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市公司去年實現營業總收入20.0萬億,同比增長7.0%


深市上市公司2022年報實證分析報告
2022年,面對國內外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我國經濟保持較強韌性,發展質量穩步提升,創新驅動深入推進。深市上市公司生產經營穩中有進,研發投入大幅增長,社會責任有效履行,公司結構和總體面貌發生積極變化,有力支持了國民經濟頂住壓力持續發展,為整體好轉復蘇向上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整體業績平穩增長,板塊特色更加鮮明
截至2023年4月30日,深市2776家公司中有2772家按期披露2022年度報告。數據顯示,深市公司2022年實現營業總收入20.0萬億元,同比增長7.0%,近六成公司收入正增長。在全球經濟和外貿增長動能下滑的環境下,實現海外業務收入3.4萬億元,同比增長19.2%,展現較強韌性。全年實現凈利潤9278.8億元,同比下降3.8%。實體類公司(不含金融業和房地產業,下同)實現凈利潤8782.2億元,同比增長7.0%,其中,近八成公司實現盈利,近五成公司正增長,324家公司實現翻倍式增長。實體類公司凈資產收益率為8.1%,與上年基本持平;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合計1.8萬億元,同比增長15.8%,較上年提高11.8個百分點,盈利質量穩中有升。
2022年,深市主板上市公司突破1500家,總市值超22萬億元,創新藍籌企業和細分行業冠軍集聚效應凸顯。板塊公司全年收入同比增長4.5%,凈利潤同比下滑8.1%。實體類公司“基本盤”穩固,全年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5.8%和5.4%。其中,市值超千億元的公司有31家,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22.0%和18.2%,藍籌公司的“市場穩定器”作用凸顯。在電子通信、醫藥生物、新能源等優勢領域涌現出中興通訊、華東醫藥、橫店東磁等一批優質鏈主型企業,有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穩定。
2022年,創業板上市公司突破1200家,總市值超12萬億元,加速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高地。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板塊公司經營業績保持快速增長,全年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20.4%和11.0%,近六成公司收入實現正增長,近八成公司實現盈利,有效支持穩住經濟大盤。全年海外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4.6%,光伏、鋰電企業“出海”速度明顯加快,寧德時代、陽光電源等公司均實現增長翻番。創新驅動發展的特色更加鮮明,板塊匯聚了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九大戰略新興產業,合計市值占比76%。2022年,板塊公司研發投入同比增長20.3%,134家公司連續三年的投入增速在20%以上;板塊整體研發強度為4.9%,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司研發強度達5.9%。
二、三大領域加快發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深交所聚焦服務先進制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三大領域,著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化發展,加快助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目前,深市匯聚了1198家三大領域公司,占深市公司總數的43.2%,2022年全年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3.0%和13.3%,取得了突出的發展業績。
先進制造公司面廣質優,夯實“制造強國”發展基石。深市共有先進制造公司471家,市值合計6.0萬億元,占深市整體的17.0%和17.3%,近三年凈利潤復合增長率為17.8%。2022年,海洋工程、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高端裝備制造龍頭公司業績高速增長,天海防務和蘇奧傳感凈利潤翻倍,三角防務凈利潤同比增長51.5%。生物科技行業凈利潤同比提升6.1%。邁瑞醫療在收入邁入百億大關后,仍然保持每年20%以上的增速。
