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弟,教授,博導
聯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梅隴路130號華東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電話:021-64253389
Email:ydliu@ecust.edu.cn
研究方向:
水污染控制理論研究與技術開發。具體為:
(1) 有毒有害難生物降解有機廢水處理理論研究與新技術開發(包括高級氧化技術、催化還原技術等)
(2) 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深度處理基礎理論研究與回用技術開發
(3) 環境微生物技術在工業有機廢水處理中的應用研究(包括利用嗜鹽菌處理高鹽有機廢水、微生物強化處理技術研究、微生物燃料電池等)
學歷:
1980-1984:學士,河北化工學院 化工環境保護專業
1986-1989:碩士,華東化工學院 環境化學工程專業
1995-1999:博士,華東理工大學 化學工程專業
主要經歷:
1984.08-1986.08:河北化工學院環境工程系,助教
2003.03-2003.06:香港大學生態與生物多樣性學系,訪問學者
2007.11-2008.05: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市政環境工程系,高級訪問學者
1989.03-至 今:華東理工大學環境工程系,講師(1990年),副教授(1996),教授(2001年),博士生導師(2004年),現任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
教學情況:
研究生課程:
(1) 污染控制專論(部分)(博士研究生)
(2) 可持續發展理論與實踐(工學碩士研究生)
(3) 可持續發展與清潔生產(工程碩士研究生)
本科生課程:
(1) 水污染控制工程(生物處理部分)
(2) 環境保護的過去、現在和將來(講座)
(3) 中文科技論文寫作(講座)
主要學術兼職:
(1) 教育部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環境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2006-2010年
(2) 南京大學“國家有機毒物污染控制與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技術委員會委員
(3) 華東理工大學“國家環境保護化工過程環境風險評價與控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4) 東華大學“國家環境保護紡織工業污染防治工程技術中心”第一屆技術委員會委員
(5) 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國家環境保護城市土壤污染控制與修復工程技術中心(籌)”管理委員會委員
(6) 南京理工大學“江蘇省化工污染控制與資源化高校重點實驗室委員”
(7) “上海市重金屬污染控制與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8) 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理事,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委員會主任
(9) 上海市環境科學學會理事,水環境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10)上海市工商聯環境保護產業商會專家委員會委員
(11)上海市徐匯區突發公共事件委員會專家組成員
(12)谷騰環保網聘請為“中國環保智庫專家”
(13)上海環保企業專業孵化器專家委員會專家
(14)《水處理技術》編委
(15)《華東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編委
(16)《凈水技術》編委
榮譽及獲獎:
(1) 金錫標, 蔡蘭坤, 徐永平, 趙豐年, 劉勇弟, 閻寧, 劉杰, 徐宏勇, 胡全力. 改進A/O法與雙膜法組合工藝處理煤制氮肥氨氮廢水及回用集成技術,2009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 金錫標, 趙豐年, 蔡蘭坤, 呂運江, 劉 杰, 徐永平, 馮惟敏, 劉勇弟, 徐宏勇, 宋淑群. 兗礦魯南化肥廠污水與回用水處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2009年度上海市優秀工程咨詢成果獎一等獎
主要承擔課題:
(1) 2014.1-2017.12 基于中度嗜鹽菌的活性污泥耐鹽降解分子機制(項目編號:5137820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經費80.00萬元,主持
(2) 2012.1.1-2014.12.31 中度嗜鹽菌群處理高鹽有機廢水調控機制及相容性溶質資源化研究(20110074130002),2011年度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優先發展領域資助課題,經費40萬,主持
(3) 2009.12-2012.12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課題(編號:2009AA063904)之子課題:有機污染物特性對深度處理過程的影響研究,經費100萬元,主持
近年代表性論文:
(1) Feiyue Qian, Xianbo Sun, Yongdi Liu*, Hongyong Xu. Removal and transformation of effluent organic matter (EfOM) in biotreated textile wastewater by GAC/O3 pre-oxidation and enhanced coagulatio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2013, 34(12) (http://dx.doi.org/10.1080/09593330.2012.758662)
(2) Yao Yin, Guangtuan Huang, Yiran Tong, Yongdi Liu, Lehua Zhang. Electricity produc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modeling of microbial fuel cells under static magnetic field.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3, 237: 58-63
(3) Hui Li, Ting-Ting Shen, Xiao-Li Wang, Kuang-Fei Lin*, Yong-Di Liu*, Shu-Guang Lu, Ji-Dong Gu, Ping Wang*, Qiang Lu, Xiao-Ming Du. Biodegradation of perchloroethylene and chlorophenol co-contamination and toxic effect on activated sludge performance.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3, 137: 286-293
(4) Hui Li, Xiao-Li Wang, Bo-Zhong Mu, Ji-Dong Gu, Yong-Di Liu*, Kuang-Fei Lin*, Shu-Guang Lu, Qiang Lu, Bing-Zhi Li, Yang-Yang Li, Xiao-Ming Du*. Molecular detection, quantific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alkane-degrading bacteria in production water from low temperature oilfields. 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 2013, 76: 49-57
