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推進危險廢物事中事后監管法治化、制度化、規范化——用“閉環”管住危廢之“危”
有毒、腐蝕、易燃、感染、化學反應……具有這些危險特性的固體廢物,被歸類為“危險廢物”(簡稱危廢)。保護生態環境安全,加強危廢監管是重中之重。
據統計,2021年我省產生危廢451.12萬噸,是全國較大危廢市場之一。有效提升危廢監管水平,考驗我省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能力。
11月18日,《湖南省危險廢物事中事后監管工作實施方案(試行)》(簡稱《方案》)正式印發。“推進事中事后監管法治化、制度化、規范化,補齊了我省危廢監管‘短板’,初步形成監管‘閉環’。”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表示。
“從哪來到哪去”——全流程監管
《方案》規定,今后,全省行政區域內,危廢(含醫療廢物)產生單位、利用單位、處置單位、收集單位、豁免處理單位、點對點利用單位、自行利用處置單位等全部納入規范化、精細化全過程監管。
其中,產生單位要向所在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申報危廢的種類、產生量、流向貯存、利用、處置等有關資料,根據危廢管理臺賬記錄、歸納、總結申報期內危廢有關情況,并于每年3月31日前填報當年度危廢管理計劃。
經營單位應于每年1月31日前,在湖南省固體廢物管理信息平臺完成上年度經營情況報告。危廢經營許可審批部門在經營單位許可正式證期滿前6個月內,對其經營情況展開評估,包括持證期間危廢貯存、轉移、利用、處置情況,二次固廢產生情況,污染防治設施運行情況,相關管理制度執行情況,處置利用設施負荷率、轉入危廢處理率等。
針對危廢跨省轉移,省內生態環境部門將按批次對實際轉移危廢類別、成分、數量、重點重金屬含量以及相關污染防治等情況進行抽查。
織就“一張網”——實現信息化監管
“‘一張網’基本建成,支撐了危廢日常監管能力大跨越。”省生態環境廳固體廢物與化學品處負責人介紹,目前,危廢從產生申報、轉移聯單到管理計劃、跨省商請等現有業務全部可實現網上辦理,信息化技術使危廢全覆蓋、全流程監管成為現實。
《方案》規定,全省涉危險廢物單位監管等級劃分為一級重點監管單位、一級一般監管單位、二級監管單位、三級監管單位。
其中,一級監管單位應每日在湖南省固體廢物管理信息平臺中錄入危廢產生、貯存、轉移、經營等有關臺賬信息,并力爭今年底全面使用電子標簽,在涉危廢關鍵點位安裝智能磅秤、視頻監控設施等,實現危廢全過程信息化追溯。
二級、三級監管單位則根據危廢產生規律,在湖南省固體廢物管理信息平臺中錄入危廢產生、貯存、轉移、經營等有關臺賬信息,2024年底前實現電子標簽使用全覆蓋。
事中事后監管——結果要“見真章”
按照《方案》,今后,將把市州生態環境部門落實危廢事中事后監管職責情況,納入污染防治攻堅戰績效考核、市州生態環境部門領導班子年度考核、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評估等考核督查范圍。
對于涉危廢企業,連續3年規范化環境管理評估分高于90分且未發生突發環境事件和環境違法行為的一級、二級監管單位,連續2年規范化環境管理評估分高于90分且未發生突發環境事件和環境違法行為的三級監管單位,納入監管“白名單”管理,經營許可證換發時免除現場核查環節,危廢跨省轉移審批免除市州意見征詢環節。
來源:華聲在線
作者:彭雅惠 李果
編輯:吳佳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