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央編辦要求取消建筑業、勘察設計、工程監理企業資質!
網上近期熱議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市場監管司于2016年11月24日發出“對取消8個工程設計專項資質征求意見”的函
8個工程設計專項資質包括:建筑裝飾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統,建筑幕墻工程,輕型鋼結構工程,照明工程,消防設施工程,風景園林工程和環境工程,向城市建設司、公安部消防局,中國建筑裝飾協會,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工程智能設計分會,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中國建筑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發出此征求意見函,要求在12月9日之前給予回復。
通知中說
為落實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要求,要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須進一步減少工程設計資質類別,以上8個專項資質取消之后,單獨承接上述八個專項工程設計業務不再需要工程設計資質,具有工程設計綜合、行業、專業事務所資質的企業,可以承擔與其主體相配套的專項工程設計。
此前《工程設計資質標準》征求意見稿對工程屬性相同或相近、企業數量少的專業資質予以取消或合并,將原來21個行業155個專業資質取消了40%,但被認為仍屬于“微創手術”并無質的變化,未能獲得認可而遲遲未出。
業內傳言有兩種可能:
1、標準不再出臺,直接取消。
2、繼續出臺,但必然會有大動作,出“大手筆”。
取消工程設計資質并非空穴來風
今年9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曾發出《關于取消建設工程企業資質行政許可事項征求意見的函》,對“中央編辦”提出的《住房城鄉建設部重點研究取消的行政許可事項》征求意見。重點研究取消的行政許可事項包括:建筑業企業、勘察企業、設計企業、工程監理企業資質認定。建筑企業資質包括總承包特級、一級、部分專業承包一級;勘察類包括工程勘察綜合類、專業類甲級,海洋工程勘察甲、乙級;設計類包括工程設計綜合、行業及專業甲級、專項甲級,部分涉及專業部委的乙級資質認定;監理類包括工程監理綜合、甲級資質認定。
中央編辦建議取消的理由:
該事項是政府部門對建筑業從業企業業務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的審批,建筑業企業勘察企業設計企業和監理企業可以由市場主體自主選擇,政府部門無需對其資質設定準入門檻。
取消后,政府部門可發布標準、規范,同時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加強信用體系建設,通過行業自律實現管理目標。
取消政府部門對企業資質審批入后,確需對企業專業技術能力水平評價的,改為逐步通過行業自律,市場選擇和社會評價來實現,不再由政府部門“背書”,政府部門監管可通過設立“黑名單”,公開有關信息等方式來達到管理目的。
此征求意見的結果有兩種可能:
1、就此取消企業資質管理,分析可能性相對比較小,因為阻力太大,各方面尚未做好準備。盡管去年7月出臺的“建筑業改革發展若干意見”明確要“淡化企業資質,強化個人執業資格”,但這個過渡期市場普遍的觀點是至少3-5年。因為行業“十三五”規劃中并未提出這個目標。
2、繼續“小改小革”,反復權衡,找出“相對不重要”的先放開。所以才有就取消8個專項資質征求意見的函。據此分析,征求意見之后予以取消的可能性保守估計能達到80%。
取消企業資質管理不是大概率事件而是鐵板釘釘的事,業界也在心理上逐漸接受了這個事實。
大家的疑問轉向了具體什么時間取消?今年不可能了,那會是明年還是后年?取消資質管理之后的行業管理和市場格局又會是什么樣的呢?且聽下回分解。
微信責任編輯:時永慶
精選留言
-
陌上行
一管就死,一放就亂
12月7日
-
子云亭(周卯霞)
資質審批并不重要,現在問題是,資質掛靠造假的太多了,可能達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主要應該加強基層政府監督和反腐,重點是在建現場及單位個體人員的持證上崗如何監督,對質檢部門的監督如何有效實施,國家如何利用離退休專業人員發揮余熱,對市場進行長期調查監控
12月7日
-
A?宋寧
這個函我早就在網上見過,請問小編你核實了么,是不是真的?住建部的函都帶著編號呢好像
12月7日
作者回復
您好,本文關注的是行業動向,請不要糾結于“文件”的“真假”,歡迎業內人士關注本文的分析部分。
12月7日
-
張弛
建筑物是一個百年大物,以中國人現在的道德水準,恐怕要出問題!現在的管還經常出問題,那是管理不嚴造成的,要是不管那就問題大了!!!
