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凌
作者: 發布日期:2016-09-22
博士 三級教授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
陜西省楊凌示范區西農路22號
郵編:712100
電話:029-87092735
傳真:029-87092735
Email:QL2871@126.com
一.教育背景
邱凌,男,陜西西鄉人,博士,三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81年本科畢業于西北農學院農業機械設計制造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同年留校任教迄今。1994年碩士研究生畢業于西北農業大學農產品加工工程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2006年博士研究生畢業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態學專業,獲理學博士學位。
二.工作經歷
1981年本科畢業后留校任教迄今,現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機電學院生物質綜合利用學科團隊帶頭人,農業部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西部科學觀測實驗站站長,農業部沼氣產品及設備質量檢測中心西北工作站站長,中國沼氣學會副會長,全國沼氣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515)副主任,中國農業科學院學術委員,中國農學會秸稈資源綜合利用分會副理事長,中國農村能源協會理事,國家能源行業農村能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NEA/TC8)委員,全國愛國衛生專家委員會農村改水改廁分委會委員,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質量督導員和高級考評員,陜西省農村能源協會副會長,陜西省農村沼氣培訓學校校長,陜西省環保自愿者協會副會長,陜西省環境咨詢委員會委員等職。
三.研究方向
生物質厭氧消化、熱解干餾、區域供熱、現代生態農業工程與技術。
四.開設課程
本科生《生物能源工程與技術研討》;碩士、博士研究生《生物能源工程與技術》、《生物環境工程與技術》、《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研討》、《農業機械裝備研討-沼氣工程裝備專題》;博士研究生《農業工程專論-生物能源專題》、《農業工程專業研討-生物能源專題》、《植物資源能源化利用》等課程教學。目前已培養碩士研究生31名,博士研究生5名;在讀碩士研究生21名,博士研究生9名。
五. 學術成果及代表性文章
1985年至今,一直致力于現代生物質能源工程與技術、農業生物環境工程與技術、農業生態工程與技術研究與實踐。先后主持完成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農村生物質能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撬裝式沼氣池成套裝備開發(2006BAJ04B02)”、“西部農村中學生態校園創新工程關鍵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沼氣工程優化與標準化模式研究(2007BAK31B01)”、 “西北地區農村沼氣科技創新與示范基地建設(2010-120)”、 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高效專利沼氣池與能源生態模式研究與推廣(2002EC000397)”、科技部公益性基金項目“沼液沼渣農用安全指標檢測與評價(2005DIB3J030)”、教育部科技項目“新農村衛生新校園工程建設標準及效益研究(2006-291)”、農業部農村能源項目“高氮原料厭氧消化碳氮耦合優質高產工藝與技術研究”等國家和部省級科研課題研究工作。目前正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生物炭介導的厭氧消化解擬增效特性及其機理研究”(51576167),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秸稈-光熱耦合區域供熱技術與系統研究(201503135-18)”、農業部農村能源科技專項“沼氣智慧農業重點模式篩選與機制研究”、農業部農業生態環境專項“現代生態農業基地農業清潔生產技術試驗示范(2110402-7)”、陜西省農業專項“生物質干餾炭氣液油聯產與高值利用新技術研究示范(2015-136)”。