數字經濟公司持續創新突破,筑牢“數字中國”發展底座。深市共有數字經濟公司432家,市值合計6.6萬億元,占深市整體的15.6%和19.0%,近三年凈利潤復合增長率達11.1%。2022年,物聯網、網絡通信和半導體行業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67.3%、28.7%和6.8%;通信器件龍頭中際旭創凈利潤同比增長39.6%;北方華創、長川科技等裝備龍頭凈利潤實現翻番。
綠色低碳公司形成規模和特色,壯大“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力量。深市共有綠色低碳公司295家,市值合計6.1萬億元,占深市整體的10.6%和17.5%,近三年凈利潤復合增長率高達48.0%。2022年,綠色低碳公司表現亮眼,凈利潤同比增長66.7%。其中,新能源汽車繼續保持高景氣,比亞迪全年產銷雙翻番,出口量同比增長3倍,凈利潤同比增長4.5倍;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市場占有率連續六年全球第一,凈利潤同比增長93%。鋰電核心材料公司業績大幅上漲,天齊鋰業、贛鋒鋰業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0.6倍和2.9倍。受益于海內外需求擴張,光伏等新能源產業持續高增,行業凈利潤同比增長30.9%。
此外,資源開發、農業、公用事業等基礎行業發展穩定。2022年深市采礦業延續高增長態勢,凈利潤同比增長75.2%。電熱燃水業平穩增長,凈利潤同比增長20.1%。農林牧漁業扭虧為盈,收入同比增長15.5%,畜牧業是主要拉動力。
三、關鍵制度運行良好,市場功能更加健全
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平穩落地,資本市場基礎制度進一步完善、市場功能進一步發揮。在準入環節,2022年以來,深市新增上市公司226家,其全年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7.4%和3.6%,均高于深市平均水平,為市場注入“源頭活水”。其中,主板和創業板分別新增53家和173家,IPO募集資金合計超過2600億元。5家主板注冊制“排頭兵”IPO募集資金合計119億元,平均市值超140億元,新藍籌勢力不斷增強。
在持續成長方面,2022年累計實施235單再融資,融資金額逾3300億元。久吾高科等21家創業板公司通過“小額快速”機制高效解決資金需求。海外融資取得突破,全年有6家深市公司成功發行GDR,合計融資26.1億美元,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并購重組方面,深市公司全年披露重大資產重組方案76單,實施完成43單,交易金額(不含配套募資)1611億元。全球最大風電運營商龍源電力吸收合并ST平能實現“A+H”上市。民營煉化龍頭東方盛虹通過并購戰略轉型新能源材料領域。激勵機制方面,深市公司全年推出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計劃共582單,較上年增加22單。近21萬名員工被納入激勵范圍,較上年增長16%,惠及范圍更廣;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計劃平均有效期分別為4.64年和4.07年,長效激勵功能顯現。
退市改革落地見效,常態化退市機制有序運行。2022年是退市新規實施見效的關鍵之年,深市全年共有24家公司退市,退市家數接近過去三年總和,其中,主動退市2家,強制退市22家。2023年以來,已有2家公司被強制摘牌,另有18家公司鎖定終止上市。
四、加大研發積蓄動能,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深市公司堅定不移走創新發展之路,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22年,深市公司投入研發資金合計6633.7億元,同比增長15.0%;研發強度為3.5%,較上年提升0.2個百分點。其中,107家公司投入超過10億元,中興通訊、比亞迪、寧德時代和TCL科技等6家公司投入超100億元。與此同時,深市已匯聚了一支超128萬人的研發隊伍,平均每家公司超500人,人才集聚成效顯著。
研發資金持續涌入新經濟新產業,取得一系列技術突破。2022年,深市近七成研發資金投入到先進制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三大領域,其中,新能源汽車、新能源設備和生物科技的投入增長較快,同比分別提升67.9%、32.1%和19.6%。創新成果不斷涌現,近六成公司的產品和技術實現了進口替代,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持續增強。例如,電子銅箔龍頭銅冠銅箔,攻克了大電流高頻開關電源技術,有效緩解了我國銅箔技術受制于人的困境;廣立微的晶圓允收(WAT)測試設備打破了國外壟斷并已實現批量銷售。