12月8日
-
陸偉良
堅決支持中央編辦要求取消建筑業,勘察設計,工程監理企業資質,利大于弊,這些重災區就得動大手術治理!南工大八旬教授陸偉良。
12月8日
-
朱藝清
中央的思路是對的堅決支持政府決定。以前的那套制度造成腐敗多,已病入膏肓了。
12月8日
-
劉如猛(云南廣廈規劃設計院)
寬進嚴出,方為正道;直接取消,莫名其妙!
12月8日
-
醒來…
我能參加評論嗎?
12月9日
作者回復
關注后可參與互動評論!
12月9日
-
25度陽光
要么管的死死的,要么徹底不管,唉,
12月8日
-
周國強(羊古寨)
取消后加強監管力度,質量終身責任刺。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暨賠償制度。
12月10日
-
GUOYL
強烈建議取消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資質,可行性研究報告本來是就是發改委的特權,沒有任何存在的理由,編寫可行性研究報告由所在專業的設計資質部門做最專業!
12月9日
-
機會
一定要取消,其它行業哪來的那么多“門檻”。
12月8日
-
周工
取消資質門坎準入后,誰來監控設計、施工質量?
12月8日
-
剛剛
取消了更好!競爭相對公平,省得讓那些有資質的所謂大企業靠資質收管理費養公司,國家之蛀蟲🐛,沒有能力做實事!
5天前
-
微信客服
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站都能轉變職能,況且其他呢!只要具體擔責任(好比清華附中的監理)的就行。
12月11日
-
水兵
本來就很亂,取消后,會亂上加亂。 再者,這也取消,那也不管,那政府部門還干什么,還養那么多公務員干什么,還是先簡政,再放權吧!
12月11日
來源:建筑時報
招投標借資質、轉包、掛靠現象嚴重?看各部門對掛靠、借資質等如何打擊、處罰
今日一位網友給李總理留言,說招投標借資質、轉包現象嚴重,由此小編談下工程及環保行業的借資質、掛靠及相關部門打擊情況及對策。
一、網友對總理留言
難得糊涂:現在在公平交易的背景下,一個一百萬的工程三十幾家公司來投,全國各地企業都有。原因就是借用資質嚴重,大家都去投標,中標后就轉包、出賣,資金都在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當做保證金。為了投標,民間借錢的利息達到2-5分。形成借資質、借錢、買賣工程,甚至造假一條龍的產業。很少有人去正規干工程,給市場資金帶來嚴重壓力。請總理關注一下全國各地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天量資金。(來源: 中國政府網)
二、國家對于工程建設中掛靠借用資質問題如何整治:
中央工程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關于對工程建設中掛靠借用資質投標違規出借資質問題進行專項清理的通知》,
從12年開始對工程建設中掛靠借用資質問題進行了專項清理。
檢查處理工程項目涉及的施工、監理、勘察設計、招標代理等單位和個人存在的掛靠借用資質投標、違規出借資質問題。
清理內容是:
(一)無資質證書的企業、個人或者有資質證書的企業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利用其他企業的資質及名義投標或承接工程;
(二)通過出讓、出借資質證書或者其他方式,允許其他企業或個人以本企業名義投標或承接工程;
(三)各地區和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可以認定為掛靠借用資質投標、違規出借資質的行為
《通知》要求,對清理檢查發現的掛靠借用資質投標、違規出借資質問題,要依法依規進行處理。對違法違規的市場主體,視情節輕重,給予限制市場準入、降低或取消從業資質、吊銷執業資格、沒收違法所得、罰款等處罰。對主動查找、糾正問題的,可視情況從輕或減輕處理;對頂風違規、邊清邊犯的,長期掛靠借用、違規出租資質的,特別是涉及金額巨大、發生安全質量事故、造成惡劣影響的,要加大處罰力度,直至清出工程建設市場;對涉嫌違法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同時,要將企業或個人掛靠借用資質投標、違規出借資質問題列為不良行為信息,及時向社會公布。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把查辦案件作為推動專項治理工作的重要抓手,集中查處了一批違紀違法案件,堅決打擊工程建設中掛靠借用資質投標、違規出借資質行為,嚴肅處理行政監管部門監管不力和失職瀆職問題。同時,完善相關政策制度,努力從源頭上治理掛靠借用資質投標、違規出借資質問題。
相關部門對于轉包違、法分包、掛靠、借資質的查處情況如何:
三、住建部
據住建部(宗邊)報道:7月建筑施工業經過排查,共有631個項目存在各類市場違法行為,比上月減少3.07%。存在違法行為的建設單位332家、施工企業530家,其中有轉包行為的企業13家、有違法分包行為的企業21家、有掛靠行為的企業13家、有出借資質行為的企業6家、有其他違法行為的企業477家。
