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污水處理行業已經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但是受長期以來污水處理行業“重水輕泥”觀念的影響,污水處理廠往往只關注污水處理是否達到應有效果,最終出水是否符合相關排放標準,而污泥的處理和處置問題卻一直未得到重視,一般僅僅在設計中提到將脫水污泥外運和綜合利用,尚未實現真正的無害化處置。國內污泥處理處置由于起步較晚,城市污泥處理處置問題直到20世紀90年代才被提上議事日程。

隨著我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生活污水的處理能力和污泥的產生量急劇增長。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每年排放的污泥量(千重)大約為1.3×106t,而且年增長率大于10%,特別是在我國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城鎮和地區,污泥出路問題已經十分突出。如果城鎮污水全部得到處理,則將產生污泥量(干重)為8.4×106t,濕污泥量占我國總固體廢棄物的3.2%(以80%含水率計)。總體來說,我國大規模污泥的處置問題仍停留在技術研究的層次。目前國內污泥綜合利用的實例不多,而以填埋、農業使用為主。此外,雖然國內對利用污泥堆肥、生產復合肥的研究不少,但生產規模都較小。但是,不論對于何種處理處置方法,減小體積、提高含固率都是污泥處理處置必須解決的重要環節。

我國污泥處理與處置尚處于起步階段,擁有污泥穩定處理設施的現有污水處理廠不到總數的1/2,處理工藝和配套設備較為完善的更是不足1/10,而其中能夠正常運行的更少,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污水處理率的提高,污泥的處理處置已經成為我國環境保護過程中面臨的緊迫問題。
我國應用最為廣泛的污泥處理處置技術是污泥濃縮、污泥脫水和污泥穩定技術。由于污泥中有機物含量較低,且受到經濟條件的限制,因此重力濃縮仍將是今后主要的污泥減容手段,我國污水處理廠采用的污泥濃縮方式如圖1-9所示。對于污泥脫水,我國主要是機械脫水方式,自然干化場由于受到各地區實際條件的限制而采用較少。


國內目前常用的污泥穩定方法是厭氧消化和好氧消化。污泥堆肥方法正處于不斷研究階段,也有實際采用。而熱解和化學穩定方法由于技術和投資、能耗等原因而很少被采用。上述幾種污泥穩定方法在我國所占的比例如圖1-10所示。由圖1-10可見,我國有56%的城鎮污水污泥沒有經過任何穩定處理,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危害。


厭氧消化后的污泥具有易脫水、性質穩定等優點,所以今后污泥穩定仍將以厭氧消化方式為主。而污泥好氧堆肥是利用微生物進行好氧發酵,將污泥轉化為類腐殖質的過程,堆肥后污泥穩定化、無害化程度提高,是經濟簡便、高效低耗的污泥穩定化無害化技術,在我國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我國污泥最終處置主要方法有農業利用、園林綠化、填埋等,其各自所占比例見圖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