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環境持續加溫,資本市場審慎觀望,水業公司與資本市場外熱內冷,溫差巨大。” 3月28日,中國水網高級合伙人代維昭在“2014(第十二屆)水業戰略論壇”上分析道。
中國水網高級合伙人代維昭發表主題演講
外熱內冷 溫差巨大
我國環境問題已不需多言,社會傳達出強烈的環保需求,國家釋放環境利好信息的力度遞增顯著。
外熱指的是環境產業在政策層面上非常熱,代維昭表示,在社會已經傳達出強烈的環保需求下,國家釋放環境利好政策的力度也步步加強。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報告會上提出,“要像對貧困宣戰一樣,堅決向污染宣戰”、“把節能環保產業打造成生機勃勃的朝陽產業”,給出政府環境治理的決心與承諾。
在環境治理得到空前重視,政策層面異常火熱的同時,真實的數據如何?
2013年我國環保節能行業共披露融資案例29起,融資總額為3.42億美元,數量和金額同比分別下降29.3%以及37.8%,創下近五年新低。
“目前,在A股市場IPO排隊中的企業共688家,其中水業公司9家,僅占總數的1.3%。” 代維昭坦言,水業資本市場的真實狀況是比較冷的,IPO排隊中的水業公司數量遠未體現水務的行業地位。
“其實你不懂我”
為何會出現此種外冷內熱的不和諧景象?業內普遍認為,環保市場跟資本市場缺少良好的互動。
代維昭分析,在資本市場的眼中,雖然環境產業空間高達幾萬億元,但環保企業規模普遍較小,但需求資金量往往很高,收益又較低,整體增長較慢。另外,環保企業的應收賬款比例過高,而且政府付費風險較大,存在不可控因素。
而在環保產業嚴重中,資本市場又是怎樣的?
諸多業界人士認為,資本市場過于急功近利,并不真正了解環保產業。代維昭表示,環保產業有別于其他產業,擁有自己的產業特性,并非是一個暴利行業。他也強調,在這種認知差異情況下,環保產業不可盲目迎合資本市場,應遵循環保行業的自身使命和商業道德,為環境做出應有的貢獻。
針對目前外熱內冷的境遇,代維昭建議,企業上市需要激動人心的好故事,而且是資本、市場聽得懂的好故事,真正將環保行業接通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