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泓峰:論水與健康及社會發展的均衡管理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類和一切生物賴以孕育、生存和成長最要的三要素(水、空氣、食物)之首。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指出:水直接關系到改善孕產婦和嬰幼兒童健康和提高預期壽命、糧食安全、可持續發展以及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水資源問題已經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的生活形成了制約。據水利部網站數據,2010年38.6%的河長劣于三類水,三分之二的湖泊富營養化。2010年全國廢污水的排放總量達到了750億噸,河流水質的不達標率接近40%,其中喪失了利用價值的劣五類水占了20%,直接威脅到城鄉的飲水安全和人民的身心健康。2012年始,“黃浦江漂浮死豬事件”、“小企業污水強排地下事件”、“珠江上游化學泄漏事件”一系列讓人觸目驚心的水安全問題密集爆發,而“農夫山泉與京華時報的飲用水安全標準之爭”火藥味十足,讓人們再次反思“飲用水”和“安全水”的區別,而不容否認的是由于人類的過度開發和不合理利用,水在造福萬物的同時,正在侵蝕著人類的健康乃至生命。
水是貫穿整個宏觀世界、微觀世界的媒介和載體,生活用水、生產用水、工業用水相互交融,水資源問題和水安全危機錯綜復雜如果延續原來比較弱和單一的管理、治理的政策和手段,將難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健康維系需求的迫切要求。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就要利用“均衡管理”理念,研究各種類別水系統內部各要素間的制衡演化邏輯關系,以及與外部環境相互間的關系變化規律,把握其均衡與制衡的關系和運行機制,動態調整內外協調關系,保持合理的“度”,持續推動創新和可持續發展,從根本上破解各方面瓶頸和問題,使水與生命個體健康、世界和諧穩定恢復到均衡狀態。
如何運用均衡管理手段科學有效地處理好水與健康、水與世界的關系,政府和社會要做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正確認識“安全水”和“健康水”的區別
“安全水”不等于“健康水”,2006年在北京召開的第五屆世界水大會明確指出,“即使是安全的、干凈的水,也不等于是健康的好水。”安全水,是指符合GB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生活用水,對水中的微生物、有害金屬元素和濁度有著明確的達標要求;世界衛生組織認定全世界公認的健康飲用水有以下六條標準:不含有任何對人體有害、有毒、和有異味的物質;含有人體需要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并含量適中;酸堿度(PH值)與人的肌體相近,呈弱堿性;含氧量高;軟硬適中(以碳酸鈣計50--200mmg/L);水分子團小,滲透力和溶解力強。
概括言之,安全水是對水的標準對人體安全的最底限,是從“生產”角度定義的,而健康水的標準高于安全水,是從人體健康需求角度內在的需求,F實當中,由于傳統習慣及人們處于對水的安全角度考慮,習慣喝開水、純凈水等,其實這是一個誤區,開水和純凈水是安全水但不是優質水。
喝燒開了的水,水煮沸的同時,殺滅了細菌和病毒,煮沸過程會使溶解在水中的重金屬含量依然超標,而人體所需要的鈣、鎂等礦物質也變成了水垢沉積壺底。喝純凈水,純凈水一般以城市自來水為水源,把有害物質過濾掉的同時,也去除了鉀、鈣、鎂、鐵、鍶、鋅等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2005年中國飲用水高層論壇”專家們強調指出:“純凈水是高度不飽和水,不但不能給人體內提供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反而會迅速地吸附人體的鈣、鎂等離子隨汗液、尿液排出體外。人們大量飲用純凈水后,將導致體內營養狀態失去平衡,出現健康赤字,不利于身體健康。現在許多歐洲國家都規定純凈水不能直接作為飲用水。”
真正的健康水應該是天然水,天然水有穩定的PH值(弱堿性)、水溫以及對人體有利的一定量的礦物元素含量。天然水對水源的要求苛刻,必須是符合國際標準的冰川溶化水、地表水、泉水、礦泉水,取水區域內必須環境清幽,無任何工業污染。這些水才是符合國際衛生組織確認健康飲用水。如美國的Nicolet天然水源來自威斯康星州尼克來特國家森林公園,國際知名的依云水Evian天然水源來自阿爾卑斯山山泉水。我國的天然好水就來自廣西巴馬。但不是人人都可以飲到的。
