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天津港爆炸對環境長期影響有待評估

天津港“8·12”大爆炸留下的蘑菇云已然散去,涉事企業瑞海國際的負責人也已經被控制,但大爆炸給環境造成的影響卻依然令當地人感到擔心。
爆炸核心區留下的直徑約為60米的深水坑內,氰化物平均超標40多倍,濃度最高處超標甚至達800多倍,預計需要三個月才能處理完畢。
昨天上午,在距離爆炸點約6公里的海河入海口發現大量死亡的魚群。天津市環境檢測中心昨天晚上發布消息稱,死魚河段未檢出氰化物。該中心主任鄧小文則稱往年夏季該河段常常出現魚群死亡現象。
爆炸中心:
氰化物最高超標800倍
“8·12”大爆炸在瑞海國際物流公司的園區內留下一個巨大的水坑。直到爆炸發生兩三天之后,在航拍照片中,爆炸留下的這個“大窟窿”才露出真容。
昨天下午,在天津港“8·12”大爆炸第11場新聞發布會上,環保部應急中心主任田為勇和天津市環境監測中心主任鄧小文通報了事故環境污染方面的處置措施。
據田為勇介紹,到8月15日為止,在事故點周邊設置了42個監測點位,其中警戒區內設置了26個,有19個點位檢出氰化物,其中8個點位超標,最大值超過國家標準356倍。警戒區以外設置了16個,有6個點位氰化物有檢出,但是不超標。
爆炸事故的最核心區域,已被炸出一個水坑。初步測量這個水坑直徑約為60米,深度達六七米。經過現場取樣檢測,氰化物超標平均40多倍。另外,PH值也出現超標。
昨天早晨,環保應急工作組的專家再次進入大水坑附近進行抽樣檢測。和過去的單點位檢測不同,專家們昨天在大水坑周圍每50米設立了一個抽樣點位,這樣可以更全面的評估大水坑中的水質。
據工作組的專家介紹,大水坑內不同點位的濃度不同,濃度最高的氰化物超標有800多倍,濃度最低的只有2倍。
專家組成員李興春表示,目前已經對水坑水質進行過三次監測,基本掌握了水質特征。目前水質中氰化物平均超標約40多倍,PH 值在10-11之間,化學需氧量、硫化物、氨氮等都未出現超標。
根據掌握的大水坑水質情況,專家組已經制定處理方案并開始實施。處理方案主要包括四個環節,一是用泵提升,二是管道輸送,三是破氰裝置,四是送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目前所有氰化物超標廢水仍全部封堵在事故區域內,未經處理達標不會外排。
據專家估計,大坑中的污水量大概有5萬噸左右,需要預備出10倍的儲水能力,也就是達到50萬噸水的儲水能力。一套破氰設備日處理污水5000噸左右,所以要處理完全部污水,預計需要兩到三個月的時間。
田為勇還透露,事故警戒區以內的水環境,氰化物污染比較嚴重。警戒區以外,除個別的雨水管網和水渠有超標的現象以外,其他都符合國家的標準。
爆炸外圍:
海河現大量死魚
據田為勇介紹,事故發生以后,環境保護部立即啟動了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指導天津市的環境應急處置工作。
8月19日,事故現場周邊共布設水環境監測點位42個,海水環境監測點位5個,持續實施24小時不間斷監測。8月19日零時至24點期間的監測顯示,事故區域臨近的近岸海域5個海水監測點,氰化物符合海水水質標準,與歷史檢測數據比較無顯著變化。
然而,有群眾卻在昨天上午于距離爆炸中心約6公里處的海河入海口發現大量死魚,令人對上述監測數據產生疑問。
據前方記者實地探訪,發現死魚的地方,是海河東沽防潮閘附近,一段大約200米的堤壩內河邊,漂著大量白花花的死魚。最寬的地方有四五米。
在回應媒體記者關于海河出現大量死魚的提問時,鄧小文表示,他已經通過微博了解到海河出現死魚的情況,并已經派人去現場提取樣本,與漁業水產部門聯合檢測,核實原因。目前在發現死魚群的地方,還沒有設立海洋監測點。
根據新華社報道,昨天晚上,天津市環境監測中心通過對該河段水質采樣分析,未檢出氰化物。
鄧小文在發布會上還表示,海河內出現死魚的原因有很多。由于海河受閘控影響,是死水,且處于“九河下梢”,上游海河污染物都會流入,所以天津水環境狀況一直不容樂觀。在夏季高溫的時候,遇到降雨,地表污染物一進河道就容易造成極度富營養化和水體缺氧,造成的死魚現象在天津各個河道都存在,當地老百姓稱之為“翻坑”。死魚品種為斑鰶,海河前幾年也出現同類死魚。
據悉,出現的死魚位于海河大橋上游,但在靠近爆炸點下游的天津港港區內幾乎沒有出現死魚。濱海新區科協專家認為,如果死魚與爆炸事故關聯度大的話,北支航道,北疆南疆碼頭等靠近爆炸點下游地區應該出現大面積死魚,而并非在海河大橋上游。
