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設計行業“最美女院長”候選人-
李惠英
天津市水利勘測設計院

李惠英生活照。
李惠英,1984年畢業于天津大學,現任天津市水利勘測設計院黨委書記、副院長,正高級工程師。近年來先后主持完成50余項重點工程設計,其中國家級1項,市級20余項。獲國家級優秀設計獎2項,市(省部級)優秀設計獎16項,優秀工程咨詢獎6項,國家發明專利1項,發表的論文2篇,著書1本。曾獲得水利部全國水利系統奉獻水利先進個人、天津市“九五”立功先進個人、市勞動模范等榮譽。
主要業績一是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編制完成的國家級重點工程《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天津干線初步設計報告》獲得了國調辦的批復,為天津干線的全線開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南水北調工程是跨流域特大型調水工程,天津干線全長155.5km,工程投資85億元。在天津干線設計中,采用保水堰井這一新型水工建筑物,巧妙地采用了分段設置保水堰井的工程措施,實現了自動調節水頭、分段控制管涵內壓、自動保水、自動適應輸送不同流量及流量變化、保證安全輸水、方便運行管理的目的。解決了長距離管涵輸水工程中的水頭調節這一難題,具有突出的創新性和先進性。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二是主持完成海河堤岸的設計工作。在海河兩岸基礎設施項目海河堤岸結構工程方案總體設計中,結合河道行洪要求,需綜合考慮岸、景、路、橋的功能與美化的結合,使傳統水利功能與現代景觀完美結合。工程設計中,大膽創新,采用最新研究理論和試驗資料,在施工場地狹小堤段,采用雙排灌注樁梅花型布置,滿足堤岸整體穩定和景觀要求;通過分析土層錨桿試驗資料,在岸頂高程較高段中成功地采用了預應力錨桿技術。在護岸設計上采用地下墻式添翼灌注樁的新工藝,該工藝是在傳統灌注樁設計中添加翼板,樁體與翼板同時施工成型,樁、翼一體,該技術徹底解決了一般護岸設計中樁間漏土問題,并可以根據不同方向調整添加翼的長度、厚度和角度,擋土止水效果非常好,克服了以往灌注樁擴孔或板樁沉樁位置不齊缺點,在同類工程設計中屬創新使用。通過采用以上新技術,提高施工工效約5~10%,節省工程總投資約10%。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工程設計獲市優秀設計二等獎。三是作為技術帶頭人,主持完成的成果還有①天津市耳閘重建工程獲市2008年度優秀設計二等獎;②引黃濟津應急輸水工程漳衛新河倒虹吸工程設計獲2011年度天津市“海河杯”優秀勘察設計一等獎;③天津市南水北調中線濱海新區供水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天津市2011年度優秀工程咨詢成果獲獎一等獎;④天津市海河兩岸基礎設施項目(海河堤岸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劉莊橋~光華橋段、三期工程光華橋~海津大橋下段結構部分)獲2011年度全國優秀水利水電工程勘測設計銅獎;○5引黃濟津潘莊線路應急輸水漳衛新河倒虹吸工程獲2011-2012年度中國水利工程優質(大禹)獎;⑥2011年天津市海擋工程(南港工業區東圍堤段)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天津市2012年度優秀工程咨詢成果獲獎二等獎。發表的論文2篇:①《現澆混凝土的設計與施工》;②《水泥土攪拌組合樁受力機理探討》,著書1本:《倒虹吸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