如何處罰:各地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對存在違法行為的企業和人員,分別采取了停業整頓、限制投標資格、罰款等一系列行政處罰或行政管理措施。其中,責令停業整頓的企業39家,限制投標資格的企業10家,給予通報批評、誠信扣分等處理的企業186家;給予通報批評、誠信扣分等處理的個人97人;罰款總額3643萬元。
另外,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市場監管司發文“調整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部分指標”征求意見(建市施函[2016]86號)。主要內容有以下兩點:
一、取消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中的一級建造師、注冊建造師、企業經理、財務負責人、職稱人員、持有崗位證書的現場管理人員、技術工人等指標;
雖然是意見稿,但政策取向已經很明確,資質認定標準將發生變化,以注重建造師等企業人員指標轉變為注重工程業績。人是動態變化導致資格或證書可能不真實的,而工程業績是才是真實反映企業施工能力。
四、環保部: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管理辦法》:環評機構涂改、出租、出借資質證書或者超越資質等級、評價范圍接受委托和主持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由環境保護部處三萬元以下的罰款,并責令限期整改一至三年。
本辦法所稱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是指已申報所從業的環評機構和專業類別,在申報的環評機構中全日制專職工作且具有相應職業資格的專業技術人員。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從業情況申報的相關管理規定由環境保護部另行制定。
據環保部網站消息:環境保護部辦公廳于2015年9月24日發布了環辦函[2015]1532號關于開展全國環評機構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對于環評資質及環評工程師“掛靠”的界定。
三、違規行為界定標準
(一)出租出借環評資質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出租、出借環評資質:
1.在環評機構同意的情況下,由其他無資質法人單位承接環評項目、簽訂合同。
2.環評機構向環保部門提交的環評文件中有50%以上章節或內容實際由其他機構人員編制的。
(三)環評工程師“掛靠”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環評工程師“掛靠”:
1.未在環評機構專職工作的環評工程師。
2.已調離環評機構,但未按有關規定報告相關情況的環評工程師。
此次共有共有100余家環評機構涉嫌出租、出借資質被舉報。
2015年12月18日環境保護部辦公廳函環辦函[2015]2154號,關于全國環評機構專項整治行動發現部分環評機構及從業人員問題處理意見的通報
出租出借:
因存在出租出借環評資質行為,對某環評單位予以限期整改1年,縮減評價范圍;對某環評單位予以限期整改1年。
掛靠:
因存在環評工程師“掛靠”行為,撤消某環評單位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對某環評單位等4家機構予以限期整改6個月,縮減評價范圍;對某環評單位等4家機構予以限期整改6個月。
對掛靠在環評機構的XXX等31名環評工程師給予通報批評,記入環評誠信系統,3年內不得作為資質申請時配備的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編制主持人或者主要編制人員。
2015年10月12日環境保護部辦公廳函環辦函[2015]91號
5環評機構、16名環評工程師掛靠被懲罰。
2016年5月9日,環境保護部辦公廳函環辦函[2016]834號,通報和處罰環評工程師“掛靠”行為的4家環評機構和6名相關人員。
根據《資質管理辦法》有關規定,我部決定對上述4家機構予以限期整改6個月,上述6名環評工程師3年內不得作為資質申請時配備的環評工程師、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編制主持人或者主要編制人員,違規行為記入誠信記錄
相關要求
(一)上述機構整改期自本通報印發之日起計算,整改期間各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不得受理該機構編制的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審批申請,整改前審批部門已受理的可繼續完成審批,整改期滿后應向我部提交整改情況報告。
