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三種全會已經閉幕,可是它留給人們的熱議和思考遠沒有結束。會上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讓環保產業看到了政府對于市場化的堅定決心,看到了國家對于環境問題的重視和對產業的扶植。環保行業的企業家如何看待《決定》可能給產業帶來的影響?中國水網記者日前專訪了北京桑德環保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文一波。
三中全會最大的亮點莫過于首次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而“市場化”也是環保產業一直以來的希望,甚至是成為“產業”的首要條件之一。文一波在接受中國水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三中全會強調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在大方向是對的,也有了比較好的輿論環境,這對改善產業環境是有幫助的。”
北京桑德環保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文一波
他表示,現在看來“市場化”的確是未來的趨勢,對于產業的發展將是個長期的利好。但是他同時認為,現在的環保行業對于民營企業來說還遠沒有形成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市場體系,國有企業仍然是一股反市場的力量,這些問題短期之內還比較難解決。
《決定》中提出,建立透明規范的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允許地方政府通過發債等多種方式拓寬城市建設融資渠道,要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發行地方政府債券來拓寬融資,是解決新型城鎮化資金來源問題的長效機制。
文一波表示,拓寬地方政府的融資渠道有其兩面的作用。一方面,地方政府把通過發債融到的資金投入到環保領域,將給行業帶來更多諸如服務、設備提供、運營等領域的商機。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融資越多,但如果不去采購公共服務,而是自己去做,則可能導致不考慮成本,不用市場的配置作用決定投資和運營成本,從而成為市場的反向因素,對環保行業的商業模式是很大的挑戰。
現在的環保產業已經進入了資本競爭的時代,在政策紅利下,環保產業的投資比例不斷呈上升趨勢。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2年清潔技術行業共有131起投資事件,其中,環保產業的投資案例數61起,投資總額5.26億美元,占比超過全行業的1/2。對此,文一波說:“以前的環保產業太熱了,很多資本進來以后推高了無形資產的價格,使得企業很難做并購,不利于行業的整合。而IPO停擺的一年客觀上對產業的調整起到了正面的作用,現在資本市場比較理性,也回歸到了應有的價格。”
文一波認為,從《決定》來看,政策對產業的影響從長期來看是好的,“在宏觀環境較好、經濟保持持續增長、市場起決定作用的情況下,環保產業的發展還被看好,因為產業的總量規模將擴大,也有利于有競爭力水平高的龍頭企業的產生。”他指出,環保行業的整合將使產業鏈變得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