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水務論壇排水管理創新與實踐分論壇看點
11月18日,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水務論壇在廣州白云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幕!在以“灣區排水管理創新與實踐”為主題的分論壇上,100余名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與地區排的水行業專家與會,以現代化發展視角從管理創新、提質增效、新技術應用等多重緯度,積極分享所在城市排水實踐領域探索經驗,共同尋求促進排水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新思路。
城市排水運維實現現代化跨越式發展,離不開管理模式的現代化。在告別刀耕火種的傳統運維方式之后,粵港澳大灣區各水務企業都在積極探索管理模式新突破。圍繞“城市排水管理模式創新”的主題,廣州、佛山、肇慶三地的排水企業骨干力量依次分享了各自城市排水管理創新經驗。
▲廣州水投集團廣州排水公司趙晶作《兩化融合驅動廣州排水精細化管理》主題分享。
近年來,廣州水投集團在信息化、工業化兩化融合驅動排水管理精細化的做法。精細化管理背后不光要補充設施短板,更要補充管理短板,現代化排水運維的核心是管理和創新,廣州水投集團廣州排水公司目前正是以“小切口、大治理”思路開展排水管理精細化的落地,為粵港澳大灣區排水產業提供可模仿、可復制的“廣州經驗”。
▲佛山水業股份有限公司韋增祥作《佛山市高明區排水管網信息化和智能化運營管理規劃與實踐》主題分享。
信息化技術要如何助力排水運維管理?韋增祥闡述了佛山在實現排水管理信息化方面的探索經驗。他表示,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方式,高明區逐步探索已建立起排水管網信息化和智能化運營管理平臺,實現了排水資產管理可視化、排水設施監測同步化、排水設施管養流程電子化、排水監督考核透明化和排水防澇調度科學化。
▲肇慶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韓建博作《肇慶市排水體制創新探索與實踐》主旨分享。
韓建博從排水管理體制的延承和現狀、污水管網改造工程概況及黑臭水體治理創新要素等方面闡述了肇慶市排水體制創新探索之路。關于黑臭水體治理,他提出要加強規劃,提升流域管理;多方籌措,解決黑臭水體治理的資金需求;正本清源,逐步將雨污分流進行到底,最終實現城市建設與生產經營進一步擴大雙贏局面。
污水系統提質增效是當前推動城市水環境提升的重點工作,如何有效開展提質增效工作,切實提升管網運行效率是業內關注的熱點。分論壇上,深圳、東莞、惠州三地專家帶來他們實踐探索的有益經驗。
▲深圳水務(集團)有限公司謝祥威作《深圳市排水系統提質增效工作分享》主題分享。
謝祥威深入闡述深圳排水系統提質增效工作做法,引發現場熱議。他指出深圳在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工作的基礎上,逐步實現了降水位、提濃度、提標準,全要素調度,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要取得持續有效成果,不同地區開展提質增效工作,一定要遵循因地制宜、多方協作、建管一體的原則。
▲東莞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周政杰做《東莞市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工作分享》主題分享。
從東莞目前提質增效面臨的4個問題出發,周政杰提出,要堅持問題導向,建立以污水提質增效為目標的考核評價機制;要建管并重,統一建設運營主體;要實現河道、泵池和管道水位三降低,這是提質增效的前提;要轉變思維,管網考評由“工程建設”轉向“建管運維”。
▲惠州市排水管理中心陳有秋做《惠州城市排水系統提質增效主要做法及措施》主題分享。
正在推進機制改革的惠州,也狠抓提質增效不放松,陳有秋全面系統介紹了惠州在排水管理與提質增效方面的主要做法。他表示,惠州從開展家底普查、夯實基礎工作、綜合管網整治建議等方面著手,持續加大提質增效工作推進,但也存在普查未全覆蓋、老城區排水設施等其他城市同樣面臨的問題亟待解決。
近年來,大灣區各城市都在積極探索排水管理實踐技術。分論壇上,珠海、江門、中山三地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圍繞排水管道養護實踐中新技術應用實效展開了深入交流。
▲珠海水務環境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鄒秋云做《城市水環境治理對策分析》主題分享。
以白石涌治理為例,鄒秋云全面介紹了在小流域綜合治理方面實踐經驗。他表示,珠海以科學分析手段為基礎,對管網存在的問題精細分類施策,采用先進非開挖修復技術,同時注重提高管網養護水平,最終取得了白石涌治理的顯著成果。
▲江門公用水務環境股份有限公司劉金華做《地理信息系統(GIS)在城市排水管網中的應用》主題分享。
GIS系統在城市市政管理領域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劉金華就如何將GIS技術應用到排水管網中,實現對排水管網的動態維護和管理展開了詳細分享。他指出,信息化管理取代人工管理是未來排水管網管理的必然趨勢,GIS技術應用未來趨勢將是實現管線點線數自動三維建模、疊加道路和建筑物等三維模型、三維瀏覽管線數據的任意角度、還原管網地下場景等四大方面。
▲中山市公用水務有限公司林思明做《污水管網運維的幾點思考與感悟》。
污水收集系統是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的核心,如何建立穩定有效的“廠網一體化”管理模式是關鍵。分享中,林思明表示,污水管網運維真正做好,要以服務民生、造福百姓為目的,要實現政府監管、企業運維、專業維護、智慧管理、系統管理、聯調聯動,更要健全法規、加強執法,實現全民參與、獎懲分明。
提質增效是粵港澳大灣區排水管理創新與實踐的重中之重,三篇優秀論文案例分別從提質增效案例、思路和潛力等不同方面,對排水系統提質增效工作的先進經驗、方法和措施進行了深入研究,為排水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廣州水投集團廣州排水公司陳君翰分享優秀論文《廣州市獵德污水處理系統“一廠一策”系統化整治案例》。
近年來,廣州提質增效工作效果顯著。其中獵德污水處理系統提質增效案例在2019年全國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工作會議上,被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確定為全國水環境提質增效的三個典型案例之一,在全國推廣。現場,陳君翰深入闡述了獵德污水系統提質增效做法,從“借助水量平衡分析,確定系統治理思路”、“專業化運維管理,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結合系統區域特征,科學摸查擠排外水”、“敢于暴露問題,立行立改”、“從系統出發,排水設施一體化管理”及“持之以恒,提質增效不動搖”等六個方面向與會專家分享了“廣州做法”。
▲珠海水務環境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陳澤鑫分享優秀論文成果《珠海市橫琴區污水系統病害分析及提質增效的思路》。
就污水系統存在嚴重病害情況下如何開展提質增效,陳澤鑫全面闡述了珠海市橫琴新區攻克實踐難題的做法。他表示,從污水系統病害治理角度,圍繞“源頭管控、過程修復、末端調度”三個方面提出了源頭管控、過程修復、末端調度三個提質增效思路,為嚴重病害情況開展提質增效指明了正確方向。
▲東莞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戴永康分享優秀論文成果《東莞市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潛力分析》。
戴永康從污水處理提標改造潛力分析、污水處理提質增效效益分析和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側重點分析三方面,全面呈現了東莞深入推進提質增效工作中確定提質增效的潛力、效益和側重點的思路。如何進一步實現提質增效成效最大化,他建議從雨污分流、廠網一體化、海綿城市建設三大方向發力,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最大化。
以實現共享互助、互利共贏為目標,粵港澳大灣區水務企業攜手共進,共商排水創新實踐,共謀排水未來發展,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排水事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