(二)各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要組織對本部門持有環評工程師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開展自查,對存在“掛靠”行為的人員一律責令自行辦理注銷手續。
另外,根據環境保護部關于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申請審查情況的公示來看:有新申請環評資質機構或資質延續環評單位因存在環評師掛靠行為,環評機構和掛靠人員均受處罰。
五、如何打擊
實際上,自2016年以來,住建部查出掛靠的數量增加,這主要歸功于四庫一平臺建成。那么,什么是四庫一平臺?其對掛靠的主要影響有哪些呢?具體請看:
一、什么是“四庫一平臺”?
“四庫一平臺”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全國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發布平臺,包括企業庫、人員庫、項目庫、信用庫,四庫互聯互通,以身份證可以查人員,以單位名可以查人員,以人員可查單位。作用是解決數據多頭采集、重復錄入、真實性核實、項目數據缺失、誠信信息難以采集、市場監管與行政審批脫離、“市場與現場”兩場無法聯動等問題,保證數據的全面性、真實性、關聯性和動態性,全面實現全國建筑市場“數據一個庫、監管一張網、管理一條線”的信息化監管目標。
“四庫一平臺”是業內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發布平臺”的稱法,各省建設的平臺一般稱為“某某省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一體化工作平臺”,基于各地實際管理的需要,平臺建設內容不盡相同,例如四川省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一體化工作平臺由資質資格管理、工程項目管理、信用體系評價、綜合信息查詢、行政執法管理等5大平臺,數據共享交換、標準、信息安全等3大體系,全省統一的從業企業、從業人員、工程項目、信用評價和公共資源5大基礎數據庫構成,集全省建筑市場信息采集發布、網上辦事辦公、行政審批、市場監管、從業主體誠信評價為一體,達到了省、市、縣三級聯動,系統共生、數據同源的一體化工作平臺要求。
二、四庫一平臺建設的背景和政策
1、背景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作為國務院下屬的一個部委,其相關政策制定離不開國務院統一部署與安排,也與各部委相關政策密切關聯,都是基于國務院整體布局。十八大報告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信息化提升為國家戰略,通過信息化實現辦公效率提升和對市場主體全過程監督與管理,這已是既定方針。
2、政策
為貫徹落實2014年5月在安徽召開的全國建筑業改革發展暨工程質量安全工作會議精神,按照《關于推進建筑業發展與改革的若干意見》要求,加快推進建筑市場監管信息化建設,保障全國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信息系統有效運行和基礎數據庫安全,住房城鄉建設部于2014年7月制定了《全國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信息系統基礎數據庫數據標準(試行)》和《全國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信息系統基礎數據庫管理辦法(試行)》。
通知要求,在2015年年底前完成各省市自治區的工程建設企業、注冊人員、工程項目、誠信信息等基礎數據庫建設,建立建筑市場和工程質量安全監管一體化工作平臺,動態記錄工程項目各方主體市場和現場行為,有效實現建筑市場和施工現場監管的聯動,全面實現全國建筑市場“數據一個庫、監管一張網、管理一條線”的信息化監管目標。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分3批完成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省級一體化工作平臺建設工作,計劃于2015年年底在全國全面實現建筑市場監管信息化。為確保此項工作順利實施,住房城鄉建設部要求各地結合本地監管實際需求開展建筑市場信息化建設工作,邊建設邊完善邊運用,將信息化建設成果用于本地建筑市場監管、行政審批、行政處罰、企業人員資信評估、工程建設流程規范管理、質量安全監督等方面,鼓勵地方增加監管內容和拓寬監管業務。
三、四庫一平臺建設進展情況
2014年12月8日,自四川省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信息一體化工作平臺成為首個實現與住建部全國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信息系統中央數據庫的實時對接后。2014年底北京、上海、江蘇、安徽、湖南、陜西、海南等省市陸續完成了“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一體化工作平臺通過驗收”并實現于住建部系統實時對接。
