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降本增效需求迫切 政策支持向高效低耗轉型 破解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卡點”(經濟導報)
政務:山東環境 2023-04-04 17:06
隨著生態環保治理逐漸進入精準治污、科學治污新階段,生態環保科技成果轉化中的卡點、堵點問題也越來越突出。3月30日,山東省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和環保產業發展綜合服務平臺在濟南正式啟動運行。
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和環保產業發展綜合服務平臺將幫助環保企業向高技術低成本轉型。圖為該平臺啟動現場。
作為服務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環保產業發展、環境管理與治理的公益性平臺,該平臺運行后,將整合共享生態環境科技和產業資源,支撐各級政府部門和企業開展生態環境管理與污染治理,有力促進生態環境科技創新和生態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該平臺由省生態環境廳、省科技廳指導,省生態環境規劃研究院承建并運行。
助企紓困,降本增效,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效能。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該平臺的搭建直擊當下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卡點,得到了企業和科研院所的廣泛認可。
科技成果轉化臨卡點
由杰瑞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污泥減量化裝備在行業內做到了領先,然而市場推廣卻并不盡如人意。
“由于目前缺乏權威評估機構和評估方法,首臺套產品的市場信任度和接受度不足,需求用戶持觀望態度居多,這些新型和先進的環保裝備難以真正得到推廣應用,更難以在市場上樹立自己的品牌。”杰瑞環保公司副總裁于群對經濟導報記者說。
這家企業以高端裝備研發制造為特色,近幾年來,其產品創新研發取得了很大突破,通過自主創新、產學研合作、引進國外技術裝備進行二次開發等方式,已經針對我國污染防治需求研制出了具有相當競爭力的裝備,在性能、成本、節能降耗等方面接近甚至優于國外裝備,或者填補了相關領域空白。上述污泥減量化裝備就是其中產品之一。
“企業重視技術創新,雖然技術超前,可常常孤掌難鳴,叫好不叫座。”青島天人環境股份有限公司在環境領域深耕30年,也遇到了如杰瑞環保一樣的卡點,該公司副總裁郭冰瑜深有感觸地對經濟導報記者說。
郭冰瑜舉例,公司曾在山東青島某區做過一個技術創新的垃圾分類信息化項目,技術上領先,但是在做示范項目推廣時卻不順利,缺乏各種認證,用戶認知度差,加上資金不能及時到位,只能由企業承擔風險。
“產業技術與先進水平仍有差距,新模式、新業態的推廣應用仍存在一些堵點、卡點,服務綠色低碳、雙碳戰略的前瞻性技術儲備不足,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融合發展不充分。”針對當前生態環保行業中科技成果轉化的問題,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副會長滕建禮對經濟導報記者分析表示。
創新發展急需平臺助力
生態環保行業的創新發展急需平臺助力。
數據顯示,全國環保產業的行業營收由2004年的606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約2.22萬億元。其中新時代十年平均增長率達16.5%。產業規模超過萬億后,增速開始逐步下滑。2022年增速僅1.9%,為史上最低。
環保產業在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的同時,模式也不斷創新,從單一要素、單一環節向上下游整合、橫向整合,提供一站式服務的綜合環保服務模式發展。在此背景下,轉型發展、創新發展成為環保行業共識。但路在何方?
“山東生態環保產業基礎好,有濟南、青島、德州等多個生態環保企業集聚地,山東大學、青島海洋大學等知名高校。”滕建禮看好山東的生態環保產業基礎,他對經濟導報記者說。
他同時也指出了山東環保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環保市場發育不足,大量潛在市場沒有釋放,缺乏龍頭企業帶動,知名企業、領軍企業少。
在他看來,培育壯大山東生態環保產業,要支持山東生態環保產業創新發展,搭建“政產學研孵轉用”一體化創新平臺,以企業為主加強新技術研發應用,支持有較好基礎的企業,瞄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關鍵領域,深化技術創新加大清潔生產、資源循環利用技術,綠色低碳技術等的研發應用力度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深入探索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加強對EOD項目的指導。
“培育壯大山東生態環保產業,要向高技術轉型,向高效低耗、低成本轉型,從工藝單元的簡單疊加向協同增效轉型,向低碳轉型、智慧轉型。”滕建禮補充說。
發展需要貼近市場
3月30日,山東省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和環保產業發展綜合服務平臺啟動,這對急需科研機構支撐的企業而言,無疑是及時雨。
“一方面,企業科研力量不足,有現實需求,另一方面,科研機構的科研成果待字閨中,也需要市場。平臺的搭建打通了企業與科研院所之間的橋梁,對企業和科研院所來說是雙贏。”日照城投環境科技集團副總經理鄭偉剛對經濟導報記者說。
鄭偉剛表示,環保企業在技術的選擇上,對轉型升級、降本增效的需求十分迫切。比如,微污染河水的治理,其COD含量不高,但總氮、總磷等指標相對較高,要改善水環境雖然工藝解決方案有很多,但是企業會更注重市場化的可持續發展。“大炮打蚊子,財力上肯定是支撐不起的。”鄭偉剛解釋說。
他透露,目前公司與東北大學教授團隊合作的硫自養脫氮工藝也正在市場化推進中,既要除去生活污水的總氮含量,還要降低成本。基于這種考量,他認為,企業要想走得遠,一定要借力科研機構的理論支撐。
“政府支持,搭建平臺,給企業提供了一個機會,解決了我們的卡點難題。”郭冰瑜說。
3月30日,山東省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和環保產業發展綜合服務平臺啟動的同時,還將7家企業和機構納入了山東省第一批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杰瑞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就是首批基地之一。
于群表示,公司依托該基地建設方案,能夠更好地激活研發創新思路,加強產學研融合和外部合作交流,實現更好地走出去、引進來,加快構建“持續升級現有技術—加快轉化新品落地—儲備培育未來賽道”的全鏈條、可持續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模式,為企業激發高質量發展的持續生命力。
