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在“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已明確將氨氮、氮氧化物的監測約束性指標加入到現有監測指標體系中。另外,水利部也開始重視水質監測工作,逐步建立覆蓋全國的水質監測網絡體系。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郭凡禮表示,我國水環境污染形勢嚴峻。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水環境面臨的形勢日益嚴峻,主要體現在河流、湖泊(水庫)、地下水3個方面。
我國雖然已經具備處理大規模城鎮污水的能力,但僅僅實現了量的突破,在城鎮污水的治理水平上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即距離質的突破還有距離。今后5-10年,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城鎮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壓力將持續增長,水源性缺水和水質性缺水均制約著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國水質標準的戰略地位需提升,同時須加強水質標準科學性系統性方面研究,開拓符合我國國情的城鎮污水處理融資機制。水污染防治將是大氣污染防治之后另一重點環保投資領域。
城鎮污水處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立法機構、政府、技術標準協會、社會資金方等多部門工作。以最有可比性及參考價值的美國為例,科學的標準、完善的法律法規、嚴格的污水進出管理制度及嚴厲的違法制裁、成熟的融資渠道體系,是其成功的經驗。
與我國環境標準與法規管理截然分離的情況不同,美國的環境標準以環境法規的形式頒布,環境保護標準是美國環境法規體系的一個子集。完善與科學的水質標準體系驅動美國水環境質量的不斷改善。在《清潔水法》和《安全飲用水法》兩部基石性法律的指導下,美國城鎮污水處理得到了有效控制。
我國城鎮污水的處理進程及處理水平與美國存在差距。美國城鎮化已基本完成,污水處理能力已經達到較高水平,目前美國主要發展方向是污水的二次處理、針對保護性水源等重要水體的深度處理,美國污泥的資源化利用程度也遠高于中國。而我國城鎮化尚處發展階段。截至2010年底,美國城鎮化率已達到82.3%,基本完成城鎮化進程,而我國城鎮化率僅49.7%,尚處于發展階段。
我國城鎮污水處理能力將隨著城鎮化發展而持續增長。我國“十二五”的城鎮化率目標為51.5%,屆時城鎮人口將超過農村人口,城鎮污水量持續增加,新增污水處理建設也將繼續增長。在新增污水處理設施中,建制鎮等中小城鎮將是建設的重點。
我國污水排放標準的項目范圍在逐步擴大。國內污染物排放標準的項目范圍從最初的COD、BOD、SS,擴展到營養鹽氮、磷的從嚴控制,污染物排放標準的項目在拓寬范圍,但從項目的限值來看,我國標準的限值比美國的限值寬松,存在提升空間。
我國再生水回用事業尚處起步階段。與美國相比,我國技術路線發展滯后,難以持續保證出水水質穩定性和可靠性;水質標準制定工作起步較晚,且無配套法律法規;再生水成本受制于處理工藝及處理規模,成本較高;商業模式以政府指導、政府強制用戶使用為主,缺乏市場化機制。
投融資機制方面,美國政府早年即通過“清潔水州立滾動基金”計劃。截至2009年,每1美元的聯邦政府投入,撬動2.53美元的社會資本的投入,產生的“杠桿效應”巨大。而我國城鎮污水處理的投資主要依賴政府。單靠政府出資難以實現,但社會資本進入城鎮污水處理領域面臨諸多難題。我國在融資渠道、融資成本、稅收、土地政策等方面引導與支持社會資本的力度不足。
參照上述與美國之間的差距,我國的后續工作重點可能在提高中小縣鎮污水處理能力、現有水廠升級改造、污泥處理處置、再生水利用、膜在污水處理升級改造及再生水利用中的應用、成立水業投融資平臺等方面下大力氣。
(作者系中投顧問產業與政策研究中心 研究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