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立雅高層首次回應并購蘇伊士

威立雅官方近日首次向媒體回應,經歷一年多,全球最大的環境企業威立雅收購全球第二大環境企業蘇伊士終于有了明確進展,預計會在今年末或明年初完成此次合并交易。
記者近日采訪威立雅全球高級副總裁、亞洲區董事長、中國區董事長馬凱。馬凱介紹說,這是全球環境領域迄今最大的一筆交易,威立雅的營業額是270億歐元,再加上并購的蘇伊士營業額100億歐元,合并后公司的總營業額將會達到370億歐元。
全球環境領域最大收購
記者從威立雅了解到,2021年6月29日,由法國投資基金Meridiam、私募股權公司GIP和法國國有投資銀行CDC/人壽保險公司CNP Assurances組成以法國投資者為主的聯合體,已向威立雅和蘇伊士提交了
最終具有約束力的購買承諾,將以104億歐元的價格購買新蘇伊士。該估值包括2021財年末可能追加支付的3億歐元。聯合體正式承諾將維持所有就業崗位和社會福利,以及控股期限。
該收購要約于2021年6月29日獲蘇伊士和威立雅董事會的批準,使威立雅能夠提高對其尚未持有的蘇伊士股份的公開收購價格至每股20.5歐元,包含股息。
威立雅方面將保留蘇伊士近100億歐元的營收,包括自去年秋季以來被認定為“戰略性”的所有資產,用于其打造生態轉型世界冠軍的計劃,特別是在英國、西班牙、美國、拉丁美洲、澳大利亞的業務,以及蘇伊士水務技術服務業務。
記者連線采訪時,馬凱詳細介紹了收購的相關情況。馬凱表示,這次交易不僅僅是在規模上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交易后能夠形成合力,更好應對全球生態轉型。這次交易有三個比較重要的方面:一是合并之后能夠使威立雅更加有效的投資,更好地進行環保方面的創新;二是更好地整合人才和資源,交易不僅僅是做加法,更多的是做乘法,能夠找到更加有效的環保解決方案;三是合并能夠促進威立雅與當地監管者加強在綠色發展尤其碳減排方面的交流與溝通。
收購后,蘇伊士將分成兩部分
生態轉型是威立雅新的戰略方向。
采訪中,馬凱向記者梳理了并購的關鍵時間點,2020年7月份,蘇伊士公司的最大股東Engie希望出售它所持有的蘇伊士股權。威立雅董事長本著希望打造一個環保方面的領導企業的愿景,對出售非常感興趣。到2020年10月5日,Engie向威立雅出售了它所持有的蘇伊士29.9%股權。今年4月12日,威立雅、Engie和法國政府之間達成一項協議,將原蘇伊士拆分成兩個部分:其中一部分營收100億歐元,將出售給威立雅;還有一部分營收約70億歐元左右,這部分將成為新蘇伊士。這個協定在5月14日簽署的備忘錄當中得到體現,并且在6月30日蘇伊士股東大會上也得到了確認,是一個有約束力的要約。
記者注意到,在水處理方面,蘇伊士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所有水處理業務,無論是市政還是工業水項目都不在此次合并的范疇內。馬凱解釋說,威立雅原本的合并計劃是出于監管和反壟斷的規定要求,希望僅保留蘇伊士在法國的水務業務。但合并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威立雅在過程當中也做了很多妥協,比如在原計劃保留蘇伊士在法國水務業務的基礎上,還給新蘇伊士留下了其在非洲、印度的業務,和其在中國的水務業務。
作為威立雅亞洲區董事長,馬凱表示,我們本來是希望能夠獲得它在亞洲的所有業務從而形成合力,但是實際上這是一個和蘇伊士管理層談判的結果。
收購后,蘇伊士將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并入威立雅,保留下來的新蘇伊士將擁有近70億歐元的營收,其中包括蘇伊士在法國的水務與回收再生業務,在意大利、中歐、非洲(包括摩洛哥)、中亞、印度、中國和澳大利亞的國際資產,以及全球數字和環境業務,使其能夠在法國和國際上保持增長前景和創新能力。
過去不到5年時間,在中國營收翻了一番