(5) Feiyue Qian, Xianbo Sun, Yongdi Liu*. Effect of ozone on removal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and its biodegradability and adsorbability in biotreated textile effluents. Ozone: Science & Engineering, 2013, 35(1): 1-9
(6) Feiyue Qian, Xianbo Sun, Yongdi Liu*. Removal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cs in biotreated textile wastewater reclamation by a stepwise coagulation and intermediate GAC/O3 oxidation proces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3, 214: 112–118
(7) XL Shi, YM Wei, YD Liu. Treatment of aged-landfill-leachate using aged-sludge-based bioreactor followed by advanced chemical oxidation. Research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 2012, 16(4): 155-161
(8) Hui Li, Qian Zhang, Xiao-Li Wang, Xing-Yuan Ma*, Kuang-Fei Lin*, Yong-Di Liu*, Ji-Dong Gu*, Shu-Guang Lu, Lei Shi, Qiang Lu, Ting-Ting Shen. Biodegradation of benzene homologues in contaminated sediment of the East China Sea.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2, 124: 129-136
(9) Yunchuan Gao, Mingxing Sun, Xiaowei Wu, Yongdi Liu*, Yaqi Guo, Ji Wu. Concent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romine and iodine in aerosols in Shanghai, China.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10, 44(34):4298-4302(SCI EI收錄)
(10) Jianli Gong, Yongdi Liu*, Xianbo Sun. O3 and UV/O3 oxidation of organic constituents of biotreated municipal wastewater[J]. Water Research, 2008, 42(4-5):1238-1244
(11) 李暮, 孫賢波, 劉勇弟*, 錢飛躍, 李欣玨, 李新. 印染廢水生化出水高錳酸鉀強化混凝深度處理溶解性有機物的去除特性. 環境化學, 2012, 31 (12): 1878-1885
(12) 錢飛躍, 孫賢波, 劉勇弟*. 水溫對臭氧處理印染廢水生化出水的影響. 華東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 38(1): 59-62
(13) 李新, 劉勇弟*, 孫賢波, 徐宏勇, 錢飛躍, 李欣玨, 李暮. 印染廢水生化出水中各類有機物在Fenton氧化過程中的去除效果. 環境工程學報, 2012, 6(11): 3953-3958
(14) 李暮, 錢飛躍, 李欣玨, 李新, 孫賢波, 劉勇弟*. 鐵鹽和鋁鹽混凝對印染廢水生化出水中溶解性有機污染物的去除特性研究.環境工程學報, 2012, 6(11): 3833-3838
(15) 錢飛躍, 孫賢波, 劉勇弟*. 臭氧氧化印染廢水生化出水的生化降解特性. 環境化學, 2012, 31(4): 511-515
(16) 李欣玨, 錢飛躍, 李暮, 李新, 劉勇弟*, 孫賢波. 活性炭吸附對印染廢水生化出水中不同種類有機物的去除效果. 環境化學, 2012, 31(3): 396-397
(17) 李暮, 錢飛躍, 李欣玨, 李新, 孫賢波, 劉勇弟*. 印染廢水生化出水中有機污染物特性及在硫酸鎂混凝過程中的去除行為. 環境化學, 2012, 31(1): 88-93
(18) 李新, 劉勇弟*, 孫賢波, 徐宏勇, 錢飛躍, 李欣玨, 李暮. UV/H2O2法對印染廢水生化出水中不同種類有機物的去除效果. 環境科學, 2012, 33(8): 196-202
(19) 張子間, 劉勇弟. He-Ne激光誘變選育高效石油烴降解菌的研究. 環境工程學報,2012,6(2):677-682
(20) 李暮, 孫賢波, 劉勇弟*. 印染廢水生化出水中有機污染物在FeCl3混凝過程中的去除效果研究. 環境污染與防治(網絡版), 2011,10
(21) 錢飛躍, 孫賢波, 劉勇弟*, 李暮, 李欣玨, 李新. 工業廢水色度的測定方法研究. 工業水處理, 2011, 31(9): 72-75
(22) 張立輝, 曹國民, 黃海蘇, 盛梅, 劉勇弟. 復合膜生物反應器脫除地下水中硝酸鹽的性能.華東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 37(5): 594-600
(23) 鐘珍芳, 孫賢波, 劉勇弟, 張建鵬. 制漿造紙廢水生化出水的混凝處理研究[J]. 環境工程學報, 2011, 05(3): 605-608
(24) 高運川, 吳曉偉, 孫明星, 高勤芬, 劉勇弟*. 上海大氣顆粒物中溴、碘濃度水平的影響因素[J]. 環境科學與技術, 2010, 33(12): 152-155
(25) 黃中子, 張文啟, 劉勇弟*, 唐博合金, 朱勇杰. 水滑石對水中磷的吸附特征及影響因素研究[J]. 水處理技術, 2010, 36(8): 49-52
(26) 徐宏勇, 羅威威, 韓媛媛, 劉勇弟*, 金錫標. 藥劑軟化中臭氧與混凝預處理的比較[J]. 工業水處理, 2010, 30(6): 72-74
(27) 高運川, 吳曉偉, 孫明星, 高勤芬, 劉勇弟*. 煤燃燒過程中痕量元素溴和碘的釋放行為[J]. 華東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 36(4): 482-487
(28) 張子間, 劉勇弟, 孟慶梅, 張立輝. 微生物降解石油烴污染物的研究進展[J].化工環保, 2009, 29(3): 193-198
(29) 許雯佳, 孫賢波, 張蕾, 劉勇弟. 黃浦江原水中各類有機物在鋁鹽混凝過程中的去除效果[J]. 環境化學, 2009, 28(6): 804-808
(30) 張蕾,孫賢波,許雯佳,劉勇弟*. O3/H2O2法對生化出水中不同種類有機物的去除效果研究[J]. 環境污染與防治. 2009, 31(10): 52-56
(31) 劉通, 孫賢波, 劉勇弟*. 活性炭吸附對生化出水中不同種類有機物的去除效果[J]. 環境化學, 2009, 28(3): 369-372
著作:
張錫輝,劉勇弟. 廢水生物處理.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12
譯自原著:C.P. Leslie Grady, Jr., Glen T. Daigger, Henry C. Lim. Biolog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Second Edition, Revised and Expanded. New York: Marcel Dekker,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