五、主動踐行綠色發展,積極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2022年,深市公司綠色、循環、低碳發展邁出堅實步伐。電力行業公司持續推進電源結構優化調整,不斷提升清潔能源占比。川能動力大幅提升風力和光伏等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2022年實現新能源發電上網電量超27億千瓦時,相比火力發電,實現二氧化碳減排近200萬噸,節約標準煤超80萬噸。工業企業成為節能減排中堅力量,積極通過擴大可再生能源應用、資源循環利用等方式實現節能降碳。晶澳科技積極打造綠色工廠,年度綠色用電占比達到22%,運營范圍碳排放強度近兩年分別下降20%和33%。天山股份利用電石渣替代硅酸鹽原料生產水泥熟料200余萬噸,年內減排超100萬噸二氧化碳。
同時,深市公司環境保護及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質量明顯提升。2022年,700余家公司披露了獨立的社會責任報告或ESG報告,與2021年相比增加了近200家。信息披露的“量”“質”齊升,為識別、評估、管理環境風險夯實了基礎,推動更多資金配置到綠色低碳領域,促進“雙碳”目標實現。
2022年,深市公司積極依托自身產業優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探索助力鄉村振興的長效機制。據不完全統計,深市共有近1200家公司披露年度鄉村振興工作信息,涌現出大量創新案例。在抓好農業生產方面,浙農股份在嘉興開展萬畝水稻種植試點項目,通過智能化管理、機械化操作和集成化發展模式,釋放現代農業發展活力。在提升科技水平方面,中廣核技利用自身核技術優勢,創新電子束技術應用場景,解決經濟不發達地區農產品保鮮、垃圾滲濾液處理等難題,取得較好成效。在發展特色產業方面,羅牛山開展“公司+農戶”養殖模式,利用公司技術、品牌和產業鏈優勢,幫助農民增收并降低市場風險。
六、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國企民企齊頭并進
2022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圓滿收官。三年來,深市國企借助資本市場激活改革創新發展動力,通過改制上市、再融資、發行固定收益產品等方式籌集中長期發展資金,共新上市49家國企,IPO和再融資累計募集資金超4千億元;在深市累計發行固定收益產品326只,融資規模4674.7億元。深市國企有效利用并購重組、股權激勵等資本市場工具,推動國有經濟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三年來共實施69單重大資產重組,交易金額近7千億元;共實施138單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活躍度和靈活性較大提升。此外,共有9家國企在深交所成功發行基礎設施公募REITs,發行規模超240億元,形成良好示范效應。
總的來看,深市國企競爭力不斷增強,收入和凈利潤三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11.9%和7.8%。深市央企估值逐步向合理水平回歸,2022年底以來,市盈率中位數從24.8倍提升至27.3倍,深證央企指數漲幅累計達10.9%,構建中國特色估值體系取得積極成效。
深市一直是優質民企的聚集地和主陣地,民企數量占深市公司的近八成,占A股民企的約六成。深市首家嘗試小額快速再融資、定向可轉債支付工具、第二類限制性股票的均是民營企業。2022年,深市民企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1.3%和13.7%,平均收入規模達55.4億元,是十年前的3.1倍。市值超500億的公司達62家,超1000億的公司從十年前的0家增長至25家,成長出一批在全國乃至全球具有引領示范效應的新經濟標桿企業。深市民企在穩就業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2022年整體就業人數達852萬人,較上年增加34萬人。其中,電子設備制造業的就業人數占比最高,接近15%;汽車制造業的就業人數增長最快,同比增速超50%,穩崗擴崗力度強勁。
七、延續優良分紅傳統,高質量開展投資者關系管理
深市公司扎實踐行資本市場人民性,真金白銀通過現金分紅回報投資者。2022年,共有1740家公司宣告分紅預案,年度累計分紅合計超4200億元,平均股利支付率為35.0%,其中,1178家公司連續三年實施分紅,456家公司股利支付率在50%以上。積極通過回購、增持等方式傳遞發展信心,維護市場穩定。2022年,共有628家公司完成了股份回購,涉及股份數量超82億股,涉及金額約890億元。全年共實施完成股東增持計劃237家次,風華高科、易成新能、立訊精密等龍頭公司的實控人和控股股東紛紛實施大額增持,積極展現信心,提振公司價值。
深市公司積極提高投資者關系管理質效。在年報披露期間,將圍繞“先進制造續華章”“數字經濟破潮頭”“低碳先鋒邁新階”“地方國企煥新顏”“民企發展迎新機”“央企改革創新效”六大主題,集體召開業績說明會,集中展示公司業績、經營狀況、發展戰略,回應投資者最新關切。深交所也通過修訂自律監管指南、舉辦專題培訓等方式,不斷提高業績說明會召開質量。
