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機電加快構建“高精尖”產業結構
要加快質量轉型發展步伐,動力源自哪里?北京京城機電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以下簡稱 “京城機電”)的答案是科技創新。
“核心技術、關鍵技術,是求不來、買不來的”。京城機電黨委書記、董事長阮忠奎強調,要充分發揮國有企業科技創新主力軍作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大 “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加快 “高精尖”產業結構構建,積極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爭當原創技術的“策源地”,全面提升自主創新和核心競爭力。
把解決關鍵核心技術放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已經成為京城機電人的共識。作為首都裝備制造業企業,京城機電秉承 “精于術理、誠以信合”的核心價值觀,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圍繞產業目標,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在數控機床、天然氣/氫燃料氣體儲運裝備、液壓元件及系統集成、智能綠色印刷設備和環保設備、發電設備、機器人與智能制造、增材制造等方面持續發力,為國家重大裝備貢獻力量。
截至目前,京城機電已經擁有15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及北京市 “專精特新”企業8家,8家技術中心 (其中2家為國家級,6家為北京市級),10家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承擔科技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5項,工信部04重大專項57項,市科技支撐計劃項目40項,有效發明專利達162項,主持和參與制定國家、行業、團體標準等219項。京城機電持續加強科技創新,完善 “高精尖”產業結構,明確 “十四五”時期攻關“卡脖子”技術16項,并立項實施9個 “揭榜掛帥”項目,涵蓋新材料、石墨烯、清潔能源等創新技術應用,全力加速企業產品、服務、制造能力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轉型升級,做強做優做大裝備制造業。
著力構建創新引領體系
京城機電緊盯創新體制機制,加強研發體系的協同創新,建立京城機電科技創新平臺和企業技術中心兩位一體研發體系,形成市場需求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用一體化協同創新機制,成為助力北京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平臺。
對外與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北京石墨烯技術研究院等開展對接合作,發展 “高精尖”智能裝備產業;對內發揮創新平臺機制創新、人才聚集及創新橋梁的作用,建立內、外部資源協同關系,積極與企業技術中心對接項目需求,挖掘新技術、新項目、新產業,走出開放、協同、合作創新之路,實現在技術研發、產業孵化、創投等多個領域成果轉化與合作。
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京城機電全面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打造出 “京城”“北一” “北人” “華德” “天海”等眾多知名企業和品牌,產品銷往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內外裝備制造領域中享有盛譽和影響力。同時,始終遵循 “高精尖”發展道路,充分利用北京科技中心優勢,推動技術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機制創新以及文化創新,構建 “高精尖”產業結構,夯實核心競爭力。
在此之下,越來越多的榮譽成果不斷涌現。
北一機床 “高速、重載靜壓支承”與“大功率、大扭矩A/C軸機械式擺角銑頭”技術的數控重型橋式龍門5軸聯動車銑復合機床,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天海工業成為國內首家完成氫燃料商用車用70MPa大容積Ⅲ型瓶國標取證的企業,推動了氫燃料商用車走入長距離運營時代。其所生產的35MPa商用車及70MPa乘用車供氫系統,批量應用于氫燃料電池汽車領域,并應用于2022年冬奧會氫燃料電池客車運營項目。同時,攻克了塑料內膽碳纖維全纏繞氣瓶 (IV型瓶)“卡脖子”技術,成功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車載儲氫氣瓶--IV型瓶,已經順利通過三新評審,取得了制造許可證及多項國際認證。
北人智能高端包裝印刷裝備關鍵技術及系列產品開發,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首次實現了包裝印刷裝備的數字化、智能化。“包裝印刷行業揮發性有機污染物全過程減排控制技術與應用”獲得2020年度中國環境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華德液壓低空頭全回轉鉆機整體解決方案為工程機械主機用戶量身打造,整體解決方案包含主泵、主閥、馬達、減速機、油缸、輔助控制閥等元件30余種,全部實現進口替代,邁開了 “從研發源頭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戰略步伐,打破了低空頭全回轉鉆機依賴進口的局面。
京城環保作擁有全國唯一一個由生態環境部設立的 “國家環境保護污泥處理處置與資源化工程技術中心”,可提供污泥多種協同處置方式,如市政污泥與生活垃圾焚燒電廠協同處置,用回轉窯處置工業污泥等,實現了污泥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資源化,減少污泥的二次污染。
北京巴威國家 “一帶一路”能源旗艦項目神華國華印尼爪哇7號項目是印尼目前單機容量最大的機組,也是中國第一個海外百萬千瓦級IPP火電項目,屬于國家 “一帶一路”重點能源項目,爪哇7號2×1050MW燃煤發電工程順利建成并入印尼爪哇巴厘電網。并網期間,各項主要經濟指標達到或優于設計值,鍋爐性能穩定、表現優良。世界首臺大容量、高參數超超臨界褐煤項目京能五間房褐煤623℃高參數超超臨界鍋爐項目,創造了國內電力行業褐煤鍋爐目前的最高參數等級,使鍋爐效率達到93.65%,供電煤耗低至284.01克/千瓦時,同時也是世界首臺大容量、高參數超超臨界褐煤項目,獲得2020-2021年度國家優質工程金獎。
落實數字化轉型
智能化、綠色化是裝備制造轉型升級重要的 “雙輪引擎”。通過強化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賦能傳統制造業,全面提升產品品質、制造層次,推動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是先進制造業顯著特征。
京城機電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深入聚焦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全力推進中國制造2025的技術應用。京城機電在發動機關鍵零部件智能化加工及裝配示范線、航空發動機與燃氣輪機葉片生產線示范、航空發動機整體葉盤工藝及關鍵設備、柔性智能加工技術及柔性自動化集成、液壓元件智能化制造、書刊和軟包印刷智能工廠等高精、高效、數字化裝備與智能化工廠領域持續發力,為用戶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
“十四五”時期,京城機電將把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轉型發展的重中之重,將緊緊圍繞打造解決國家裝備制造行業核心技術、基礎技術的國內領先裝備制造產業集團的愿景目標,聚焦智能裝備產業鏈,著重發展裝備制造業及服務和科技文化園區與服務,同時,培育機器人業務及增材制造業務板塊,不斷加大 “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積極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爭當原創技術的 “策源地”,為助力國家實現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升國家裝備制造產業鏈供應鏈水平、將不斷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方向,推動裝備制造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和產業鏈核心邁進。(馬艷)
轉自:中國工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