要重視水對生命健康的重要意義
人體的主要成分是水,高級生命的生活在于水,水占人體重量的70%,水占人體重量的比例,隨年齡變化而變化:新生兒水占80%,成年人占68%,老人占57%。細胞內含水,新生兒占50%,老人占35%。植物里水分大的是水果,動物里高等的是人,身體里的水分含量最高,可以稱為水人。
人對水的需求僅次于氧氣,水是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參與人體內的新陳代謝及運輸、調節體溫、潤滑滋潤、溶解消化等作用和功能,人如果不攝入某一種維生素或礦物質,也許還能繼續活幾周或帶病活上若干年,但是人如果沒有水,就只能活幾天。
水質決定體質。人類的發展進步是適應自然環境的過程,是在適應自然的過程中遺傳選擇所產生的能力,這種能力使人類能夠不斷的進化發展,在人類長期適應自然中產生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人飲用沒有改變自然屬性的水,才是最適應人體需要的,才符合生命發展的規律。喝自然屬性得水會感覺綿甜可口,就是這種自然選擇的結果。如果現代人強迫自己去喝自然界不存在的水,就違背了人類進化過程中人與自然界之間的和諧關系,只能給自己的健康帶來不良的結果。水是最廉價、最好的藥。事實證明,保持身體有足夠的水分供應,通過飲水增加新陳代謝、系統平衡、消化吸收、血液循環、營養輸送、廢物排泄,關節潤滑、體溫調節等,能使有些病癥得到有效地控制和治療。
F·巴特曼,美國醫學博士,國際知名研究員,畢業于倫敦大學圣·瑪麗醫學院。他畢生致力于研究水的治療作用。他根據自已多年的臨床經驗,發現了一個震驚世界醫學界的秘密——許多慢性疾病的病因僅僅是身體缺水。他不用藥,只用水,就治愈了3000多名患者。他的《水是最好的藥》一書出版后,產生了世界性的影響,已被翻譯成16種語言,僅在美國至今就已印刷了35次,這是水在物質層面的價值!
李時珍是1578年撰寫的《本草綱目》,那時候就把水當成了藥。李時珍是從治病救人角度講水,講了水的不同形態。巴特曼卻是從水的基本屬性講了水的重要性,不但能治病,還能養身。巴特曼利用了現代醫學、現代物理學、現代化學的很多基本原理,比李時珍晚了多少年,也是對李時珍研究的深化。
水中營養物質是由特定形成的,是純天然、自然的,是提供人體營養的核心源泉,但現在很多人卻忽視了水營養而重視食品營養,對一日三餐的食品、水果高度重視,忽視了用水環節,沒有做到水營養與食品營養的均衡。
生產水、工業用水對生命健康也密不可分
人體營養提供有四個途徑,通過飲水提供25%;食品65%;皮膚吸收7%;呼吸3%。中國有句老話,叫做“ 病從口入”,其實病不僅僅從口入,從空氣、身體接觸等都是病菌傳播的媒介,我們平常吃的飯菜、食品本身是否含有有害物質,食品的有害物質主要取決于在生長環境及加工過程中用什么樣的水或工藝,同時我們居住的房屋、使用的家具等是否含有有害物質,這些都是導致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梢哉f大部分百姓因對水的無知而讓自己成為水盲,依舊還在癡迷著市場上各種高調宣傳的飲用水,花費巨大而且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讓舊觀念不離“怪圈”的里人還大有人在。
飲用水只在生命個體用水中占一小部分,由于源頭的污染及科技發展和成本限制等原因,人類目前沒有能力完全從根本上解決全部用水問題,同時由于商業利益的需要及人類為了最大限度的保護自己,人類把目標定在了飲用水上,于是市場上出現了太空水、純凈水、礦泉水、礦物質水、深層水、高山水等概念經營領導著飲水觀念,讓很多人家里不是更新換代,而是無法使用的凈水器都有存放閑置不能用。新推出的各種凈水器、瓶裝水和桶裝水不斷更換名目,總是一種觀念出來就淘汰一些設備,讓消費者費心又費了錢。
最新的科學研究證明,水的退化才是水污染最嚴重得后果。污染物進入水中會造成水分子物理結構發生改變,把水的有序狀態變為無序,導致水的生理功能退化。而水具有“記憶”功能,把污染物有害的負面信息也帶入水中。不管人們用何種材料膜設備等先進凈化技術,水中污染物引起的水分子物理結構改變都不能復原。這些有害信息通過“記憶”,進入處理后的水中,并隨水進入身體,依然會給健康帶來傷害,這就是水的退化的嚴重性。水的退化是因為污染造成的,只靠凈化是不能解決退化問題,也就是說自來水如果污染了,再用凈化的方法是不能解決問題了,治理污染應該從源頭做起,不使流入家庭的水在源頭就污染了。
