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芝加哥Stickney污水處理廠
美國芝加哥Stickney污水處理廠是世界上最大的污水處理廠,該廠位于美國芝加哥西南部,是一座具有90多年歷史的污水處理廠,處理規模為465萬m3/d,采用傳統活性污泥工藝。目前的實際處理水量為271萬m3/d。該廠實際上由兩個分廠組成,西廠于1930年開始運行,西南廠于1939年運行。其進水泵站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式污水提升泵站,污水從地下90米深的隧道中提升至污水處理廠。該廠如此之大甚至建設了鐵路運輸系統。
早在40年前,Sitckney污水處理廠就通過延長泥齡實現了氨氮的穩定去除。Stickney污水處理廠的平均水力停留時間(HRT)是8小時,峰值水力停留時間不到4小時,出水BOD5和SS均小于10mg/L,出水氨氮小于1mg/L。
Stickney污水處理廠采用了多種污泥處理工藝,初沉污泥在雙層沉淀池下部常溫消化,消化后的污泥部分經干化床自然干化,部分轉送到污泥塘穩定,剩余活性污泥全部經濃縮后進人中溫消化池,部分消化污泥由真空濾機脫水后烘干制成肥料,另一部分經濃縮后加壓輸送到污泥塘,進一步穩定并脫水,然后用船送到郊區農田施肥。
Stickney污水處理廠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升級改造,升級改造需要實現磷的去除。當局計劃采用生物除磷,在現有的曝氣池上增設厭氧區,并不打算采用投加填料。(歡迎關注微信:泵友圈)主要是由于(1)芝加哥地區的人口不再增長;(2)污水處理行業向著資源回收、能源回收的方向發展。目前,當局正在對厭氧氨氧化技術應用于側流工藝進行研究。該技術在歐洲和北美發展迅速,相比于傳統的硝化反硝化技術,厭氧氨氧化技術只需消耗40%的能源,而且脫氮無需碳源。
美國波斯頓鹿鹿島污水處理廠
美國波斯頓鹿鹿島污水處理廠由馬薩諸塞州水資源局管理,位于波士頓港。該廠投資超過38億美元,于1995年開始運行。峰值處理規模是492萬m3/d,日均處理規模是141萬m3/d,鹿島污水處理廠是全球第二大污水處理廠,對于保護波士頓港的水環境起著重要的作用。
污水首先經過三座提升泵站提升,然后分別經過沉砂池和初沉池,該廠有48座初沉池,每座初沉池長56米,寬12.3米,深7.2米。初沉池分為雙層,可以適應鹿島有限的土地面積。一級處理可去除50~60%的SS和50%的病原菌。
二級處理系統采用純氧活性污泥工藝,二級處理系統的污染物去除率達到85%。鹿島污水處理廠每天生產130~220噸的純氧用于二級處理。一級處理系統產生的污泥和浮渣采用重力濃縮,二級處理系統產生的污泥和浮渣采用離心濃縮。離心濃縮投加聚合物以提高效率。泵房、預處理、一級處理、二級處理系統產生的臭味采用碳吸附控制。
該廠共12座卵形消化池,每座高42.7米,直徑27.5米,污泥消化可以顯著地降低污泥產量,產生大量的沼氣,沼氣用于發電。消化后的污泥通過隧道運至造粒廠,進一步加工成農肥,每天可生產75噸農肥。一級、二級處理之后是消毒,首先用次氯酸鈉消毒,然后投加亞硫酸氫鈉脫氯,以防止排水對水生生物造成影響。最后的出水通過一條15公里長、直徑7.3米的退水渠道進入水深30米的馬薩諸塞州灣,出水有50個管道擴散器,迅速地將出水和周圍的海水進行混合,大量的環境監測表明水環境得到了有效的保護。
鹿島污水處理廠有一座實驗室,每年的檢測分析數據量超過了10萬個,有效地支持工藝控制,確保出水達到處理廠的排放要求。
美國底特律污水處理廠
美國底特律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為360萬噸/日,該廠于1939年運行,在當時只有簡單的一級處理,污染物去除率只有50~70%。1972年清潔水法的頒布,要求所有的市政污水處理廠實現二級處理,由此該廠建設了曝氣池、二沉池、污泥處理設施。底特律污水處理廠是北美五大湖之一伊利湖的最大磷排放源,從1970年起,底特律污水處理廠就開始化學除磷,實現出水TP小于1mg/L的目標。投加的化學除磷藥劑是酸洗廢液(氯化亞鐵),來自于當地的鋼廠。酸洗廢液直接投加在進水泵站,聚合物直接投加在沉砂池之后,強化初沉池的去除效果。
底特律污水處理廠采用的是純氧曝氣工藝,矩形的曝氣池全部封閉。該廠有25座直徑為60米的周邊進水、周邊出水的二沉池,出水采用加氯消毒,消毒后排入底特律河。
美國洛杉磯Hyperion污水處理廠
美國洛杉磯Hyperion是洛杉磯市歷史最悠久、最大的污水處理廠,于1925年開始運行,受洛杉磯市公共事務部衛生工程局管理,處理規模174萬噸/日。
在1950 年開始改造進行部分水二級處理,在1998 年實現了全部二級處理。在90年代當局投入了16億美元進行了技術改造以達到聯邦法規要求的二級處理標準。處理工藝包括粗格柵、沉砂池、初沉池,純氧活性污泥工藝、二沉池,該廠有27座初級沉淀池,池內有鏈條式刮泥機,初沉池前投加三氯化鐵及陰離子聚合物,經加藥后的一級處理系統其SS及BOD5去除率分別由65~70﹪及35~40﹪提升至80~85﹪及50~55﹪。二沉池之后是20座厭氧消化池,每天產生的500噸污泥運輸至Green Acres Farm在Kern縣,用做農肥。農場生長的植物包括小麥、苜蓿草,這些植物用做牛奶場的飼料,每天45噸的污泥用于堆肥,每天可產生750萬立方英尺的沼氣用于發電。
美國華盛頓Blue Plains污水處理廠
美國華盛頓Blue Plains污水處理廠由DC Water 負責管理,該廠處理規模為143萬噸/日,于1938年投入運行,當時還是一級處理。1959年升級到了二級處理,工藝是兩段法,第一段是去除BOD,然后沉淀分離,然后再進行硝化、反硝化。該廠目前還在雄心勃勃地升級發展,其中之一的計劃是希望能將厭氧氨氧化技術應用到主流工藝中,這將是對污水處理技術的重大創新和挑戰。
Blue Plains污水處理廠是全球最大的深度處理處理廠,該廠運用很多創新的技術,其中最為知名的一項技術是污泥熱水解技術(Cambi),該技術的應用使得厭氧消化的產氣量顯著提高,污泥熱電聯產的能量達到了13兆瓦。Blue Plains污水處理廠是北美首次使用該技術的污水處理廠,這項技術已經在歐洲的15多座污水處理廠得到了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