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積極推動“無廢城市”建設
近期,多地出臺實施方案,積極推動“無廢城市”建設,厚植生態優勢,推動綠色發展,全方位推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更好統籌城市發展與固體廢物管理。
業內人士表示,“無廢城市”的建設,有助于大力推進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發揮減污降碳協同效應,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同時,也將帶來廣闊的固廢處理市場空間,相關企業要抓住政策及市場機遇,強化業務布局,全面提升盈利能力。
2023固廢處理市場現狀及前景分析
“無廢城市”建設給固廢處理市場帶來巨大市場空間,固廢處理也成為環保領域重要板塊之一。面對廣闊的市場,不少上市公司積極布局,掘金這一藍海市場。
固廢處理產業具有政策與科技雙輪驅動的特點,政策提供方向和引導,技術保證政策與需求落地。新固廢法和垃圾分類處理政策,為我國固廢處理制定了明確的政策路線和方向,為資源化處理固廢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基礎前提。在新固廢法的引導下,整個固廢處理產業快速發展,并直接帶來建筑垃圾、農業垃圾、各類可收回垃圾等眾多細分垃圾市場處理需求的釋放,亦為掌握固廢處理設備核心技術的企業提供巨大商機。
目前,固體廢物處理主要包括四種方式,即資源化利用、焚燒、堆肥和填埋。其目標可以概括為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由于固體廢物種類繁多,成分復雜,導致其物理性狀千變萬化,因此固體廢物的處理難度較大,需要綜合利用多種處理方式才能完成固體廢物的最終處置,進而對固廢處理設備企業的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固廢處理行業市場現狀調查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分析
由于近幾年中國能源結構調整的力度、深度逐步加大,對環境保護日益重視,傳統的煤炭、鋼鐵行業的企業數量和生產規模逐年減少,其固廢產生量下降;同時,現存企業處理固廢的能力提升,使得一般工業固廢新增貯存量減少。面對巨大存量,應注重新技術的研發與使用,固體廢棄物產生量增加趨勢不變,增速放緩,唯一例外的就是一般工業固廢,從側面印證“清潔生產”方式的轉變正在持續影響著工業生產。物信息化統計工作已經初見成效,近年來200個左右的大、中城市固體廢物處置公報越來越準確地反應出我國固廢污染防治以及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工作的進程。
目前,中國的固廢產業已經進入到了以環境綜合服務為核心的階段,各個企業均積極尋找快速規模化的發展方式。重資產環境集團核心特征是規模化,其優勢是全國性網絡的集約效應和政府關系,以及強大的投資運營管理能力。光大國際、桑德環境、首創環境、杭州錦江、綠色動力、威立雅中國等重資產環境集團企業正在向環境綜合服務商邁進。一方面,在積極拓展環保服務產業鏈,以杭州錦江、光大國際、綠色動力為代表,不斷做大做強企業,打造全產業鏈龍頭企業。另一方面,在積極部署延伸服務鏈,以桑德環境、威立雅中國為代表,在傳統的垃圾處理如焚燒等領域加快布局,同時開拓環衛、資源化利用、餐廚垃圾處理和危險廢棄物等新興領域市場。
從雙碳戰略的頂層設計,到“十四五”規劃的生態文明建設不動搖,再到開展“無廢城市”建設等政策推出,支持固廢產業發展的國家政策在持續發酵,建筑垃圾、廚余垃圾等通過處理可有效降污減排、助力碳中和,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固廢處理行業發展已整體步入快車道,產業方向與格局日漸明晰。
中國固廢處理行業發展至今,雖然有不少提高,但隨著工業快速發展,固廢產生量的逐年增加,固廢處理顯得有些無力。行業目前面臨如下挑戰:
(1)環保監督能力加強,多方面監管嚴格。國家污染物排放新標準的提高,各級環保執法單位的嚴格執法,再到全民參與的環境監督,環保企業和排污單位在多重的監督中運行生產,一旦出現生產不達標的現象,對公司的發展絕對是毀滅性的。(2)行業規范化、專業化有待提高。目前國內環保行業魚龍混雜,既有技術一流、服務一流的環保公司,也有濫竽充數,摻雜造假的單位。并且,相關的服務人員水平參齊不齊,出現服務不到位,專業知識缺乏的現象,要加大對從業人員進行相關的資質審查。(3)環保行業技術交流較封閉。近年來國家正在加大知識產權的管理與重視,相關技術人員也具有了保密的能力。但行業發展需要技術推廣和提升,更應該共享資源,加大合作,加快行業發展。(4)行業融資能力不足。目前行業內公司多采用自籌資金,融資渠道較為狹窄、方式單一化,盡管政府和金融機構已經出臺了相關的綠色信貸業務,但是對于那些資信能力較低、較難提供抵押資產的小公司,融資壓力普遍增大。固廢處理行業同屬環保行業之中,面臨壓力大。但隨著“土十條”的發布,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有序進行,土壤修復市場保持較高速度的增長。
欲了解更多關于固廢處理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固廢處理行業市場現狀調查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