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報:地下綜合管廊項目運用PPP模式小議
來源:中國建設報/楊道明 邵易明
2014年以來,財政部和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聯(lián)合下發(fā)《關于開展中央財政支持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工作的通知》、《關于組織申報2015年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的通知》,從國家政策、資金層面支持地下綜合管廊,吹響了加強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號角。
由于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前期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政府為了緩解巨大的資金缺口壓力,正在積極探索采用PPP模式進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提出,開展城市基礎設施和綜合管廊建設等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機制(PPP)試點,積極推進政府購買服務,完善特許經營制度,研究探索政府購買服務協(xié)議、特許經營權、收費權等作為銀行質押品的政策,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運營。財政部、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在《關于開展中央財政支持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工作的通知》中,特別指出了對采用PPP模式的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項目的財政補助方式及金額比例。2015年由財政部、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發(fā)布的《2015年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申報指南》中,強調地下綜合管廊試點的投融資模式創(chuàng)新性,即建設和運營模式是否有效采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是否充分體現(xiàn)“以地方及社會投入為主”。可以看出,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模式運作地下綜合管廊項目,已是政策導向大勢所趨。
以PPP模式運作綜合管廊項目,有如下優(yōu)勢:資金方面,政府自身融資渠道過于單一,采用特許經營的方式,與社會資本合作成立項目公司,項目公司通過發(fā)行企業(yè)債券、中期票據(jù)、項目收益?zhèn)仁袌龌绞饺谫Y,可以緩解地方政府債務壓力;技術方面,由于地下綜合管廊涉及電力、通信、給排水、熱力等各類管線,建設期、運營維護期間很可能會遇到各類技術問題,需要較強的專業(yè)能力,政府通過PPP模式可引入專業(yè)的管理運營團隊對地下綜合管廊進行運營維護,政府行使監(jiān)管職能,對社會資本定期進行績效評價,使得其回報與績效掛鉤,督促其高效、高質地運營地下綜合管廊。
但是,由于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工程較為復雜,內在囊括的管線種類較多,往往涉及電力、通信、給排水、熱力等多方面的技術、行政要求,引入社會資本實施PPP運作有一定困難,筆者認為,地下綜合管廊PPP項目的實施,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
首先,應成立項目領導小組,充分授權統(tǒng)籌規(guī)劃合理安排管線鋪設。為切實加強項目組織管理工作,在實施綜合管廊PPP項目初期,需要成立領導小組,成員應包括市政府領導、財政、發(fā)改等部門負責人,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貫徹執(zhí)行其下達的管廊項目的各項任務要求。通過政府充分授權,領導小組應明確相關部門代表政府主持地下綜合管廊的建設工作,負責統(tǒng)籌協(xié)調管網規(guī)劃、建設及管理相關事宜。牽頭部門應統(tǒng)一負責編制管網綜合規(guī)劃,把涉及電力、熱力、給排水、燃氣、通信的專項規(guī)劃融合成綜合規(guī)劃。并由領導小組指定部門負責與社會資本方商談、簽訂特許經營協(xié)議,成立項目公司,參與地下管廊的建設運營管理的監(jiān)管工作。
