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近日,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水利部、林草局等部門印發了《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4月21日,生態環境部召開媒體吹風會,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負責人介紹《規劃》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在吹風會上,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出的關于“水生態環境設置的指標特征”問題時,該負責人指出,合理設置“十四五”水生態環境指標,不單純追求以水環境理化指標評價為主的優良水體比例,不鼓勵各地設定過高的水質目標,將工作重心放在鞏固工作成果、提升工作質量上。

媒體吹風會現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彪 攝
不鼓勵各地設定過高的水質目標
該負責人在介紹《規劃》時指出,穩中求進,合理設置“十四五”目標。
《規劃》明確,到2025年,主要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在面源污染防治、水生態恢復等方面取得突破,水生態環境保護體系更加完善,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等要素系統治理、統籌推進格局基本形成。
針對水生態環境設置的指標,該負責人在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十四五”時期,堅持穩中求進工作基調,主動銜接“十四五”規劃綱要和美麗中國建設要求,合理設置“十四五”水生態環境指標,不單純追求以水環境理化指標評價為主的優良水體比例,不鼓勵各地設定過高的水質目標,將工作重心放在鞏固工作成果、提升工作質量上。
《規劃》在主要目標中,還分別細化了水環境方面、水資源方面、水生態方面等三部分的目標。
其中,在水環境方面提出,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達到85%,地表水劣V類水體基本消除,縣級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等。
同時,該負責人介紹,《規劃》有三個特點:一是堅持穩中求進、實事求是。二是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三是堅持頂層設計與基層創新有機結合。
《規劃》設置了3項約束性指標
2022年全國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達到87.9%,長江干流國控斷面連續三年全線達到Ⅱ類水質,黃河干流國控斷面首次全線達到Ⅱ類水質,我國水生態環境保護發生重大轉折性變化。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我國水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與美麗中國建設目標要求仍有不小差距。包括:水環境質量改善不平衡不協調問題突出、水生態破壞問題凸顯、河湖生態用水保障不足、水生態環境風險依然較高等。
為此,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有關負責人指出,《規劃》著力推動水生態環境保護由污染防治為主向“三水統籌”轉變,構建水生態環境保護新格局。一是健全流域水生態環境管理體系;二是強化流域污染防治和系統治理;三是推進地上地下和陸域海域協同治理;四是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該負責人強調,在目標設置方面,《規劃》共設置了11項指標,其中,3項為約束性指標,8項為預期性指標。3項約束性指標包括“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地表水劣Ⅴ類水體比例、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其中,“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列入“十四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約束性指標。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