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保興:“海綿城市”,城市水危機解決之道
如何解決城市水資源短缺和水生態破壞等問題,這是常說常新的話題。6月17日上午舉行的第三屆深圳國際低碳城論壇上,國務院參事、住建部原副部長仇保興在主旨演講中指出一條解決之道,即建設“海綿城市”。
仇保興說,低碳城市的建設中,人們會關注建筑、社會行為和基礎設施包括交通方式的低碳,但對水資源的低碳利用往往會被忽略。“海綿城市”中分布式的水資源利用、彈性應對降雨等措施,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如何建設海綿城市?仇保興認為,首先應該“彈性儲水”,即對水資源、水生態、水的敏感區采取保護,并在每一個環節上都能夠循環用水。城市應像海綿一樣在城市各個環節中儲存起來,在每一個區域上保護濕地、公園,使城市能夠彈性地來應對降雨,彈性地應對水的短缺。
其次,城市中的建筑應能彈性儲水并循環利用。仇保興稱,建筑應該能夠把大部分降雨在內部吸收、利用、循環,這種“海綿建筑”可使地表凈流量減少80%。而將社區跟水景觀、人居關系改造結合在一起的“海綿社區”,通過層層過濾骯臟物質減少面源污染、通過碳交易抵消“海綿城市”的建設成本等,都是實現“海綿城市”的途徑。
仇保興最后指出,“海綿城市”的實現與智慧城市密不可分。智慧城市手段可以,把各種各樣的分布式的能源、分布式的綠色設施和分布式的“海綿設施”協同起來,充分監測水的循環利用和可能出現的水污染,對暴雨預警和水生態、水系統進行充分應用。
仇保興:“海綿城市”,城市水危機解決之道
發布: 2015-06-19 | 編輯: 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