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廢進口量同比再減四成 年底將實現"洋垃圾"零進口
原標題:全國固廢進口總量同比再減四成,2020年底將實現“洋垃圾”零進口
來源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董瑞強
這場消滅“洋垃圾”的保衛戰仍在持續推進中。
1月17日,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在2020年生態環境部首場發布會上表示,2019年,生態環境部會同相關部門在2017、2018年連續兩年禁止洋垃圾入境取得明顯成效基礎上,繼續取得重大進展,順利完成2019年度改革任務目標,2019年全國固體廢物進口總量為1347.8萬噸,同比減少40.4%。
劉友賓說,2020年是禁止“洋垃圾”入境推動固廢進口管理制度改革的收官之年。生態環境部將繼續會同各有關部門和地區力爭2020年年底基本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全面完成各項改革任務。
2017年4月18日,中央深改組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國務院辦公廳于同年7月正式印發。此后,相關主管部門也多次發文要求禁止“洋垃圾”入境。
2018年底,生態環境部等四部委發布公告進一步調整了《進口固廢管理目錄》,其中廢鋼鐵、銅廢碎料、鋁廢碎料等8個品種固廢從《非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調入《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自2019年7月1日起執行。
經濟觀察網記者注意到,近年來,走私“洋垃圾”問題愈演愈烈,國內一些進口廢物加工利用企業規模小、污染重,治理設施不正常運行等環境違法行為突出,不但增加了環境負荷和消化成本,還造成了局部地區的環境污染。
劉友賓表示,去年以來,生態環境部保持高壓態勢,堅持精準調控,持續削減固體廢物進口種類和數量,切斷洋垃圾走私供需利益鏈實施三次四批目錄調整,已有56種固廢調整為禁止進口。截至目前,固廢進口種類和數量比改革前(2016年)分別下降了76%、71%。
他介紹,海關總署持續開展三輪打擊整治洋垃圾走私“藍天2019”專項行動,堅決將洋垃圾拒于國門之外。生態環境部繼續嚴格審查進口固廢申請,開展打擊進口固廢加工利用企業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組織對廢金屬、廢紙進口企業開展現場檢查,取得積極成效。
此外,劉友賓稱,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深入推進國內垃圾分類和固廢資源化利用。市場監管總局會同生態環境部制定了再生黃銅原料等三項國家標準,引導產業進口符合產品質量標準的金屬原料。以進口廢物為主營業務的骨干企業聚焦國內市場,加速布局國內廢紙回收渠道,倒逼國內再生資源行業從“小散亂”轉為規模化高質量發展。
“目前,越來越多的國際社會成員開始支持中國禁止洋垃圾進口的改革,在2019年巴塞爾公約締約方大會談判中,180多個締約方一致同意各國有權根據自身情況決定是否禁止進口廢塑料,標志著全球對加強塑料廢物管控達成共識。”他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認為,“洋垃圾”止步國門,可倒逼國內長期依賴進口固廢的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更多考慮怎樣實現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和循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