2015年7月,全國第二批10個省級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一體化工作平臺日前完成建設。至此,全國共有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實現了和住房城鄉建設部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信息系統中央數據庫的實時聯通。包括:北京、上海、江蘇、安徽、湖南、四川、陜西、海南、天津、重慶、河北、河南、山西、浙江、福建、廣東、甘肅、寧夏等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2015年年底,其余13個省(自治區)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一體化工作平臺建設工作,全面實現全國建筑市場“數據一個庫、監管一張網、管理一條線”的信息化監管目標。
四、四庫一平臺的要點
1、各省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一體化工作平臺實現企業、從業人員、工程項目、信用“四庫”一體化。
2、一體化工作平臺與住建部全國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信息系統中央數據庫的實時對接。
3、信息平臺充分擴大外部的信息交換,住建部全國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信息系統將與工商法人庫、市社保信息庫、發改委項目庫、公共信用信息庫等數據庫建立了數據交換。這樣一來,“掛證”過程中的社保數據造假、項目經歷數據造假徹底被封死。
五、四庫一平臺實現各部委互聯,構筑“天網”
2014年12月19日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文件--《精簡審批事項規范中介服務實行企業投資項目網上并聯核準制度的工作方案》,該方案提到了通過“建網”,實現“橫向聯通”和“縱向貫通”,在政府外網上部署建設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核準機關受理申請后生成的項目代碼,作為整個項目建設周期唯一的身份標識,并與社會信用體系對接。2015年8月26日在武漢召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縱向貫通工作會議,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勇在會上表示,根據國務院部署,2015年底前要實現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全國“縱向貫通”。該平臺建成后,與住建部四庫一平臺中的項目庫實現數據對接后,實現項目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過程管理。
2015年6月4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下發了“關于開展全民參保登記信息系統建設的通知”(人社廳發〔2015〕86號),通知要求:力爭2015年底前完成省級全民參保登記系統建設工作,2017年底前實現對參加全民參保登記地區的數據全覆蓋。社保數據實現全國聯網,與住建部四庫一平臺實現數據對接后,就可以用社保信息確定人員所在企業,從而可以很方便判定人員是否存在證書掛靠情況。
2015年7月8日,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頒布了“關于扎實開展國家電子招標投標試點工作的通知”(發改法規[2015]1544號),通知要求:在總結深圳市、昆明市先行先試經驗基礎上,將試點范圍擴大到浙江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甘肅省、廣州市、宜賓市,本批電子招標投標試點的期限為通知發布之日起至2016年12月30日。實現電子招投標后,相關項目信息,可以與住建部四庫平臺的項目信息進行關聯,實現全程電子化監管。
