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城市雨水利用是一個方興未艾的廣闊領域,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為促進我國城市雨水利用的迅速發展,建立完善的雨水收集和利用的綜合系統,針對目前國內城市雨水利用的現狀,結合國內外先進的雨水利用技術,分別提出屋面雨水和地面雨水的收集和回用的措施。對現階段國內雨水利用提出一些建議,以便更大限度地利用雨水資源。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3/view-6057850.htm
關鍵詞:雨水收集;回收利用;技術方法
中圖分類號:TU823.6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2306-1499(2013)03-(頁碼)-頁數
水資源是基礎自然資源,是生態環境的控制性因素之一;同時水資源又是戰略性經濟資源,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有機組成部分。隨著城市化和經濟的高速發展,資源不足的矛盾和城市化建設的快速發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一方面使得城市用水量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城市不透水面積擴大,導致雨水資源流失增加和水循環系統的平衡遭到破壞。雨水作為一種自然資源,污染輕,對調節補充城市水資源、改善城市自然生態系統具有重要作用。現代城市雨水利用是一種新型的多目標綜合性技術,可實現節水、水資源涵養與保護、控制城市水土流失和水澇、減少水污染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等功能。國外對城市雨水利用的實踐及研究起步較早,從 20 世紀 80年代開始,世界各國就開始探索城市雨水資源化,全球至少有4 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雨水管理與利用的研究和實踐。美國、德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和以色列等國長期致力于雨水管理技術的研發,已形成了相對成熟的雨水利用技術,開發了多種水文模型,并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保障體系。我國城市雨水利用盡管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總體上起步晚、發展相對滯后。通過分析國外雨水利用的現狀,提出了雨水收集及利用技術,旨在為我國的雨水利用提供借鑒和啟示。
1.國內外城市雨水利用現狀
1.1國外城市雨水利用現狀
從上世紀 80年代起,歐美及日本等發達國家開展了對雨水進行收集利用的研究。美國的雨水利用常以提高天然入滲能力為目的。美國不但重視工程措施,而且還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對雨水利用給予支持。如科羅拉多州、佛羅里達州和賓夕法尼亞州分別制定了《雨水利用條例》,這些條例規定新開發區的暴雨洪水洪峰流量不能超過開發前的水平,所有新開發區必須實行強制的“就地滯洪蓄水”。其他的發達國家如德國、英國、日本等國家城市雨水利用的主要經驗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制定一系列有關雨水利用的法律法規,如目前德國在新建小區之前,無論是工業、商業還是居民小區,均要設計雨水利用設施,若無雨水利用措施,政府將征收雨水排放設施費和雨水排放費。日本于 1992年頒布了“第二代城市下水總體規劃”,正式將雨水滲溝、滲塘及透水地面作為城市總體規劃的組成部分,要求新建和改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群必須設置雨水就地下滲設施。二是建設完善的雨水收集、利用設施,將收集到的雨水主要用于沖廁所、洗車、澆庭院及回灌地下水等。目前,德國的雨水利用技術已發展到第三代,其特征是設備的集成化,尤其對于屋面雨水的收集、截污、儲存、過濾、滲透、提升、回用和控制,形成了系列化的定型產品和組裝式的成套設備。在英國,泰晤士河水公司為了研究不同規模的水循環方案,設計了倫敦世紀圓頂雨水收集利用系統示范工程。丹麥在城市地區從屋頂收集雨水,收集后的雨水經過收集管底部的預過濾設備,進入貯水池進行儲存。使用時利用泵經進水口的浮筒式過濾器過濾后,用于沖洗廁所和洗衣服。
1.2我國城市雨水利用現狀
我國雨水利用有悠久的歷史,但是真正意義上的雨水資源利用研究約從 20 世紀 80年代才開始。城市雨水利用在我國剛剛起步,只有個別城市進入工程實施和推廣階段,主要是缺水地區的一些小型、局部的非標準性應用, 比較典型的是山東長島縣、大連璋子島和舟山市葫蘆島等雨水集流利用工程。目前我國建筑小區雨水利用工程中采用最普遍的是雨水入滲和雨水收集回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大連、西安等許多城市正在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開展雨水收集利用項目研究。由于缺水形勢嚴峻,北京市開展的步伐較快。 2001 年國務院批準了包括雨洪利用規劃內容的“ 21世紀初期首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規劃”,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和北京市水利局于 2003 年3 月共同制定并發布了《關于加強建設工程用地內雨水資源利用的暫行規定》,其中規定今后在北京市新建、改建、擴建工程時要同時建設雨水利用工程,建設中的工程也必須同時考慮建設雨水利用設施。 2008年奧運場館和奧林匹克公園建設中也都采用了雨洪利用技術。《南京市城市供水和節約用水管理條例》也要求規劃用地面積二萬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物應當配套建設雨水收集利用系統。
