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治理太湖水污染,保護太湖水環境,是環太湖地區共同面臨的極為緊迫的艱巨任務。這不僅是水環境保護問題,更事關整個環太湖地區和長三角地區的長遠發展。一定要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促進太湖流域水環境治理,讓太湖水清澈起來。”全國人大代表、湖州市市長金長征在這次全國人代會上提出了“關于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促進太湖流域水環境治理的建議”。
金長征代表坦言,要做好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實現水環境質量改善,關鍵在于嚴格落實地方政府的責任。按照“守土有責”的原則,實行跨行政區斷面水質考核制度,是落實地方政府責任最關鍵的一項制度。隨著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不斷深入,近年來浙江和江蘇兩省都在太湖流域治理的機制、體制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也取得了積極成效。
金長征代表說,我省跨行政區域河流交接斷面考核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與生態環保財力轉移支付制度作了很好的銜接。按照“誰保護,誰得益”、“誰貢獻大,誰得益多”以及總量控制、有獎有罰的原則,省財政對源頭地區所覆蓋的45個市、縣(市、區)按照不同的系數分檔兌現補助額。經過10多年環境綜合整治,太湖周邊地區入湖水質指標都有了不同程度好轉。
“下一步太湖流域水環境治理中,要將各地推行的跨行政區域河流交接斷面考核、生態補償機制等方面的創新實踐融為一體。”金長征代表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牽頭整合其他各部門和太湖流域有關省、市的意見,探索建立太湖流域內跨省市的水環境保護的生態補償機制,按照“誰保護,誰得益”的原則,每年由中央財政以轉移支付方式,給予一定數額的資金補償;而對入湖斷面水質不能達到功能區要求的地區,則根據改善或惡化的幅度按規定向上繳納不同數額的補償資金,從而為各個地方的水污染治理工作提供長期的激勵和約束。
金長征建議:加快太湖水環境治理
時間:2013-03-14 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