2015年8月7日,工商總局、中央編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稅務總局、質檢總局和國務院法制辦等六部門下發了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的意見》的通知(工商企注字[2015]121號),要求加快推進“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確保“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模式如期實施。自2015年10月1日起,全國各地的新設立企業、變更企業將領取由工商部門發放的加載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無需再由工商、質檢、稅務三部門分別核發不同證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將不再發放。通知要求各地建立統一登記流程、統一編碼和賦碼規則等,全面實行“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模式。“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全面實施是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也是推進市場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一步,住建部四庫一平臺的企業庫信息與之相對應。
六、主要影響
對企業資質申請的影響
建筑業企業資質的考核指標包括:企業資產、技術設備、企業主要人員、企業代表工程業績等四部分。企業資質申報中工程業績材料弄虛作假情況非常嚴重。在“四庫一平臺”建成之后,企業的工程業績不再通過企業申報資料進行審查,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將以“四庫一平臺”數據為準,只要在項目數據庫中一搜索便知曉貴企業的工程業績情況,弄虛作假基本上沒有可能,這將成為對部分企業資質申請的一個重大考驗。
對個人掛證的影響
企業申請資質需要個人資質證書,例如,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資質需要建筑工程、機電工程專業一級注冊建造師合計不少于12人,其中建筑工程專業一級注冊建造師不少于9人。如果企業申請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資質,而本單位實際工作人員不足情況下,則可能會吸納有證人員掛靠在本公司而滿足資質的要求;工程項目投標同樣也需要具有相應資質的人員。這樣就形成了建造師注冊在某單位,而本人真實工作不在該單位的情況大量出現。因為市場有需要,出現了為了專門掛證而考證的人員,一本熱門證書一年掛證費甚至高達10萬元。
在“四庫一平臺”與人社部的社保系統聯網后,社保信息作為真實工作單位的唯一依據,注冊建造師的真實所在單位通過社保信息查詢一目了然,社保又與醫療、子女教育等直接關聯,這將大大增加掛證難度。
對企業資質掛靠的影響
建筑業資質掛靠、工程層層轉包,早已是業內公開的秘密,不具備資質的企業和執業資格的人員參加重大工程建設的現象并不鮮見。而掛靠是建筑質量不合格、安全事故頻發的重要源頭之一。
掛靠現象的大量出現除市場經濟利益最大化和行業壟斷原因外,主管部門監管不力和查處難度大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四庫一平臺”的建立,使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可以通過項目招標和項目建設過程的信息提取,了解項目投標時承諾的注冊建造師、現場管理人員是否在現場,從而實現項目建設過程透明化管理,讓掛靠無處藏身。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擬通過打造“四庫一平臺”,可實現從個人執業注冊—企業資質申請—工程項目投標—工程項目建設的全過程規范化、透明化管理,努力避免個人資質和企業資質掛靠的亂象,從而讓有能力的企業和個人承擔工程項目建設的任務,為工程質量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由此可見:證書掛靠還是很容易被查出的!
六:小編的話
小編:作為環保從業者,個人建議:規范環保業市場,杜絕惡性競爭,使市場持續發展,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既不能惡意太高價格,也不能惡意競爭。身邊有朋友說:有的小企業價格太低,導致一些他們無活可干、無飯可吃!
因此,不但要靠政府部門的制度措施,也要靠廣大環保人士,靠執法者和守法者的共同努力維護市場機制,秉承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共同去創造良好的環保行業環境,這才是事關未來環保行業能否健康發展的根本所在,也是環保人士義不容辭的職責和神圣使命。只有盡快剎住和杜絕環保市場資質“借用之風”,才能使市場健康發展。
大浪淘沙!中國環保業正在處于市場環境、政府監管的大變革期,機遇與風險并存!建議大家未雨綢繆,讓自己的環保事業繼續前進!
誠信為本,相信會越來越好!
來源:環保人,中國政府網、環保部、住建部等,環保人(eppeople)整合整理編輯
2016最HOT水業環境公眾號推薦 :
★長按二維碼,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進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