記者檢索發現,根據當地《每日新報》 報道,2011年7月21日,天津塘沽海河大梁子渡口也曾出現大面積死魚群。2013年8月,當地媒體也報道過海河內出現大量死魚的情況。
周圍空氣:
污染物未出現超標
據環保部應急中心主任田為勇介紹,8月19日,在事故現場周邊共設置環境空氣固定檢測點位10個,流動篩查點位8個。
8月19日零點至24點期間,現場共采集空氣樣本276個,根據前一天的監測結果,確定特征污染物檢測項目為甲苯、氰化氫及揮發性有機物。監測的結果顯示,事發地周邊10個環境空氣監測點位和8個空氣流動篩查點位均未檢出新的特征污染物,各點位、各項特征污染物濃度均未出現超標。
從空氣質量來說,在爆炸區域周邊的5個空氣質量監測顯示,空氣質量的6個常規指標包括PM2.5,PM10,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與事發前基本無異常變化,數據顯示空氣質量為2級良。從檢測的結果來看,目前大氣方面核心區環境污染的總體狀況可控,核心區以外的環境污染質量未超過國家標準。
事故發生后,環保部門立即組織對有毒有害氣體的全分析,檢出的有害物質包括硫化氫、氰化氫、氨、環氧乙烷、苯、甲苯、二甲苯、三氯甲烷、揮發性有機物等8種物質。其中16日以前,苯、甲苯、二甲苯、揮發性有機物、和氰化氫曾出現過超標,從16日的12點開始到目前,各個檢測點位上述特征污染物的濃度均沒有出現超標。
據田為勇昨天下午介紹,核心區車輛進出會有污染,環保部和核生化應急救援隊對此進行溝通,對進出車輛進行洗消,防止污染物帶出。
在回應爆炸是否會對周邊居民的長期生活產生影響時,田為勇表示,事故造成的影響,短期來看是顯而易見的,長期來看需要一個檢測評估的過程,一旦有結果會及時向社會公布。
對于環境檢測的情況,田為勇透露,下一步將主要開展三個方面,一是抓緊處置警戒區以內的、內外的被封堵的這些污水,包括雨水管網里面的含金廢水。一旦下雨就很可能堵不住,造成環境污染。現在抓緊處置,達到標準以后再向社會、再向外環境排放。二是抓緊警戒線內外的土壤的應急監測工作,要通過提取土壤,重點摸清污染狀況制定處置方案。三是根據工作的需要適時再增派專家和技術力量,保障天津應急處置工作順利完成。
天津港爆炸對環境長期影響有待評估
來源:新聞晨報
環保部門安裝臨時破氰裝置
2015年08月21日 03:00
來源:信息時報
原標題:環保部門安裝臨時破氰裝置
信息時報訊 經過現場取樣檢測,天津港“8·12”爆炸事故核心區污水坑氰化物超標平均40多倍,另外pH值也出現超標。目前對水坑的處理方案已經制訂出來并已開始實施。環保部門已著手在水坑外800多米處開始安裝臨時破氰裝置,運行去除氰化物后再匯入污水處理廠,達標處理后再排放。同時還調動罐車抽取污水,送到危廢中心進行處理。據央視
國家海洋局:天津港港池海域16個站位檢出揮發酚
原標題:國家海洋局:天津港港池海域16個站位檢出揮發酚
8月20日,天津海河大閘附近出現大批死魚。當天下午,天津市環境監測中心稱:針對海河大閘附近出現死魚現象,對該河段水質進行了采樣分析,未檢出氰化物。 中新社發 張道正 攝
中新網8月21日電 據國家海洋局網站消息,國家海洋局今日繼續發布天津8.12爆炸事故海洋生態環境監測通報。今日通報20號監測結果,數據顯示:天津港港池及周邊海域海水中16個站位檢出揮發酚。
8月20日,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和天津市海洋局繼續強化事故現場附近天津港港池海域以及天津港東疆港區以東海域的應急監視監測工作。共布設監測斷面5條,站位18個,共采集樣品165個。
監測結果顯示,天津港港池及周邊海域海水中酸堿度、溶解氧指標與往年同期相比未見異常,東疆港區以東海域無機氮濃度較19日無明顯變化。
天津港港池及周邊海域13個站位檢出極微量氰化物,最大濃度為0.00139 mg/L,低于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0.005mg/L);16個站位檢出揮發酚,其中5個站位揮發酚濃度高于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0.005 mg/L),最高值為0.00644 mg/L,其余11個站位揮發酚濃度低于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
海河防潮閘外海域海水樣品分析結果顯示,未檢出氰化物。
國家海洋局將繼續強化跟蹤監測工作,及時發布相關信息。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