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江蘇省環保產業研究院位于北京白石橋騰達大廈的會議室座無虛席,中國城市污水處理概念廠專家委員會和宜興環科園管委會共同舉辦了以“匯報交流合力”為主題的行業沙龍,邀請行業內有知名影響力的行業專家,政府官員和企業家出席,向行業各界人士通報了概念廠目前的工作進展,專家委員會主任曲久輝院士稱此為一個“咨詢會”,也有問道之意。筆者有幸躬逢其盛,簡要記敘。
概念廠的專家委員會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組織?這樣一個由學者發起成立的機構,能否給行業未來的答案?沙龍一開始,宜興環科園管委會主任朱旭峰就給出了答案,宜興環科園將為概念廠的前期工作提供支撐,“宜興有三十年的環保產業發展歷史,對行業的問題認識最直觀清晰,對未來挑戰的感受最迫切,而概念廠的工作,將會讓宜興看到未來,走向未來”。同時,朱旭峰也表示,全力的支持,并不代表這個平臺的封閉,“我們歡迎行業各界廣泛參與,匯聚更多的力量,共同完成這項偉大的事業”。
今年,曲久輝院士已經在多個公開場合闡述了概念廠的內涵和理念,而在昨天的沙龍上,他的發言重點是概念廠的工作路線,包括今年計劃舉辦一系列的中外專家交流和國外參觀活動,而最吸引眼球的,還是要數委員會針對“概念設計”開展的一系列研究和設計工作了。其中,王凱軍、王洪臣、俞漢青三位教授,分別組織團隊,完成一套概念設計方案,三位專家經歷各不相同,學術領域各有所長,各自的“朋友圈”也是人才濟濟,相信他們所描繪的未來圖景值得期待。而余剛教授則負責研究并制定概念廠未來的水質標準,這也是一項非常有趣而且具有未來感的工作,他的團隊會將概念廠的四個追求——水質永續、資源回收、物質循環、環境友好——予以清晰的量化,并同概念廠的技術路線互相融合,最終形成一套量化表征的數據體系。發言的最后,曲院士再次強調了這份事業的開放性,希望更多的人關注并支持概念廠的事業,歡迎政府官員、行業專家和優秀企業通過各種方式參與各階段的工作,共同創造未來。
此次沙龍的嘉賓有來自于環保部、科技部和發改委的官員,也有來自高校及設計院的行業專家,以及最具影響力的優秀企業。按照議程,嘉賓討論環節有三個小時,但最后還是討論太熱烈而超時了。每位嘉賓都在這個行業有著豐富的經驗和深刻的見解,他們在各自的發言中分別闡述了對概念廠的理解,各自工作中的經驗以及對今后工作開展的具體建議,應該說,這是筆者聽到的最有趣的,最有內容的討論——不預設立場,不懷成見,毫無保留,只希望事情能做成,能做好。也許探索未來和探索太空一樣,人們在歷史中得到的智慧,在不可知的背景下反而熠熠生輝。
印象最深刻的發言:筆者第一次近距離的聆聽錢易院士的講話(話說當年上高中時是因為看了錢易院士的電視講座才報考了環境工程專業),“對這項事業,我堅定的支持,堅定的參與”,“中國這么大,概念廠應當建一批,而不是一座”。同時,錢院士還詳細的闡述了對于源分離和厭氧的觀點,并且希望概念廠的工作應考慮到中國城鄉、地域和氣候的差異。她的發言,讓我感受到了那個年代的美,雖然我一時還無法具體的說出“那個”是“哪個”。很巧,昨天正是“五四青年節”。
說到“五四青年”,不能不再多說一些。提出概念廠的專家,俱是業內名宿,資歷深厚。但如果這個行業還是需要前輩們的奮斗才能走向未來的話,我等青年一輩,是不是應該再多做點什么呢。
目前各位專家的發言內容正在整理過程中,發言內容我們在專家確認授權后,將發布在我們的微信平臺上。
匯報•交流•合力——中國城市污水處理概念廠沙龍
中宜環科環保產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