2.雨水利用技術
2.1雨水收集
雨水收集系統包括屋面的雨水收集系統和地面的雨水收集系統。由于屋面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小一些,所以屋面對雨水的污染程度比路面要輕的多。而且地面要考慮到相當一部分的雨水途徑綠地回補地下含水系統,因此兩種收集系統在設計上有所差異。
2.1.1屋面雨水的收集
屋面雨水一般占城區雨水資源量 65%左右,易于收集,且水質相對較好,是城區雨水利用的主要對象。屋面雨水由于受污染少,水質較好,稍加處理或不經處理即可直接用于沖洗廁所、澆灌綠地或用作水景,也可直接進入滲透管溝或通過土壤經初步滲透后再進入滲透管系。對屋面雨水典型的收集方式為:屋面雨水經雨水立管進入初期棄流裝置,通過初期棄流裝置將初期較臟的雨水排至小區污水管道,進入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后排放。經過初期棄流的雨水經獨立設置的雨水管道流入貯水池,雨水在池中經過過濾、沉淀、再過濾、消毒處理后,出水進入專為沖洗用水、洗滌用水和庭院澆灌用水設置的管網,可用于家庭、公共和工業等3 方面非飲用水供水。
2.1.2地面雨水的收集
由于地面的雨水水質較差,其主要用在系統和地表蓄水池。對于采取合流制排水小區綠化用水和景觀用水上。地面雨水收集方式包括綠地蓄水下滲回補地下含水系統的老城區,如果將地面雨水就近收集并回灌地下,不僅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還可提高城市污水廠的處理效果,降低處理成本。采取分流制的地區,地面雨水徑流從集水口流入雨水管道,直接匯入雨水貯水池,相對比較簡單。
2.2雨水回用
屋面雨水的污染程度較地面雨水輕,且徑流量大,便于收集,利用價值也高。初期徑流棄流后COD一般為 80 ~1 20 mg/L ,而道路初期雨水水質較差,初期徑流中C OD 高達 3000 ~4000 mg/L。所以雨水的匯水源頭、收集方式以及其回用的水質都是制約雨水凈化工藝選擇的因素。雨水凈化按照雨水處理工藝可以分為自然凈化和物化處理。對雨水水質條件較好、地下水位較低、平均坡度小且土壤滲透能力較好的道路 (透水性路面)區,可利用表層植被和土壤凈化功能的自然凈化方法處理雨水,同時還可以減輕對雨水收集、輸送系統的壓力,補充地下水。
3.結語
城市雨水利用,對解決水資源短缺、防治水環境污染和防洪減災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是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有效途徑。通過對國外發達國家雨水進行收集利用所取得的成果的借鑒與學習,建議國內把雨水利用納入水資源的統一管理體系之中,盡快完善關于雨水利用的各項政策法規。由政府出臺相關雨水利用建筑的管理辦法,明確今后的小區建設和建筑物設計要服從雨水收集回用系統需要。對于已建成的小區或單位,采用政府投資、地方集資和用戶投入的辦法進行改造。在雨水利用研究上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供專項資金支持,使研究成果盡快轉化,提高雨水綜合利用程度。同時,要加大雨水收集回用的宣傳教育,強化人們的節水意識。
來源:論文網
標 題作 者關鍵詞年份期次所屬欄目虹吸式屋面雨水系統設計方法探討 徐得潛 等虹吸式屋面雨水系統;節點壓強;精確計算方法20148設計經驗關于城市雨水灌渠水力計算方法的探討 陳靜1 等雨水管渠設計流量;面積疊加法;流量疊加法20149城市雨水管理城市雨水系統規劃設計典型問題分析與探討 胡龍 等城市雨水系統;規劃設計;防汛排澇20149城市雨水管理道路雨水污染控制與利用系統研究 范功端1 等道路雨水;初期雨水;雨水利用201411城市雨水管理雨水塘的多級出水口及其設計方法探析 李俊奇1 等雨水塘;多級出水口;構造;設計方法201412述評與討論初期雨水水質水量在線監測系統優化及初步應用 許莉1 等初期雨水;在線監測;優化;水質與水量;減排201413城市雨水管理滇池流域初期雨水的截流量確定方法研究 張勤 等滇池流域;初期雨水;截流量;降雨事件法?201413城市雨水管理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雨水收集利用方式的探討 李德巍1 等園林景觀設計;雨水收集利用;居住區;道路;公共空間?201414述評與討論合肥市典型沖溝雨水系統排水防澇能力評估研究 林琳 合肥市清Ⅱ沖匯水區;沖溝雨水系統;InfoWorks ICM水力模型;管網排水能力;內澇風險評估201415城市雨水管理一種基于微生物指示菌的雨水管網混接污染識別新方法 尹海龍1 等分流制系統;雨污混接;微生物指示菌?201416述評與討論城市排水(雨水)防澇綜合規劃編制若干問題探討 車伍1 等排水防澇綜合規劃;低影響開發;系統構建;大排水系統;徑流污染?201416述評與討論契合LID的“層級式”居住區雨水設施系統規劃新模式 苗展堂1 等低影響開發模式;雨水基礎設施;雨水花園?201416述評與討論雨水調蓄改造舊城區雨水管道系統的 郝身群 等雨水管道;錯峰調蓄;消除內澇;雨水利用201416述評與討論初期雨水調蓄池的運行問題及解決方案 劉洪波1 等初期雨水;調蓄池;運行問題;解決方案201417城市雨水管理深圳市振環路南段雨水工程低沖擊設計 龔敏紅 等初期雨水處理;雨水花園;入滲201418設計經驗DHI MIKE軟件在武漢市典型雨水系統評估中的應用 吳思 等典型排水系統;DHI MIKE軟件;模型概化;模型建立201419城市雨水管理《嘉興市分散式雨水控制利用系統技術導則》編制概要 王思思 等低影響開發;分散式雨水控制利用系統;技術導則;嘉興市201421城市雨水管理南充市排水(雨水)防澇綜合規劃編制要點體會 李國煒1 等城市排澇;排澇標準;重現期201422述評與討論藍色屋頂調節城市雨水徑流的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黃濤1,2 等藍色屋頂;調節;雨水徑流污染;SWMM模型201423城市雨水管理城市低影響開發雨水控制利用系統設計方法研究 王文亮1,2 等城市雨水;低影響開發;雨水控制利用;設計標準;設計方法201424述評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