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處理污水的企業,卻成了污染環境的禍首,污水處理廠為何要將污泥倒在山林中?昨天,記者在采訪中獲知一個驚人的事實:武漢市的污水處理廠,幾乎都面臨著污泥無處傾倒的窘境。
昨天,在三金潭污水處理廠內,記者看到了一大堆黑色的污泥,散發出和傾倒在黃陂盤龍城的污泥一樣的濃臭味。周廠長說,該廠積存的污泥已有近千噸。面對追問,周廠長無奈地說:“我也知道亂倒不對,但我不知道該往哪里倒,現在污泥全部堆在廠里,出不了門。”環保部門半月前向廠發出整改通知后,廠里每天處理產生的100余噸污泥,全部堆在廠里二期擴建用地上。周廠長說,每天都在打聽,有沒有位置可以倒污泥,但一無所獲。
污泥傾倒為何成了污水處理廠的難題?周廠長說,三金潭污水處理廠是2003年規劃設計,當時國家規定可直接填埋的污泥,脫水率在80%以下,廠里的設備都是按照這一標準設計的。按照規劃,污泥應被送到指定的金口垃圾填埋場填埋,等到2007年底污水處理廠正式投產時,金口垃圾填埋場卻關閉了。后來,國家將填埋污泥的脫水率標準提高到了50%以下,三金潭污水處理廠的污泥達不到國家規定的要求,武漢新開的垃圾填埋場拒絕接收。
污泥含水率要達到國家新標準,須上馬新設備,污水處理廠又沒錢。為何不將污泥曬干后再運出去?“太難了。”周廠長說,廠里每天處理污水產生的污泥有上百噸,要將這些污泥平鋪曬干,需要很大的場地,完全干化得半年。
周廠長說,三金潭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最初運到遠城區的偏僻山野填埋,大多是廢棄采石場,現在這樣的地方越來越少了。
漢西污水處理廠的負責人證實了上述說法。記者進一步調查得知,全市目前僅龍王咀污水處理廠能夠規范處理污泥,用來制作水泥,其他絕大多數污水處理廠都在三環線外找荒涼偏僻之處傾倒污泥。周廠長苦笑著說,這次很不幸,被媒體發現了。
污泥的出路在哪里
市環保局——最快1年半解決
針對污水處理廠不按規定排放污泥的現象,昨天,武漢市環保局負責人直言,此事存在已久,解決需要一個過程。
市環保局負責人介紹,“十一五”以來,武漢污水處理量成倍增加,產生的污泥越來越多,該局曾與水務部門多次協商,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因為種種原因,一些項目未能實施到位。武漢現有污水處理廠20座左右,日處理污水能力增至約180—190萬噸,每天產生污泥約700噸。
該負責人說,該局曾對不規范排放污泥的行為進行過處罰,但仍難杜絕再次發生。他說,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所需資金量太大,企業無力支撐。
他說,目前計劃對機場高速旁的污泥潭進行除臭、消毒處理,拋撒石灰使其干化,盡量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他坦言,污泥目前是“黎明前的黑暗”,市委、市政府已高度重視污水處理廠污泥問題,該局和水務部門也正在制定解決方案,如項目實施順利,預計最快一年半能解決這一問題。
市水務局——未來三鎮各建
一個污泥處理中心
污泥的出路在哪里?昨天,武漢市水務局人士披露,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難題已引起水務部門重視,涉及污泥的規劃已經上報,正等待獲批。
這位負責人說:“說實話,感謝你們的報道將污泥問題披露出來,引起大家的重視。”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污泥屬污水處理范疇,應由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
污泥處理難,并非武漢獨有,國內其他城市同樣面對傾倒難題,目前僅有上海等少數城市通過投入大量資金,解決了污泥干化問題。如果污水處理廠要裝污泥減量設備,一套至少要幾千萬元。
水務部門負責人說,目前已經完成污泥處理新規劃,按照新規劃,未來將在武昌、漢口、漢陽各建一個污泥處理中心,污水處理廠的污泥統一送到這里,加工成水泥原料、堆肥,或經處理后焚燒及衛生填埋。
垃圾填埋場證實拒收污泥
原因:含水率太高容易出事故
目前,武漢主要的垃圾填埋場有兩座,一座是位于新洲區陽邏的陳家沖垃圾填埋場,另一座是位于江夏的長山口垃圾填埋場。市城管委有關負責人說,這兩座垃圾填埋場主要用于收集生活垃圾,目前日處理垃圾能力均為2000噸左右,均會在半年左右就要填滿,必須開挖臨時庫區,才能容納源源不斷的生活垃圾,根本沒法接收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
長山口垃圾填埋場陸姓負責人證實,漢西、三金潭兩大污水處理廠的確跟他們聯系過污泥接收問題,但他們沒同意,“我們進場的垃圾含水率不能超過50%,但污水處理廠的污泥含水率遠遠高于這個比例。”
陸姓負責人說,長山口垃圾填埋場每天處理垃圾2000噸左右,光一家污水處理廠每天就產生上百噸污泥,他們容納不了。再者,污泥含水率過高,堆積起來容易軟化塌方,推土機作業時也容易出事,導致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