扶助革命老區貧困生的“心系山區”活動、菲達環保社區行活動等等。特別是在汶川大地震時,組織和發動公司員工開展“獻愛心”活動,對災區共捐款137萬元,支持了災區的重建工作。
三十多年來,何國良抱著環保產業報國的夙愿,牢記振興民族環保裝備業的光榮使命,為我國環保產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