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全國最大規模的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示范基地──自然資源部天津臨港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示范基地項目一期目前已基本具備投用條件,力爭年底正式投產。
該項目在一期中試實驗區完成全部驗收工作基礎上,正在加緊建設中試實驗區配套設施,完善中試平臺功能。建成后將為突破海水淡化自主核心技術裝備瓶頸,提升天津海水淡化科技創新水平,打通我國海水淡化自主技術裝備從研制到大規模工程應用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中試平臺支撐。
自然資源部天津臨港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示范基地位于天津港保稅區臨港片區靠近海灣的一側。基地總投資約19.6億元,總建筑面積約20萬平方米,分為科研辦公區和中試實驗區,配套建設600平方米海水取水泵站。項目規劃分兩期實施,一期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先期啟動7萬平方米的中試實驗區、配套工程和海水取水泵站建設,形成主體功能。
自然資源部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所長阮國嶺介紹,隨著中試實驗區建設推進,該基地同步開展了研發平臺、實驗裝備、檢測系統、中試生產線建設。目前,該基地正在進行15000噸/年新型綠色海水處理藥劑和海水淡化專用藥劑中試生產線的安裝、海水淡化一體化裝備智能制造實驗室建設;進行兩套高性能反滲透/納濾膜的連續生產線及兩套PTFE膜生產線的安裝調試;完善海水淡化熱法、膜法各實驗測試檢測平臺,使其具備承擔關鍵材料、裝備、設備實驗測試條件,形成公共服務能力,并且在臨港基地籌劃建設1萬噸海水淡化實驗平臺。
與此同時,依托該示范基地建設的“新型海水淡化裝備創新孵化平臺”,日前通過自然資源部組織的總驗收。該平臺是國內首個集研發、測試、檢測、驗證于一體的海水淡化創新孵化系統,已建成基于太陽能光熱、多能互補、LNG冷能等新能源海水淡化,以及板式蒸餾、膜蒸餾、新型預處理、產品檢測等7個淡化新裝備研發與測試系統,可為海水淡化新裝備的設計研發、制造安裝、測試評價、產品定型等提供全流程平臺支持和創新服務,助力全國優勢產業資源在臨港區域聚集。
“在臨港示范基地建設過程中,我們發起成立了全國首家海水淡化產業與人才聯盟,目前聯盟成員單位已達到53家,涵蓋科技研發、裝備制造、工程總包等全產業鏈條。此外,還牽頭編制了4項國家和地方產業規劃,研制國家和行業標準20余項;成立專業委員會,引入專業人才500余人,帶動120余家中小企業發展;攻克技術難點數十項,并開展多項融通創新示范項目,吸引各類投資近40億元。”阮國嶺表示,下一步將依托臨港示范基地,加快推動臨港10萬噸海水淡化試驗場建設,進行海水淡化產業技術的規模驗證,打造成套裝備全球標桿。
【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