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環境衛生行業2013年的發展情況,總共分4方面的內容。
第一部分:政策標準
1.多項政策出臺,全面支持行業發展
2013年下半年每個月都有一些新的標準出臺:7月國務院召開常務會,研究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部署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8月發布《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9月發布《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10月《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法》等經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同意列入立法規劃;11月環保部頒發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運和處理項目建設與投資指南》。同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新型城鎮化,混合所有制經濟等新概念呼之欲出。
2.發布多項標準,體系逐步完善
2013年總共發布相關的技術標準10項。包括《城市水域保潔作業及質量標準》、《生活垃圾衛生填埋處理技術規范》、《餐廚垃圾處理技術規范》、《生活垃圾滲瀝液檢測方法》等。
《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生活垃圾焚燒廠運行監管標準》《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運行監管標準》等也進入報批階段。
3.地方政府出臺多項政策加強生活垃圾管理。
2013年,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杭州、青島、洛陽、南充、株洲、衡陽等30多個地方政府出臺了相關政策。
第二部分:能力建設
1.環衛固定投資出現階段性調整。2012年,城市環境衛生固定資產投資為296.5億元,同比下降22.8%;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投資為110.9億元,同比下降44.3%;在2011年大幅上升之后出現了階段性調整。
2.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繼續穩步增長。2012年,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達1.71億噸,同比增加4.3%,連續六年保持了上升趨勢。
3.垃圾無害化處理量保持增加趨勢。2012年,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為14470萬噸,同比增加10.5%;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84.8%,同比增加5個百分點,首次突破80%的整數大關。
4.垃圾衛生填埋處理量略有下降。2012年,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為540座,同比減少7座;占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的72.37%,同比降低4.51個百分點。
5.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快速提升。2012年,城市生活垃圾焚燒廠為138座,同比增加29座;占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的24.74%,同比增加4.88個百分點。另外,至少有80座生活垃圾焚燒廠處于籌建期或建設期,連續12年保持上漲態勢。
第三部分:專項工作
1.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有序推進。2013年,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杭州、青島、寧波等城市繼續推進垃圾分類試點;10多個城市年內發布了垃圾分類收集、分類管理的相關規定;大部分城市已提前完成預期的減量目標和任務。
2.餐廚垃圾試點城市繼續擴大。2013年,發改委公布了全國第三批17個餐廚廢棄物處理試點城市;連同第一批的33個,第二批的16個,共66個城市列入試點名單;至少有12個試點城市在年內出臺了餐廚垃圾相關管理辦法;近10個城市的餐廚垃圾處理項目在年內建成投產。
3.垃圾處理收費工作繼續推進。全國36個重點城市有33個城市征收了生活垃圾處理費,至少有22個城市采用隨水費聯合征收的方式。
4.國家和省部級科技投入明顯提升能級。2013年國家“863”計劃,國家“97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國家科技惠民計劃,國家水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用于生活垃圾處理領域的支持資金首次突破3億元。2013年環保公益項目,省部級重大重點科技項目等用于生活垃圾處理領域的支持資金首次超過1億元。另外2013年有多個生活垃圾資源化和污染控制類科研成果獲得環保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或者省市一級科技進步一等獎。
5.垃圾填埋場和焚燒廠等級評定順利開展。2012年,首次開展生活垃圾焚燒廠等級評定:54座爐排爐焚燒廠參評,50座焚燒廠達到A級及以上水平,其中5座達AAA級。2012年,第三次開展生活垃圾填埋場等級評定:183座填埋場參評,173座符合無害化設施要求,其中78座達到I級。2013年,《生活垃圾流化床焚燒工程技術導則》等標準化文件通過專家評審,2014年有望啟動生活垃圾流化床焚燒廠的等級評定。
第四部分:行業展望
1.垃圾焚燒發電延續快速發展趨勢。到2015年底,投產和在建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有望超過300座,日焚燒能力有望達到30萬噸。電價政策的發布將有利于保障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長期和健康發展。生態環境補償等舉措有望緩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的選址矛盾。核心企業之間“跑馬圈地”式的市場競爭將更趨激烈。
2.餐廚垃圾處理機遇與挑戰并存。到2015年底,投產和在建的餐廚垃圾處理設施有望超過200座,日處理規模有望達到3萬噸。同時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包括:管理方面的收運保障和付費機制等;技術方面的前端分類、厭氧產沼等;產品方面的堆肥、飼料等產品銷路和安全性等。
3.收運設備新增迎來高峰期。到2015年底,設市城市將規劃新增收運能力50萬噸/日。目前二三線城市的收運系統建設總體而言較為落后,“十二五”期間及以后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老舊車輛的更新換代將保障對環衛車輛的持續需求。技術創新和作業升級將加快環衛車輛市場的運轉速度。
4.衛生填埋場在中小城市快速增加。2011~2013年間,全國在建的中小型生活垃圾衛生填埋設施超過500座,城鄉一體化進程將進一步促進中小型填埋場發展。生活垃圾衛生填埋技術因其具有適應性強,運行成本低等特點,今后仍將是中小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
5.新型城鎮化及新農村建設帶來新的市場需求。新型城鎮化建設以及新農村的建設是未來十年國家發級發展建設,東部和中部地區已建大量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要實現鎮鎮建成垃圾處理設施的目標,商業模式是關鍵,
6.園區化和垃圾協同處理是行業熱點。固廢靜脈產業區已成為今年熱點,今后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垃圾處理園區化有利于優化項目布局,少占土地資源,減輕選址的壓力。多種廢棄物協同處理,多種技術協同處理,將有利于以廢治廢,形成良性循環和互補關系。
7.企業兼并和經濟轉型可能轉變市場格局。經濟轉型對環衛行業的市場競爭環境將產生深刻影響,混合經濟體或許面臨較好的發展機遇。在政策的支持下,固廢企業上市融資將繼續成為熱點,核心企業上市步伐將會進一步加快。同時固廢處理市場將持續加溫,更多有實力的企業將通過市場拓展,業務整合,收購并購等方式以實現產業鏈和業務規模的擴張。
8.綜合環境服務是環保產業的發展方向。環境服務業年均增長將達到40%左右,“十二五”期末,環境服務業的年產值將達8000億元左右;環境服務業產值占環保產業的比重將達到35%以上。“十二五”期間,將培育30~50個區域型環境綜合服務商,將發展20~30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全國型綜合性環境綜合服務集團,其中10~20個的年產值定位在100億以上。這是國家級規劃討論稿提出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