進入中國30多年的威立雅密切關注中國在氣候變化、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領域的政策,馬凱說,中國現在更多的是發展低碳和循環經濟,對我們來說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我們希望合并能夠將兩家公司的優勢互補,更好地支持中國發展綠色經濟,更好地協助各個產業實現生態轉型。同時,這次合并也能夠更好地促進威立雅實現自身設定的“影響2023”這一戰略目標。
馬凱表示,中國對于威立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不僅僅因為這是規模比較大的市場,更重要的是市場增速非常可觀。在過去不到5年的時間內,我們的營收翻了一番,這也得益于威立雅持續不懈地和中國工業和市政伙伴,在生態轉型方面的合作。我們未來的戰略是繼續這種快速的發展勢頭。馬凱說,“我們認為中國龐大的市場可以更好地激發威立雅的創新能力,甚至可以幫助我們把在中國的一些好的做法傳遞到威立雅在全球的其他地方。當然,這是一個雙向過程,也會把很多威立雅在其他國家的好的做法傳遞到國內。”
馬凱對中國將在2030年至2060年30年時間,完成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目標表示敬佩,他給了個數據:法國1991年碳排放達到峰值,2050年將實現碳中和,其中經歷了59年。所以30年時間,是非常大的挑戰。
但他表示,“這對威立雅來說是機遇,我們有很多解決方案。威立雅認為能源、工業尤其是重工業,交通和建筑都是碳排放的關鍵領域,所以這些領域應該向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轉型。在過去,威立雅的環境服務更多專注于環保合規,未來將更加側重生態轉型和生態保護方面。威立雅參與并提供解決方案的領域包括工業和建筑的能效提升,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質能、廢棄物能源再生等,在運營場所安裝光伏組件,生物燃料的生產余熱回收、材料回收比如電動車電池和塑料回收,還有二氧化碳捕集等。”
在中國,2020年威立雅的能源業務減少了將近19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廢棄物處理業務則避免排放了將近40萬噸二氧化碳。比如在海南海口和新疆烏魯木齊的污水處理廠,從污泥中回收能源;在黑龍江省的克東縣,利用生物質在冬季為當地居民提供熱能供暖;在浙江省,則管理一家PET回收塑料工廠;在北京,負責燕山石化的整個水循環,減少淡水消耗。
目前,威立雅CCUS在亞洲的旗艦項目在印度,除了碳捕集,還向當地市場出售碳產品。威立雅認為碳捕集重要,但碳的價值化利用更重要。馬凱介紹說,“最近我們和法國道達爾能源進行合作,利用二氧化碳促進微藻種植,長期目標就是能夠生產下一代的生物燃料。我們可以使用這種技術進行更可持續的綠色發展。”
沿著綠色低碳的方向探索新業務
有著170年歷史的威立雅,進入中國30多年,雖然其水務業務在中國備受關注,但威立雅實際上是三足鼎立,實施水、廢棄物和能源管理領域的解決方案,通過三大互補的業務領域,威立雅緊緊圍繞資源,幫助獲得資源、保護資源并補充資源,這也是威立雅一直倡導的“資源再生,生生不息”的價值觀。
現在,威立雅希望借助此次轟動全球的合并,作“生態轉型的世界冠軍”。
威立雅到底是一家什么公司?從“資源再生、生生不息”到生態轉型,顯然,威立雅已經不太像一個單純的環境公司,說威立雅是一家將環境作為底層支撐、作為根基的公司似乎更為確切,從1853年成立以來,威立雅不斷沿著綠色低碳的方向探索新業務,進入新領域。如在亞洲地區的生物轉化技術,從餐廚垃圾培養出昆蟲,再從昆蟲中提取營養,做蛋白劑,向食品、農業方向發展等。
威立雅中國區一位高管補充說,威立雅已逐漸轉變成資源整合管理者,能源再利用、資源轉能、循環經濟、廢物轉化成新材料;現在又延伸到生態轉型,主要是在碳方面,首先是發展新能源從源頭閉碳,運營過程中的技術和末端再利用是減碳,還有直接的碳回收業務等,這都是威立雅的新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