對于該平臺的搭建,省生態環境廳一級巡視員葛為硯透露,省生態環境廳將會同相關部門持續推進平臺建設,規范運行保障、強化服務支撐,努力將其打造成為生態環境領域為民服務的新窗口、重大科技創新的策源地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為全省統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好支撐保障。
省科技廳副廳長于洪文表示,“十四五”以來,山東在生態環保和綠色低碳領域,突破了一批重大技術瓶頸。平臺的建立和運行,將成為全省科技創新體系的有益補充,省科技廳將積極支持省內相關科技創新資源加強與平臺的交流合作,共同推進相關領域科技創新發展。
打造生態環境 科技創新“山東樣板”
3月30日,山東省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和環保產業發展綜合服務平臺在濟南正式啟動運行。
“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進入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新階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科技強省建設等重大戰略也對生態環境科技創新和生態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要求。為有效提升生態環境科技創新和生態環保產業發展的專業化、信息化、現代化水平,省生態環境廳會同相關部門組織建設了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和環保產業發展綜合服務平臺,這是山東省統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落實科技強省戰略,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加快推進生態環境科技創新和生態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程。
在啟動會上,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一級巡視員朱廣慶表示,科技是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利器,生態環境科技創新的進步,有效帶動了生態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在加快環境質量改善、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山東省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科技創新和生態環保產業發展,堅持高位推進創新引領,需求導向務實舉措,整合資源上下聯動,相關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希望山東充分發揮綜合服務平臺在促進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建設高水平的生態環境科技創新策源地,為全國生態環境科技創新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山東樣板”。
原標題:《全省降本增效需求迫切 政策支持向高效低耗轉型 破解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卡點”(經濟導報)》
隨著生態環保治理逐漸進入精準治污、科學治污新階段,生態環保科技成果轉化中的卡點、堵點問題也越來越突出。3月30日,山東省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和環保產業發展綜合服務平臺在濟南正式啟動運行。

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和環保產業發展綜合服務平臺將幫助環保企業向高技術低成本轉型。圖為該平臺啟動現場。
作為服務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環保產業發展、環境管理與治理的公益性平臺,該平臺運行后,將整合共享生態環境科技和產業資源,支撐各級政府部門和企業開展生態環境管理與污染治理,有力促進生態環境科技創新和生態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該平臺由省生態環境廳、省科技廳指導,省生態環境規劃研究院承建并運行。
助企紓困,降本增效,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效能。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該平臺的搭建直擊當下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卡點,得到了企業和科研院所的廣泛認可。
科技成果轉化臨卡點
由杰瑞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污泥減量化裝備在行業內做到了領先,然而市場推廣卻并不盡如人意。
“由于目前缺乏權威評估機構和評估方法,首臺套產品的市場信任度和接受度不足,需求用戶持觀望態度居多,這些新型和先進的環保裝備難以真正得到推廣應用,更難以在市場上樹立自己的品牌。”杰瑞環保公司副總裁于群對經濟導報記者說。
這家企業以高端裝備研發制造為特色,近幾年來,其產品創新研發取得了很大突破,通過自主創新、產學研合作、引進國外技術裝備進行二次開發等方式,已經針對我國污染防治需求研制出了具有相當競爭力的裝備,在性能、成本、節能降耗等方面接近甚至優于國外裝備,或者填補了相關領域空白。上述污泥減量化裝備就是其中產品之一。
“企業重視技術創新,雖然技術超前,可常常孤掌難鳴,叫好不叫座。”青島天人環境股份有限公司在環境領域深耕30年,也遇到了如杰瑞環保一樣的卡點,該公司副總裁郭冰瑜深有感觸地對經濟導報記者說。
郭冰瑜舉例,公司曾在山東青島某區做過一個技術創新的垃圾分類信息化項目,技術上領先,但是在做示范項目推廣時卻不順利,缺乏各種認證,用戶認知度差,加上資金不能及時到位,只能由企業承擔風險。
“產業技術與先進水平仍有差距,新模式、新業態的推廣應用仍存在一些堵點、卡點,服務綠色低碳、雙碳戰略的前瞻性技術儲備不足,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融合發展不充分。”針對當前生態環保行業中科技成果轉化的問題,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副會長滕建禮對經濟導報記者分析表示。
創新發展急需平臺助力
生態環保行業的創新發展急需平臺助力。
數據顯示,全國環保產業的行業營收由2004年的606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約2.22萬億元。其中新時代十年平均增長率達16.5%。產業規模超過萬億后,增速開始逐步下滑。2022年增速僅1.9%,為史上最低。
環保產業在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的同時,模式也不斷創新,從單一要素、單一環節向上下游整合、橫向整合,提供一站式服務的綜合環保服務模式發展。在此背景下,轉型發展、創新發展成為環保行業共識。但路在何方?