1999年“沼氣池氣動攪拌裝置|”獲陜西省專利一等獎(第1完成人);2002年“渭北旱塬生態果園建設技術推廣”獲陜西省農業技術推廣成果二等獎(第1完成人);2003年“沼氣池氣動攪拌裝置研究與示范”獲陜西省科學技術三等獎(第1完成人);2003年“黃土臺原區糧食高產型農業綜合發展研究”獲陜西省科學技術二等獎(第9完成人);2003年“農村能源工程學”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6完成人);2006年“新型高效沼氣池和應用模式研究與推廣” 陜西省農業技術推廣成果一等獎(第1完成人);2007年“以沼氣為紐帶的生態農業模式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獲陜西省科學技術二等獎(第2完成人);2011年“旋動式高效沼氣池及農牧復合能源生態模式研究與推廣”獲國家能源科技進步三等獎(第1完成人),2012年“旋動式太陽能沼氣系統關鍵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獲陜西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第1完成人);2012年“沼肥生產與應用技術集成研究及推廣”獲陜西省農業技術推廣成果二等獎(第1完成人)。
1999年“沼氣池氣動攪拌裝置” 獲中國實用新型專利(第1完成人);2006年“帶沼液沖廁裝置的旋動式玻璃鋼沼氣罐”和“一種能自動脫水脫硫的玻璃鋼沼氣罐頂”分獲中國實用新型專利(第1完成人);2010年“雙級調壓水壓式沼氣池” 獲中國實用新型專利(第1完成人);2011年“自流式糞污稀稠分流裝置”(第1完成人)獲中國實用新型專利;2014年“一種厭氧消化產沼氣潛力測定裝置”(第1完成人)獲中國實用新型專利;2016年“三維電極光電微生物燃料電池反應器”、“ 一種利用太陽池進保溫的厭氧發酵罐裝置”、“ 一種風光熱耦合熱解反應裝置”分別獲中國實用新型專利。
2008年研發完成農業行業標準“農村沼氣一池三改技術規范”;2010年研發完成農業行業標準“沼氣物管員”(第1完成人)和陜西省地方標準 “農村中小型畜禽養殖場沼氣工程設計規范”(第1完成人)、“農村中小型畜禽養殖場沼氣工程建設規范”(第1完成人)、“農村中小型畜禽養殖場沼氣工程管理規范”(第1完成人);2011年研發完成農業行業標準“沼肥施用技術規范”(第2完成人);2011年研發完成農業行業標準“戶用沼氣池運行維護規范”(第1完成人)、“戶用沼氣池材料技術條件”(第1完成人)、“戶用農村能源生態工程西北模式設計施工與使用規范”(第1完成人);2011年研發完成國家標準 “戶用沼氣池設計規范”(第3完成人)、“戶用沼氣池施工操作規程”(第3完成人)、“戶用沼氣池質量檢查驗收規范”(第3完成人)。
近年來,在《Ecological Engineering》、《Frequencies Environmental Bulletin》、《Nature Environment and Pollution Technology》、《Applied Mechanical and Mocherials》、《農業工程學報》、《農業機械學報》、《農業環境科學學報》等刊物上發表論文130余篇,SCI/EI收錄論文30篇。
1990年研發出版“沼氣發酵與綜合利用”專著(第1完成人);1993年研發出版“生物質能轉換技術”專著(第1完成人);1997年研發出版“沼氣與庭園生態農業”專著(第1完成人);1998年研發出版“農村沼氣工程理論與實踐”專著(第1完成人);1999年研發出版“農村能源工程學”專著(第3完成人);2004年主編出版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材“沼氣生產工(上、下冊)”(第1完成人);2007年研發出版“庭園沼氣高效生產與利用”專著(第1完成人);2008年副主編出版“生態校園典型模式案例解析”專著(第3完成人);2009年參與研發出版“農村沼氣建設管理實踐與研究”專著;2012年主編出版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材“沼氣物管員(高級工)”(第1完成人)和副主編出版“陜西農村能源60年”專著(第3完成人);2013年主編出版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材“沼氣物管員(技師)”(第1完成人);2014年主編出版農業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規劃教材“沼氣生產工”(第1完成人)和“沼氣技術手冊-戶用沼氣篇”(第1完成人);2015年主編出版農業部生態文明建設叢書“沼肥綜合利用技術手冊”、 參編“中國現代生態農業建設方略”專著;2016年主編出版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材“沼氣物管員(高級技師)”(第1完成人)。
注重學科基礎和示范應用相結合,將科研成果及時應用于生產實踐,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生態、環境和社會綜合效益,多次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2003年獲“全國農村改水改廁先進工作者”、2004年“全國農村能源建設先進個人”、2005年獲“陜西省環保貢獻獎先進個人”、2006年獲“全國農業職業技能開發先進工作者”、2007年獲“全國農業科技推廣標兵”、2011年獲“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農業技術推廣貢獻獎”、 2012年獲“陜西省農村沼氣建設先進工作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