正確處理生活水、生產水、工業用水的均衡對保障人類健康,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要采取積極有效地方法,保證工業用水水處理產生污染,其次要保證生產用水不受污染,這樣就會從源頭上控制水污染問題,從而使人們從飲用水轉化為使用水。
均衡管理視角下的水與個人、社會的均衡發展
從均衡管理的視角來看,出現問題并不一定是壞事,這恰恰為解決問題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無數實踐證明,利用危機倒逼機制,事務的發展可經由這一關節點而快速躍進到一個歷史新境界。
第一,進一步喚起社會各界對水問題的重視和思考。通過健康知識講座、文藝演出、公益慈善、書畫藝術、總結表彰等系列活動讓全社會認識到水對人類生存發展的極端重要性、現實水問題的極端嚴峻性、如何規范管理水產業、提升水健康的管理水準。
第二,提高水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充分發揮水在同一空間可以綜合利用的特性,如水庫可以蓄洪,也可以養殖水生動植物,大的水面可以通航,有些水體還可開辟旅游;水力發電用過的水,可以用于灌溉;渠系和田間滲漏的水,可以地下抽出利用;從地下抽出的水,還可以灌區下游重復抽出、循環利用。
第三,加大水處理行業的技術革新力,強銀離子及磁化水的出現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的品質,增加了水回歸自然的屬性。
第四,加大水產業行業的改革發展力度。進一步改革水價,實行季節性水價、階梯式水價,在水資源短缺地區征收比較高的消費稅以限制不合理用水。打破行業壟斷,健全組織機構,統一管理,在全國建立起一個自下而上的水督察體系。提高生活用水、工農業用水的質量和層級、、激發水行業、水領域的交流合作、共建共享和繁榮興盛。
第五,全面提高使用水的質量和效果。合理滿足家庭生活用水,包括洗菜、洗浴、澆花、沖馬桶等的需要,合理滿足畜牧、食品、工業、農業與漁業等大量的水需求。進一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數、推動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歷史的沉重告誡確應在我們耳邊經;叵搿N覀円欢ㄒ獙λ錆M敬畏,絕不要讓這最初的血變成我們人類最后的淚!
世界各國都在本國國民飲水問題上做足了功課,古羅馬就用掠奪來的財力修建公用水道,解決公共飲水問題。我國從2007年7月1日起,由國家標準委和衛生部聯合修訂出臺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所有自來水廠都將實施更加嚴格的檢測標準。新標準中的106項指標被分為常規檢驗項目和非常規檢驗項目兩類。這就預示著我國在居民飲水問題上有了方向,自來水有了健康標準,經過不斷的努力實現飲水健康問題是個時間問題了。
讓人民群眾呼吸潔凈空氣、喝干凈水、吃安全食品作為發展的重要內容。水是生命的基礎,它不僅關系到人類生活的質量,還影響到人類的生存能力。我們必須增強水的危機意識,珍惜水,節約水,保護水資源,“治水”,已經刻不容緩!當前,國家采取了很多策略,南水北調,流域治理都取得了很大成績,局部缺水問題在逐步得到解決。我國將在“十二五”期間投入5000億元用于治理污染,這比“十一五”的治污費用增加了2000億元。而目前7%飲用水水源地不達標,根據規劃,到2015年,重點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削減;城鎮飲用水水源水質基本穩定達標,重點城市水體、主要污染支流以及跨省界斷面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重點湖泊富營養化有所減輕;重點流域水質持續改善,總體由中度污染改善到輕度污染。
人類的發展進步,是在適應自然的過程中遺傳選擇產生的適應能力。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維持著人類的健康和進步。人喝沒有改變自然屬性的水,才符合生命發展的規律。在長期自然選擇過程中,我們要遵從自然,適應自然,法從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健康快樂的生活,這是千真萬確的真理。
習近平主席提出:中國夢是民族的夢,是每個中國人的夢。而要想實現這個夢,就需要有健康的身體、良好的素質及強勢的民族品牌,這是我們每一個有愛國熱情和良知的中國人都要思考的問題。通過科學技術恢復,讓退化了的水恢復自然屬性;讓在自然界和諧共處的中國人,世世代代健康長壽,再創繁榮興盛的新時代,發揮正能量,實現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