“山東生態環保產業基礎好,有濟南、青島、德州等多個生態環保企業集聚地,山東大學、青島海洋大學等知名高校。”滕建禮看好山東的生態環保產業基礎,他對經濟導報記者說。
他同時也指出了山東環保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環保市場發育不足,大量潛在市場沒有釋放,缺乏龍頭企業帶動,知名企業、領軍企業少。
在他看來,培育壯大山東生態環保產業,要支持山東生態環保產業創新發展,搭建“政產學研孵轉用”一體化創新平臺,以企業為主加強新技術研發應用,支持有較好基礎的企業,瞄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關鍵領域,深化技術創新加大清潔生產、資源循環利用技術,綠色低碳技術等的研發應用力度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深入探索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加強對EOD項目的指導。
“培育壯大山東生態環保產業,要向高技術轉型,向高效低耗、低成本轉型,從工藝單元的簡單疊加向協同增效轉型,向低碳轉型、智慧轉型。”滕建禮補充說。
發展需要貼近市場
3月30日,山東省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和環保產業發展綜合服務平臺啟動,這對急需科研機構支撐的企業而言,無疑是及時雨。
“一方面,企業科研力量不足,有現實需求,另一方面,科研機構的科研成果待字閨中,也需要市場。平臺的搭建打通了企業與科研院所之間的橋梁,對企業和科研院所來說是雙贏。”日照城投環境科技集團副總經理鄭偉剛對經濟導報記者說。
鄭偉剛表示,環保企業在技術的選擇上,對轉型升級、降本增效的需求十分迫切。比如,微污染河水的治理,其COD含量不高,但總氮、總磷等指標相對較高,要改善水環境雖然工藝解決方案有很多,但是企業會更注重市場化的可持續發展。“大炮打蚊子,財力上肯定是支撐不起的。”鄭偉剛解釋說。
他透露,目前公司與東北大學教授團隊合作的硫自養脫氮工藝也正在市場化推進中,既要除去生活污水的總氮含量,還要降低成本。基于這種考量,他認為,企業要想走得遠,一定要借力科研機構的理論支撐。
“政府支持,搭建平臺,給企業提供了一個機會,解決了我們的卡點難題。”郭冰瑜說。
3月30日,山東省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和環保產業發展綜合服務平臺啟動的同時,還將7家企業和機構納入了山東省第一批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杰瑞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就是首批基地之一。
于群表示,公司依托該基地建設方案,能夠更好地激活研發創新思路,加強產學研融合和外部合作交流,實現更好地走出去、引進來,加快構建“持續升級現有技術—加快轉化新品落地—儲備培育未來賽道”的全鏈條、可持續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模式,為企業激發高質量發展的持續生命力。
對于該平臺的搭建,省生態環境廳一級巡視員葛為硯透露,省生態環境廳將會同相關部門持續推進平臺建設,規范運行保障、強化服務支撐,努力將其打造成為生態環境領域為民服務的新窗口、重大科技創新的策源地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為全省統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好支撐保障。
省科技廳副廳長于洪文表示,“十四五”以來,山東在生態環保和綠色低碳領域,突破了一批重大技術瓶頸。平臺的建立和運行,將成為全省科技創新體系的有益補充,省科技廳將積極支持省內相關科技創新資源加強與平臺的交流合作,共同推進相關領域科技創新發展。
打造生態環境 科技創新“山東樣板”
3月30日,山東省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和環保產業發展綜合服務平臺在濟南正式啟動運行。
“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進入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新階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科技強省建設等重大戰略也對生態環境科技創新和生態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要求。為有效提升生態環境科技創新和生態環保產業發展的專業化、信息化、現代化水平,省生態環境廳會同相關部門組織建設了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和環保產業發展綜合服務平臺,這是山東省統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落實科技強省戰略,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加快推進生態環境科技創新和生態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程。
在啟動會上,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一級巡視員朱廣慶表示,科技是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利器,生態環境科技創新的進步,有效帶動了生態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在加快環境質量改善、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山東省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科技創新和生態環保產業發展,堅持高位推進創新引領,需求導向務實舉措,整合資源上下聯動,相關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希望山東充分發揮綜合服務平臺在促進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建設高水平的生態環境科技創新策源地,為全國生態環境科技創新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山東樣板”。
原標題:《全省降本增效需求迫切 政策支持向高效低耗轉型 破解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卡點”(經濟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