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圣哲簡介:
聶圣哲,男,1965年出生于安徽休寧,1985年參加工作,畢業于四川大學化學系,現任四川大學蘇州研究院執行院長、長江平民教育基金會主席、學術季刊《中華藝術論叢》編委會主任。
個人經歷:
1965年生于安徽休寧。1981年,就讀于四川大學化學系。1985年考取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但放棄攻讀碩士學位的機會,并任教于安徽大學和中國科技大學。1988年在任教期間,因表現尤為突出,于23歲之際被破格晉升為副研究員,后赴美國求學攻讀博士課程,但最終未獲得學位。
1997年出任美國聯邦德勝公司在中國蘇州工業園區設立的全資子公司德勝(蘇州)洋樓總監一職至今,并創建了著名的德勝管理體系。2004年出任長江平民教育基金會主席。2007年出任四川大學蘇州研究院執行院長。
聶圣哲閱歷豐富,曾在美國泰森公司任常務副總裁兼亞洲部總裁。其間,在好萊塢短期工作,參加過幾部電影的現場拍攝及剪輯,F兼任美國聯邦德勝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德勝(蘇州)洋樓有限公司總監。

主要成就:
創德勝-魯班木工學校、休寧德勝平民學校、開中國平民教育先河。 平民教育先驅
創出“匠士學位” 工匠精神首提者。
什么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在制作或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的態度與品質,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
“工匠精神”對于個人,是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務實肯干、堅持不懈、精雕細琢的敬業精神;對于企業,是守專長、制精品、創技術、建標準,持之以恒、精益求精、開拓創新的企業文化;對于社會,是講合作、守契約、重誠信、促和諧,分工合作、協作共贏、完美向上的社會風氣。
什么是中國精造?
中國精造,這一概念最早由聶圣哲提出,由于“學徒制”的消亡,使得中國缺乏一大批擁有手藝、創造力的技術工人。在這種品質得不到保證的情況下,“中國制造”這塊招牌便缺乏含金量,是中國制造的升級版。
2018年10月24日,李克強總理在中國工會全國代表大會上說,“中國制造”要盡早變為“中國精造”。
什么是養活教育思想?
聶圣哲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基礎上,創立“養活教育思想”,即教孩子做不會做的事情,逼迫孩子做(不斷改善)會做的事情,為孩子盡早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什么是匠士學位?
“匠士”學位是聶先生的創造,“匠”代表一種嫻熟的職業技能,一種謀生能力;“士”代表一個人的文明修養,代表一種現代的職業精神,一種人生信念——終生信奉并恪守“誠實、勤勞、有愛心、不走捷徑”的價值觀。“匠士”的創立,標志著世界教育史上首次誕生了職業教育學位。
來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0421171189399861&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