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紹興、寧波、舟山的居民或許還不知道,每天擰開水龍頭嘩嘩流下的自來水,可能就是來自200公里外的富春江水。
轉眼間,浙東引水工程已經試通水了20天。2月28日,一汪富春江水兵分四路流入蕭紹寧舟,讓錢塘江下游的江水瞬間就“動”了起來。試通水20天來,到底有沒有取得預想的效果?
三分之一水面水質提升
今天下午,記者從省水利廳了解到,浙東引水工程自2月28日試通水以來,省水文局分兩組每天對沿線15個斷面的流量、流速等指標進行監測記錄,同時每5天進行一次水質采樣檢測。
其中改善較為明顯的是紹興段,據紹興環保監測站數據,[犭][央][犭][茶]湖、瓜渚湖、解放大橋、金山村、孫端大閘5個監測斷面有3個報喜,其中金山村——即西小江楊汛大橋監測點,由劣V類變為IV類,水質提高了兩個級別。
“西小江楊汛大橋檢測到的河道斷面流量為每秒53立方米,流速每秒0.33米。”技術人員介紹說,引水前,這個監測點測到的污染物中,氨氮達到2.47mg/L,為劣V類水質。試通水后,氨氮值降至了1.17mg/L,達到IV類水質標準。
“從通水前的V類或劣V類水,變成現在的IV類水,表明該河道斷面的水已全部更換了一遍。而且監測點的流速比以前快多了,這意味著浙東地區平原河網的水環境正在得到明顯的改善。”該技術人員稱。
富春江水自蕭山樞紐進入紹興縣境內后,在錢清鎮分四路流入平原河網,其中杭甬運河和馬山閘西江是其中的兩路“主力”。
從斷面監測情況看,這兩條河的水質改善也非常明顯。杭甬運河解放大橋(華舍街道)監測點,氨氮值由5.72mg/L降至2.9mg/L;馬山閘西江的孫端大閘監測點,氨氮值由0.773mg/L降至0.33mg/L,降幅都達到50%左右。
不過,也有指標不降反升,那就是濁度。紹興縣水電局總工程師來移年解釋,濁度提高,主要是因為富春江上游泥沙多,下游又有潮汐影響,但富春江的水體本身是好的,是活水,富營養化水平低。
另外,從沿線水質監測的匯總情況看,全省15個監測斷面中,有6個斷面的水質提升了一至兩個類別,而且與源頭越近,水質提升越明顯;與源頭較遠的余姚、慈溪,檢測發現水質仍為劣V類。
8.9億噸水流入浙東
浙東引水工程引錢塘江、富春江、浦陽江三江匯聚處的淡水,以自然水位差和水泵引流相結合的方式,通過河道逐漸輸送到紹興、余姚、慈溪、舟山、寧波等地,補充這些地區的工業和農灌用水。
不過,浙江號稱水鄉澤國,浙東各縣市更是河網密布,為什么還要跨區域引水?“浙江省單位面積水資源量居全國第4位,但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070立方米,比全國平均水平低8%左右。”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其中,杭嘉湖、蕭紹寧、溫臺平原及舟山群島等地區,人口集中,經濟總量占全省的70%以上,但水資源更是僅占全省總量的20%左右。
其中寧波、紹興和舟山三地,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僅占全省水資源總量的16%,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省平均的72%。而且每年六七成的降水集中在5至9月,年降雨量最多站點與最少站點相差可達5至10倍。
水資源不足成了制約這些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軟肋。1971年,浙東大旱,不僅工農業因無水而幾近癱瘓,就連百姓生活也陷入缺水的尷尬,寧波不少理發店、旅館甚至掛出“理發不洗頭”、“住宿不洗澡”的通告。
浙東引水工程就此提上議程。水利專家考證研究30年后,2003年年底,在省政府推動下,這個浙江省規模最大、涉及范圍最廣的引水工程正式上馬開工。按照工程方案,引水的基本線路是:由富春江引水供蕭山紹興,曹娥江引水供寧波,大陸引水供舟山,實現水資源跨地區統籌優化配置。
“工程至少可從富春江引8.9億多噸水到浙東地區河網,大大緩解紹興、寧波、舟山三地缺水之苦。”該負責人說,另外,蕭紹寧平原河網的水一向流速緩慢,自凈能力較弱,富春江水過境后,河道水流加速,有助于凈化河道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