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臺資訊

如今美麗的亞龍溪。吉陽區治水辦公室供圖。
人民網三亞1月17日電 (樊歡迪 實習生 林書雄 )水清岸綠的亞龍溪環繞網紅博后村,為鄉村文旅產業注入活力;大茅河滋潤田間地頭的休閑采摘園,為大茅村獲評2022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添加生態分……擁有32條河流、26宗湖泊(含山塘水庫)的三亞市吉陽區近年通過治水、凈水、管水等系列措施做好“水文章”,實現吉陽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水到渠成”。
治水:32條河26宗湖泊“一河一策”精準治河 恢復河湖生態環境
打開吉陽區地圖,32條河26宗湖泊交織分布各處,有的穿越三亞市中心,有的流淌山澗雨林……源源碧水穿行城、村、田、渠,河湖兩岸的翠色綿延接力,構筑起一幅河湖秀水長清、群眾安居樂業的吉陽生態畫卷。
撈垃圾、拆除堵塞河道的違法建筑、河道兩岸種上果樹……三亞市吉陽區大茅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高正才見證了大茅河整治的全過程。他說,沒治理以前,河道被垃圾堵塞,污水橫流,甚至溢出河道,將兩岸的農田淹了;治理以后,河道干凈了,兩岸種植的果樹添綠添景,未來還能增收“添財”,兩岸農田也不會荒廢了。
“原來溪里的螺都沒人敢吃,治理以后的亞龍溪水質好了,村民們如今都敢下溪抓魚蝦了!”三亞市吉陽區博后村黨總支部書記蘇少洪漫步河清岸綠的亞龍溪時,對“治水”帶來的好處,有著與高正才一樣的感同身受。
截至目前,吉陽區通過開展聯合工作督查,拆除河道違法建筑面積約986㎡總計19處,拆除攔河圍堰2處,清理河岸垃圾651噸,清理水浮蓮約61畝……三亞市吉陽區副區長吳淑僑介紹,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實現了轄區河湖常態化保潔,消除河湖存量垃圾的同時,及時清理新生垃圾,保持水體清澈干凈。
據悉,吉陽區成立了治水工作領導小組,并針對不同河湖的污染程度、生態影響及脆弱程度各類問題,創建了河湖分級名錄,建立32條河流的“一河一策”,26宗湖泊(含山塘水庫)的“一湖一策”,全面推動河湖長制從“見行動”到“見成效”,河湖面貌得到持續改善。
根據《三亞市吉陽區治水攻堅工作方案》及相關要求,吉陽區結合“查堵點、破難題、促發展”活動,建立了三亞市吉陽區“六水共治”重點項目統計表,有序推進“六水共治”治水項目建設。經過持續的排查與整治,吉陽區轄區內的三亞東河臨春橋、白鷺公園西邊小橋、潮見橋、青梅港、白水溪、安羅橋、臘尾水庫、坡頂水庫8個地表水水質均達標。

如今美麗的亞龍溪。吉陽區治水辦公室供圖。
管水:多級河長一年巡河1.6萬余次 守護水清河暢
打撈水面漂浮物、清理河岸垃圾、防溺水安全提醒……三亞繁星義工社社長李敏是吉陽區一位擁有著三年“管河”經驗的民間河長,負責的是三亞河河道。
“工作環境變美了,工作強度變輕松了。”李敏談起“管河”三年的工作變化時笑稱,隨著生態理念和環保知識的宣傳普及,市民游客的素質提升了,不再隨意往河里排污水扔垃圾,他在日常巡河過程中打撈的垃圾就變少了,每天行走在“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白鷺成群”的生態畫卷中巡河,特別舒暢。
從治水到管水,凝聚著民間河長、志愿者等社會廣泛參與、政府職能部門高效協作的力量。
據悉,吉陽區實行區、村二級河長湖長體系,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分級河長、民間河長日常巡查、監督的工作模式,共落實區級河長湖長12人,河湖段長30人、河湖巡查專管員43人。
吳淑僑介紹,依托“民間河長”、河長巡河APP,吉陽區日常“管水”主要在“巡、盯、管、督”上下功夫,通過完善巡查上報機制,及時切斷河道污染源,保護河道水質。
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吉陽區各級河湖長累計巡查河湖1.6萬余次。其中,區級河湖長累計巡查河湖136次,村級河湖段長巡河湖2120次,河湖專管員巡河湖14670次。
活水:催生“水景觀”經濟 注入振興“水”動力
得益于良好的治水成果,大茅河的生態改造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三亞大茅智慧生態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覆蓋大茅河流經的上下游流域,以河為線,將鄉村文旅綜合體、休閑采摘果園、生態綠道、田園風光、濕地等人文自然景觀串珠成鏈,打造市民游客體驗美麗鄉村的全新出游目的地。
“博后村荷塘公園水環境治理應急工程目前已完工,改造后的哎岬湖水草豐茂,為博后村的民宿群提供了更好的生態觀光地。”吳淑僑說,哎岬湖水系項目的改造,提升了博后村的村居生態環境顏值,讓在博后村投資民宿的企業更有信心創業,助力鄉村振興。
據悉,吉陽區于2022年4月啟動的“博后村荷塘公園哎呷湖水體園林綠化維護水質提升項目”入選了海南省建設幸福河湖評選。
“水不僅是生命之源,也是吉陽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評價指標之一。”三亞市吉陽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吉陽區將繼續厚植生態優勢,努力在兩山理念上見實效,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常態化長效化,堅決打贏“六水共治”攻堅戰,讓人民群眾喝上放心水,催生“水景觀”經濟,讓河清岸綠的生態空間成為吉陽區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綜合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