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下午,在2021新京智庫春季峰會“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企業何為”主題論壇上,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原環境保護部總工程師楊朝飛表示,節約資源就是最好的環境保護。
節約資源、能源就是減少污染物排放
楊朝飛表示,大氣污染防治和碳減排的關系其實非常密切,而工業污染防治又是大氣污染防治的關鍵。這就需要地方政府著力做好幾個方面的工作,比如推進工業污染源全部達標,將煙氣在線檢測數據作為執法依據。加大超標處罰和聯合懲戒力度,未達標排放的企業,一律依法停產整治。建立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制度。對于高耗能行業如鋼鐵業,要實行超低排放改造,強化鋼鐵、建材、有色、火電、焦化、鑄造等重點行業及燃煤鍋爐無組織排放的排查及管控。
楊朝飛表示,北方區域的清潔取暖全面改造也是重點。這需要北方區域的地方政府從實際出發,在確保民眾安全取暖過冬的前提下,集中推進散煤治理,因為散煤是很大的污染源。通過近年來的努力,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基本完成了冬季取暖用散煤的替代,該區域今后就不能再直接使用散燒煤取暖了。對目前仍不具備清潔能源替代能力的山區,還要積極推廣潔凈煤。同時,要加強煤質的監管工作,打擊銷售使用劣質煤的行為。
與此同時,節約資源、能源,就可以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比節能,可以減少碳排放,加快碳中和,可以有效保護大氣環境,促進溫室氣體與污染物的協同減排,是源頭減排的重要措施。“從這個角度而言,污染防治與碳減排密切相關”,楊朝飛介紹說。
碳達峰、碳中和將會帶來很多變化
楊朝飛預測,碳達峰、碳中和將會給生產、消費各個領域帶來很多的變化。比如,能源產業消費和區域的結構將發生重大調整。綠色建筑將更加被重視,從而減少建筑物碳排放。光伏風電效率將會大為提升,技術升級換代也將加速。
楊朝飛介紹,這些變化還包括,儲能的能力將會增強,而且規模將會擴大。因為晚上的電在很多地方都有多余,把晚上多余的電存儲起來;在電力使用高峰的白天就可以把儲存起來的電拿來用。“這個對節能減排都非常重要”。
與此同時,運輸領域也將加快電氣化的進程,新能源車的使用量將快速增加。工業節能將會加速推進,高能耗的行業將會迎來深度技術創新。如果這些行業再不技術創新,會因為不能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而萎縮。電力行業將開啟低碳、脫碳的發展進程。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企業應有更大作為
楊朝飛表示,“十四五”將是我國實現碳達峰目標的關鍵期、窗口期。在“十三五”時期,我國政府對碳減排沒有做明確規定,但在“十四五”時期,政府把碳減排作為發展的一項約束性指標。這就要求我們需要構建一個清潔、低碳的能源體系。
楊朝飛表示,企業也是碳減排的重要單元。楊朝飛呼吁,在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兩個目標中,企業應該有更大作為。企業要遵紀守法、達標排放、杜絕偷排。今年“兩會”期間,生態環境部在河北唐山查出一些鋼鐵企業存在偷排行為,最后都關停了。
企業也要制定相應的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計劃,降低單位產值碳排放量和排放總量。這就要求企業要主動升級,加快設備的更新換代。
同時,企業要降低環境風險,做好應急預案。企業千萬不能發生重大的安全生產事故,一旦發生事故,即便是有再好的發展前景也可能因此而“自毀前程”。
楊朝飛認為,在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歷史進程中,企業需要不斷增強社會責任意識,提高自主治污、減碳的積極性。努力做到自覺環保、自行監測、自曝信息、自律行為、自證守法、自樹形象。
新京報記者肖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