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未休,漂豬又現,再加上聳人聽聞的地下排污,2013年的春天著實比往年來得刺激。一時間,環保問題成了舉國上下關注的焦點——畢竟污染面前眾生平等,也就不必問喪鐘為誰而鳴。
而隨著污染事件層出不窮,資本市場也掀起了對環保概念股的追捧熱潮:截至2013年4月12日收盤,節能環保指數今年累計上漲了6.7%、最高漲幅達17.8%,遠強于同期大盤-2.7%的表現;若具體到個股,諸如創業環保(600874.SH)、龍凈環保(600388.SH)等股票均上漲了50%以上,漲勢不俗。
目前環保概念的三大投資主線是污水處理、大氣污染治理以及固體廢棄物處理,此三者也是環保“十二五”規劃的重點投資領域。
污水處理:具體業務涉及污水處理整體解決方案、凈化材料研發、污水處理設備制造等多個方面,是政策支持較早,相關上市公司最多的領域。
在這一領域,環保“十二五”規劃指明,到2015年全國將新增城鎮污水管網約16萬公里,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4200萬噸,基本實現所有縣和重點建制鎮具備污水處理能力,污水處理設施負荷率提高到80%以上,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5%,同時推進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和污水再生利用。
大氣污染治理:受霧霾事件的刺激,大氣污染治理領域的上市公司也一度風頭強勁。這一領域的核心業務是脫硫脫銷,即用化學或物理的方法去除廢氣中的硫化物和硝化物,而這兩者正是灰霾中致癌的主要成分。
根據規劃,全國電力行業單機容量30萬千瓦以上(含)的燃煤機組要全部加裝脫硝設施;鋼鐵行業要實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控制;石油石化、有色、建材等行業的工業窯爐要進行脫硫改造,新建水泥生產線要安裝效率不低于60%的脫硝設施。
固體廢棄物處理:這一細分行業主要包括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業固廢物處理和農村固廢物處理等方面,具體涉及固廢掩埋、生物處理和垃圾焚燒發電等業務。
依照環保“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全國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將達72%,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所有縣具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并鼓勵垃圾厭氧制氣、焚燒發電和供熱、填埋氣發電、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推進垃圾滲濾液和垃圾焚燒飛灰處置工程建設,開展工業生產過程協同處理生活垃圾和污泥試點。
“從投資比重來看,污水處理領域目前仍占據較大份額,而且這一行業發展較早,情況也不錯。相較之下,國內的固廢處理行業就有些落后了,所以最近比較受重視,增速也就更快。”平安證券分析師于振家對《英才》記者表示,從大的類別上看,“固廢處理接到的訂單還是多一些的。”
根據2012年10月環保部、發改委、工信部和衛生部四部委聯合發布的《“十二五”危險廢物污染防治規劃》,“十二五”期間,危險廢物利用產業總產值預計超2000億元,焚燒、填埋等集中處置費用預計超過500億元。另具不完全統計,目前排隊IPO的41家環保企業中,有10家從事固廢處理業務,超過了污水處理(7家)和大氣污染治理類公司(6家),足見固廢處理已成為新的投資熱點。
“另外,突發的污染事件也超出了投資者對相關行業的預期,因為這意味著現有政策不夠給力,未來投入會加大。”
這也引出了環保概念股的“事件驅動”論:隨著惡性污染事件的接連爆發,A股市場也會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環保股炒作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