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環保組織綠色浙江組織相關專家和市民,對SGS的檢測結果進行了探討,并整理了一些有建設性的解讀和建議。目前,他們已經將這份《關于自來水異味報告的解讀和建議》(以下簡稱《解讀和建議》)發給了杭州市環保局,希望能對杭州自來水異味原因的查找有所幫助。
杭州市環保局副局長徐青山認為,這份解讀中不少觀點與環保部門不謀而合,他對綠色浙江的工作表示感謝。
推測
化學品污染導致水質異味
在綠色浙江的這份《解讀和建議》中,通過對SGS報告的解讀發現,從檢測結果來看,有六乙二醇二甲醚(其中的醚等物質極容易造成異味)等三種化學物質濃度嚴重偏離了可能背景值,其中兩個物質的峰面積比例甚至超過20%。所以,他們認為異味與天然水體中的藻類等容易產生土嗅素無關,主要還是化學品污染。結合這些化合物的特性,綠色浙江的專家初步推測,這幾種污染物可能來源于某個碳青酶烯類抗生素制藥廠,但他們也表示這一推測僅供參考。至于這些污染物是否就是異味物質,暫無法確定,還是需要由嗅味識別專家對照相應濃度的標準物質來鑒定。
這份解讀報告認為,相關部門對異味原因的排查不能局限于嗅味和水質是否有異常。綠色浙江的專家建議檢測單位采用圖庫檢索定性,確定污染物種類。他們認為幾種濃度高于1ug/L的有機污染物都是特定工業化學用品,因此都存在疑點。他們同時建議檢測單位用同樣的方法對無嗅味的水樣做個對照測試,這樣有助于定位嗅味與有機污染物之間的關聯性。
收到這份解讀后,杭州市環保局副局長徐青山稱其“提出的設想和建議專業水平很高,很多方面與我們的想法和做法不謀而合”,他認為這些“充分體現了協會深厚的專業背景、廣泛的智力資源和代表民眾的社會視角”,他對綠色浙江的做法表示感謝。
綠色浙江
80多人10天完成報告
這份《解讀和建議》由綠色浙江80多位工作人員經過10天努力共同完成。
綠色浙江的工作人員申屠俊告訴記者:“從最初發現自來水有異味,我們就通過多方渠道了解,找尋源頭。當時政府關于自來水的數值報告還沒出來,我們只能盡我們所能地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建議群眾理性應對,不要瘋狂搶水;我們還根據源頭水到自來水廠,最后到自家水龍頭出水的全過程,向廣大市民做了一一普及;另一方面,對于怎樣喝水比較健康,如何正確挑選使用凈水器,我們都也做了詳細解說,希望可以為杭州市民盡一點力。”
等政府的自來水檢測報告出來之后,綠色浙江發現作為公眾無法完全了解這些專業的檢測報告。為此他們通過微信平臺等各種渠道進行解說。
申屠俊也表示,他們接下來將方向性地采取一些措施,比如通過微信平臺、發動媒體和公眾的力量,找到污染源。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做正確的引導,申屠俊說他們還會組織一些公眾去水廠查看進水情況、錢塘江兩岸的工廠情況并公開水質情況。
當筆者問及平時的工作情況時,申屠俊一邊吃著快餐一邊笑著說:“我們沒有休息日,都已經忘了多久沒休息了。晚上經常加班到兩三點,甚至還有通宵的。不過作為一個公益組織,只希望能為公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參與專家
建議把眼光放在標準之外的污染物上
作為綠色浙江的會員,觀宇是參與這次報告解讀的主要人員之一。他表示,自己的工作做的就是環境方面的技術工作,而他對于這方面的問題又比較感興趣,因此在綠色浙江發起解讀報告的倡議后,他就自然參與了討論。“我懂的很有限,談不上專家,但飲用水問題和我們每位生活在杭州的人都緊密關聯,我也很關心飲用水的水質狀況。”觀宇說。
觀宇表示,在他們對SGS的檢測報告的分析中發現,第一部分對具有標樣的190種有機物的定量檢測數據并沒有明顯的異常,因此關鍵點在第二部分,“我們協會的張杭軍教授發現其中有三種半揮發性有機物濃度偏高,達到了20-30ug/L,我按照錢塘江浦沿斷面的平均徑流量做了粗略的估算,進一步確認這些有機污染物屬于集中的排放。另外,我下班后通過網絡檢索,初步判斷這三種污染物可能來源于制藥企業的廢液。”觀宇說。
觀宇認為,對于此次自來水異味,可能的污染物種類非常多,尤其是有機物就有上百萬種。因此,他希望檢測部門把眼光放在標準之外的污染物上,“標準只是根據經濟性和危害性等綜合考慮,規定了有限種類的指標和污染物種類,比較有局限性。這次的建議只是我們自己的觀點,具體的污染物確定和追溯相信檢測單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