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
無害化與資源化催生了資本與技術的博弈,技術權重會逐漸超過資本權重 。“中國水業即將進入技術革命時代”,如何取得資源價值的技術革命時代正在到來。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劉永麗
“中國水業即將進入技術革命時代。” 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總編、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北控環保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傅濤近日如是表述他對中國水業發展的最新思考。他認為,無害化與資源化催生了資本與技術的博弈,技術權重會逐漸超過資本權重 。
無害化到資源化的過度
或將會有5年并行時間
傅濤介紹,傳統水業是公共服務外部化的一個產業,是拿納稅人的錢做的服務,具有政策導向性。當污水橫流、垃圾遍野的時候,首先要保證居民生活環境的安全性,因此“無害化”是核心。
至于如何開發污水中的能源,屬于資源化范疇,跟納稅人是沒有關系的,傅濤指出“資源化屬于宏觀調控的范圍。” 為矯枉過正,“過去4、5年時間里,我們一直倡導要先無害化、再談資源化,實際是強調政府投資的責任。”
但隨著環境產業的縱深發展, 無害化的要求越來越高,其實已經與資源化越來越接近。如當污水排放標準為二級的時候,其時還是污水;標準提到一級B,就比較干凈了;進一步提高到一級A,已接近于再生水;若再投入0.5元/噸進行深度處理,或許就能達到水源標準了。
傅濤認為,“隨著無害化拓寬,及資源化深化,兩者會同時存在;5年之后,市場或將以資源化為核心。”
技術權重會逐漸超過資本權重
一個好的企業必將是廢中淘金的公司
傅濤認為,“中國水業即將進入技術革命時代”,如何取得資源價值的技術革命時代正在到來。
傅濤指出,水務行業無害化的技術研發,這20年已基本做完了。若僅從無害化角度考慮,水務行業是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我國水業市場雖然已發展10多年,但產業集中度一直不是很高,真正的專業公司很少,技術水平普遍不高。
中國快速發展30年,積累了大量環境問題,大量的民怨,使得我們先要把老百姓這口飯保住,將水保住、空氣保住,以至于來不及做技術創新,來不及去細耕其中的資源價值。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加,社會對環境改善呼聲的提高,“資源化”趨勢已經很明顯。只有資源化才能反哺無害化資金不足問題。
此外,社會資源價格在逐步提高,作為稀缺資源,諸如污泥中的碳、磷等都將具有較高價值。傅濤指出,未來環保產業的重心將是如何發掘廢物中的價值。以污泥為例,全國每年會處理400億噸的污水,產生4000萬噸的污泥,每噸污泥平均處理成本為200元左右;僅從無害化角度考慮,污泥產業年產值為80億現金流,這個產業并不算大。但如果挖掘污泥中的資源價值,產業體量會增加好幾倍。這就涉及到了技術問題,如何從污泥中有用物質提取出來,技術含量是非常高的。
傅濤介紹,以無害化為主導的公共服務,其主導因素是資本、市場、項目。“只要有關系、有足夠的資本,基本上就能拿到項目,規模就會迅速膨脹。如水務巨頭北控水務市值已超過400億,其他主流環保公司市值也都在100億以上。”但只講無害化的水務行業是個粗放的行業,是初級行業;重視資源化的水務行業是服務延伸,而且是技術先導性的。
北控水務主席張虹海曾自認為北控這個市值兩百多億的行內大佬現在只能算是個三流企業,因為在技術創新上還沒有突出實力。而另一個“巨無霸”中節能副總經理余紅輝也承認將來引領企業發展的是技術創新和模式的創新。
實力雄厚的綜合環境服務公司已經意識到,技術在環保產業中的角色和地位將越來越關鍵。而記者獲悉,不少國內的環保企業也已開始并購海外環保技術類公司。
傅濤確信,對領跑企業而言,技術權重一定會逐漸超過資本權重。這也是國際水務行業的基本現狀,只是我們時機還沒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