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悅當選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理事長
時間:2016-11-21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易發財
導讀:11月18-19日,中國水業發展之路高峰論壇暨中國木土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換屆大會在北京的新大都飯店舉辦。在此次換屆選舉大會中,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建司原巡視員張悅當選新一屆理事長。據悉,換屆之前,水工業分會理事長是現任環保部部長陳吉寧。
11月18-19日,中國水業發展之路高峰論壇暨中國木土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換屆大會在北京的新大都飯店舉辦,會議邀請行業主管領導、院士、專家以及水工業分會下屬的給水、排水、建筑給排水、工業給排水、結構、機械、電氣等7個專業委員會,圍繞水行業領域的重點和熱點問題的創新與發展進行主題交流。
在此次換屆選舉大會中,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建司原巡視員張悅當選新一屆理事長。據悉,換屆之前,水工業分會理事長是現任環保部部長陳吉寧。
張悅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曾任住建部城鎮水務管理辦公室主任、城市建設司巡視員、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副院長等職務。長期從事城市供水、節水、污水和垃圾處理等方面的技術和行政工作。
長期以來,張悅支持并積極參與學會、協會工作,曾任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排水委員會主任、中國城鎮供水協會副理事長、中國水利學會常務理事等。2016年6月,由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提出,并由住建部研究同意,張悅被推薦位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第六屆理事會理事長候選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易、中國工程院院士彭永臻,北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執行總裁李力,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韻,清華大學教授張曉健、清華大學教授劉文君等業內人士出席會議并發言。
附:張悅部分精彩觀點一覽
我絲毫不反對因地制宜,采用合適的技術,解決我們的污泥的無害化的問題和減量化的問題。但我們也能看到,現在可能是我們欠缺一些頂層考慮,說是做肥料,名義上拉出去,結果就是這么一個結果,造成污染。
重水輕泥,是過去的一個弊端。水中污染碳氮磷,泥中資源碳氮磷,高效回收碳氮磷,好水不過副產品。目前的污水污泥治理,是把氨氮變成硝酸鹽,然后變成氮氣,只講分解,不講組合,只講無害,不講資源。我們能不能改變一下思路,進行一下顛覆?
城市河道、湖泊等水系將來肯定是建設系統水治理工作的主戰場。現在談成績總是講建了多少座污水廠、污水處理率達到多少,管道修了多長,但這些只是間接成效,而終極效果應該是水體環境的改善。許多部門都在治污,都在談減排的成績,但水環境質量沒有根本好轉。為什么?是我們把手段變成了目標,漸漸迷失了方向。
治理黑臭水體必須因地制宜,首先解決主要矛盾,不能“病急亂投醫”。截污納管是黑臭水體整治最直接有效的工程措施,也是采取其他技術措施的前提。但我國相當多城市雨污合流的截流干管已經名不副實。
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在提高,污水的水質同發達國家的區別不大。可是垃圾特性有著截然不同的區別:水分高;可降解的有機質含量高,高達50%;分類收集還待時日。前兩個特性同中國的飲食文化有著很大的關系。以上三個特點決定了我國的垃圾處理要同國外有所區別。綜合處理的方式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途徑。
國內污泥處理處置有三種思維模式:灰色、綠色、藍色。灰色思維是單一目標的孤島思維,一利百害,人天相悖,會引發串聯問題;綠色思維是多個目標的聯系思維,內外兼顧,人天相容,但產生成本問題;藍色思維是綜合目標的系統思維,使各要素之間形成串聯循環,達到人天兩利、社會自然和諧的最高境界。
壯大環保產業不僅需要政策和資本市場的支持,更需要一批優秀的“五心”企業家。第一,要充滿希望,實現環保夢想要有信心;第二,要執著、專注,做好環保事業要有恒心;第三,總要不斷探索未知,要不斷創新,得有童心;第四,做環保為行業、為社會、為家國,要付出與奉獻,承擔這份社會責任需要有善心;第五,要融入市場,謀求企業發展,做大、做強,多少得有點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