其次,應確保電力、排水、燃氣各管線使用單位的多方協(xié)調配合,明確入廊要求。綜合管廊集中修建于地下,里面鋪設市政管線,各管線分別屬于不同的使用單位和所有人,既需要道路、市政方面對管廊選址、開挖時間等方面的協(xié)調配合,更與電力、排水、燃氣、通信等各個管線單位的工作密切相關。在考慮綜合管廊建設項目時,需要切實考慮各部門意見,協(xié)調一致,共同研究加強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的政策措施,研究解決綜合管廊跨地區(qū)建設、跨部門合作的問題,積極協(xié)同各管線使用單位年度建設布線任務、時間計劃,確保后續(xù)建設中協(xié)調一致高效完成項目實施。根據(jù)經驗,筆者建議在PPP綜合管廊項目初期,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出面會同各部門單位建立協(xié)調網絡,明確各部門單位的相關聯(lián)系人、責任人,定期召開聯(lián)席會議,并于合適的時間節(jié)點簽署各管線使用單位的入廊協(xié)議。同時,牽頭單位需向電力、排水、燃氣、通信等單位明確,在即將建成綜合管廊的區(qū)域中,凡是已經在管廊中預留管線位置的,相關管線單位不得再另行安排管廊以外的管線位置,避免因溝通不到位導致的重復開挖、空間資源浪費。如有相關管線單位在綜合管廊區(qū)域有重復開挖計劃的,建設、道路、市政相關部門應當在項目建設前期明確不予批準。在成立項目公司方面,牽頭單位可協(xié)調促進各管線使用單位參股項目公司,使得各管線使用單位參與到地下綜合管廊項目的實施中去,做到政府主管部門、管廊建設運營社會資本方、管廊管線使用單位三方合作共贏。
再其次,應明確收費定價及補貼機制。在簽訂特許經營協(xié)議前,政府物價管理部門需事先確定好入廊費、管理維護費用的定價收費機制。綜合管廊項目動輒過億元資金投入,若采用PPP模式運作,政府需要在創(chuàng)造社會效益的同時,確保項目有利可圖,從而吸引社會資本來參與。綜合管廊項目中,社會資本可以通過征收入廊費、收取管理維護費用等方式來收回投資并實現(xiàn)一定盈利。因此在招商前,政府需要根據(jù)“保本微利”原則,事先擬定好科學、合理的定價方案。由于入廊費、管理維護費用的收取涉及多個管線單位,包括供水、熱力、電力、通信、廣播電視、燃氣、排水等等,每個單位的收費標準各有不同,需要由政府物價管理部門同各管線單位溝通協(xié)商確認,并下發(fā)物價標準文件。具體定價方法通常有:入廊費一般采取“直埋成本法”,即管線單位承擔的管廊使用費原則上不超過直接敷設的成本。入廊費可一次性繳納,但考慮到數(shù)額較大,為增加管線單位的積極性,入廊費也可分年繳納。管理維護費用一般采取“空間比例法”,即由管線單位按照其所使用入廊管線所占空間(包括管線凈空間和管線操作空間)占用地下綜合管廊總空間的比例,對全部的管廊管理維護費用進行分攤。另外,僅通過入廊費、管理維護費用無法回收投資的地下綜合管廊項目,政府應適當設立可行性缺口補貼機制,保證社會資本在項目中取得基本的投資收益。由于地下綜合管廊建設PPP項目特許經營期較長,一般超過20年,在此期間隨著經濟波動物價會發(fā)生變化,因此物價定制部門需要事先制定好相關費用的調價機制,約定調價公式和調價時間。
最后,綜合管廊PPP項目還應重視中介機構的作用。財政部文件指出,為確保示范項目操作規(guī)范和高效,必要時可聘請專業(yè)機構協(xié)助和積極發(fā)揮第三方專業(yè)機構作用。發(fā)改委的文件中也提出了積極發(fā)揮各類專業(yè)中介機構在PPP項目中的積極作用,提高項目決策的科學性、項目管理的專業(yè)性以及項目實施效率。綜合管廊PPP項目商務條件復雜,聘請中介咨詢機構可彌補政府部門在經驗和專業(yè)知識上的欠缺,幫助政府理順項目邊界條件,保障政府部門的正當利益。
地下綜合管廊是市政管線集約化建設的趨勢,也是城市基礎設施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方向。采用PPP模式運作綜合管廊項目,可以緩解政府資金壓力、引入專業(yè)化的運營管理團隊,目前各地已經紛紛開始進行地下綜合管廊的PPP試點。雖然當前地下綜合管廊PPP項目仍處于起步階段,但筆者相信,只要構建好項目的組織機構,落實好綜合管廊入廊費、維護管理費的定價機制,明確并理順相關部門單位的權利義務,設計合理可行的回報模式,地下綜合管廊PPP項目未來會有十分廣闊的發(fā)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