八、形勢分析與2023年展望
2022年,深市公司化壓力為動力,聚焦主業,加強研發,進一步提高創新能力、競爭能力和抗風險能力,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整體業績展現較強韌性。一方面,積極利用再融資、并購重組、股權激勵等資本市場工具做優做強,主動融入創新驅動、制造強國、數字中國、綠色發展、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三大領域集聚效應凸顯;另一方面,完善內外部治理和規范運作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積極整改大股東資金占用、違規擔保等突出問題,高比例質押公司不斷減少,風險壓降和防范化解取得實效。
2023年一季度,我國經濟運行企穩回升,GDP同比增長4.8%,但工業企業利潤下降21.4%,持續好轉的內生動力還需進一步夯實。深市公司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長5.2%,受成本端壓力等階段性因素影響,凈利潤同比下降4.6%。展望全年,政策引導復蘇將向內生動能改善轉換,推動經濟運行不斷整體好轉、回歸潛在增長率,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在此過程中,深市公司的內生增長動力將進一步釋放,支撐業績修復的積極因素累積增多,全年業績有望持續向好。
(一)投融資互促增長,穩預期強信心成效顯現
投資方面,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與去年全年持平;高技術產業投資保持高增態勢,形成較強的結構性支撐。深市公司一季度加大擴產投資,資本支出同比增長7.4%,汽車、有色金屬、基礎化工和電力設備等行業資本支出增速在10%以上,彰顯較強的發展信心。深市民企資本支出同比增長5.6%,高于一季度全國民間投資水平,但低于深市國企同期水平,仍需持續進行政策支持,提升企業投資積極性。
融資方面,一季度全國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持續高增長,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等實體信貸規模表現亮眼,企業貸款利率同比降低,實體經濟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企業融資狀況明顯改善,一季度貸款需求指數達到近十年同期新高,深市公司中,食品飲料、基礎化工、家用電器和環保等行業的籌資現金流入同比增速均保持在30%以上,較去年同期均提高超20個百分點。
(二)消費需求快速反彈,新經濟新產業表現亮眼
內需正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力,一季度社會消費強力反彈,增速與去年四季度相比由負轉正,服務類消費復蘇尤為強勁。相關行業上市公司也顯現出明顯的回升向上勢頭。一季度深市交通運輸、文旅餐宿行業的凈利潤增速均在60%以上,虧損面環比分別收窄8個和24個百分點。可以預期,隨著擴大內需戰略的深入實施和居民信心的逐步恢復,消費類公司的業績修復將愈加有力。
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正形成浪潮,數字經濟的帶動作用顯著增強,一季度高技術服務業的產值和投資均顯著抬升,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明顯快于服務業整體。深市歷來是相關產業的聚集地,一季度工業互聯網和物聯網等數字經濟公司業績穩中有升,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0.3%和4.0%。在政策引領和各方資源投入推動下,深市公司結構持續向“數字化”“綠色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經濟轉型“領跑者”的作用將日益突出。
資本市場已正式進入全面實行注冊制時代,新一輪上市公司“提質”行動深入推進。深市公司將在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下,向更高水平、更高質量躍進。深交所將抓好新一輪三年行動方案的落地實施,推動形成一批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創新能力突出、公司治理規范、業績長期向好、投資者回報持續增強、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上市公司群體,為建設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筑牢基礎,為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