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紅艷
- 中文名
- 李紅艷
- 國 籍
- 中國
- 出生日期
- 1979年
- 學位/學歷
- 博士
- 專業方向
- 管理科學與系統工程
- 職 務
- 河南工程學院管理工程學院院長
- 職 稱
- 教授
目錄
- 1 人物經歷
- 2 學術成果
- 3 榮譽獎勵
- 4 社會兼職
人物經歷
學術成果
榮譽獎勵
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公共資源與環境治理”帶頭人。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教育廳青年骨干教師。河南工程學院教學名師。獲得河南工程學院優秀黨員、優秀教師、師德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1]
社會兼職
大河網
編者按
怎樣“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做好氣候大文章”?如何尋找“能源結構優化對策”,促進“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河南怎樣走出生態大省綠色發展新路子?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征程上作出河南貢獻,8月2日上午,河南省社科聯、河南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組織召開全省社科界“走出生態大省綠色發展的新路子”理論研討會。在首個全國生態日到來之際,河南省社科聯、大河網學術中原整理刊發研討會上的專家發言,推出《美麗中國河南說》特別策劃,為河南走出生態大省綠色發展新路子支招。

南水北調工程共分為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線路,分別從長江的下、中、上游調水,主要解決我國北方地區的水資源短缺問題,與長江、黃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聯系,構成以“四橫三縱”為主體的總體布局,以利于實現中國水資源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合理配置格局。其中,中線工程從長江最大支流漢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庫調水,渠首在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境內,經長江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方城埡口,沿華北平原中西部邊緣開挖渠道,通過隧道穿過黃河,沿京廣鐵路西側北上,自流到北京市頤和園團城湖,輸水干渠地跨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個省、直轄市。自2014年12月12日下午14時32分正式通水,至2023年7月20日,中線工程累計調水575億立方米,已惠及沿線24座大中城市、200多個縣市區,直接受益人口超8500萬。受水區城市的生活供水保證率由最低不足75%提高到95%以上,工業供水保證率達90%以上。中線工程改變了沿線城市的供水格局,成為供水生命線,因此,確保水質安全,促進沿線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一、兩段齊抓確保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質安全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承擔著為北京等4省市20多座城市提供生產、生活用水的重任,水質能否達標是決定工程成敗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質安全保障工作,2021年5月13日在調研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時提出,要把水源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劃出硬杠杠。5月14日在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又強調指出,要重視節水治污,堅持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后用水。并提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加強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的水源涵養,加大生態保護力度,加強南水北調工程沿線水資源保護,持續抓好輸水沿線區和受水區的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為中線工程水質安全提出了具體要求。
(一)保護好水源地生態環境確保有優質水可調
水源地水生態環境如果遭到破壞,水質被污染,就會導致工程無優質水可調,進而影響工程功能的實現。從目前情況看,雖然水源地丹江口水庫水質基本能夠滿足調水要求,但仍存在著水質惡化的潛在危險,如出現庫體水質中度營養化,神定河、泗河、犟河、劍河等部分入庫支流水質污染的狀況。按要求丹江口水庫的水質要達到國家地表水Ⅱ類以上的水質標準(GB3838-2002),即丹江口水庫水源地水質總磷不能超過0.025mg/L,總氮不能超過0.5mg/L,氨態氮不能超過0.5mg/L等。根據近年的檢測結果,庫區水質總氮指標在1.2~1.6mg/L之間,超過Ⅱ類水質標準。另外,丹江口市也出現石漠化土地,最嚴重的為習家店鎮和石鼓鎮,涉及多個小流域。其中,石鼓鎮的小流域因為當地地形與環境的因素,水土流失情況嚴重,流域內的水系直接匯入丹江口水庫,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對水庫的水質有著直接的影響,如果不防治水土流失,大量的泥沙涌入丹江口水庫,就會減小庫容,對丹江口水庫乃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長期有效運行構成潛在威脅。保護水源地生態環境需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博弈關系,打破條塊壁壘,加強區域協同,從全區協同治理視角出發,開展水源區生態環境多主體協同治理長效機制研究。建議水源區走產業結構調整的路子,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生態農業等生態產業,同時,轉變管理思路,打破行政界限,構建基于水生態功能單元的中線工程水源區協調治理機制;構建市場經濟條件下以污水總量控制、排污量定額管理和排污權有償轉讓為核心的水污染市場化防治體系;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基于大數據的水污染風險預警與決策機制。
(二)建好干線生態走廊確保輸水過程水質安全
為保障輸水過程水質安全,中線工程調水路線主要走小秦嶺和伏牛山等高海拔地區,全線采取自流形式,加上渠道高于地面,總干渠與沿線河流均實現立體交叉,流經之地的污水進不了調水渠道,且中線調來的水基本直接進水廠,但是輸水過程中一旦產生二次污染,后果不堪設想。為切實加強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總干渠兩側水源保護,保障飲用水安全,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原環境保護部、水利部、原國土資源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劃定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總干渠兩側水源保護區工作的通知》,在中線總干渠兩側分別劃定了一級水源保護區和二級水源保護區。為促進中線干線水質安全措施落實,國家還制訂了《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干線生態帶建設規劃》,規劃提出工程建設管理區及水源保護區內的水質安全防范和生態建設任務,包括完善工程管理區兩側林帶建設,在一級水源保護區內建設防護林,實施農業結構調整,控制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污染物排放,開展沿線城市園林綠化,構建中線干線工程首級生態屏障,在二級水源保護區內,整合國家和地方已有規劃,引導開展農村面源污染整治,發展綠色高效農業等措施,形成中線干線工程次級生態屏障。從規劃可以看出,干渠生態走廊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牽涉區域廣、涉及主體多,需要全國一盤棋,強化系統思維,統籌推進。建議中央政府設立綠色發展基金,重點支持沿線發展綠色產業,推進污染企業關停并轉、超標排放企業的技術改造及清潔低碳產業發展,加大對沿線符合環保標準企業的扶持。沿線地方政府按規劃要求,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綜合考慮景觀效應、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因地制宜制定本地的生態走廊建設方案,明確林業、環保、國土、發改、財政、工業、農業、水利、城建等部門的具體任務,確保方案有目標、有措施、有資金。由點連線,逐漸成帶,最終形成中線干線生態走廊,提高輸水水質安全保障程度。
二、提高用水效率促進沿線高質量發展
工程沿線用水效率高低是決定工程供水效果好壞的重要因素。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精確精準調水,細化制定水量分配方案,加強從水源到用戶的精準調度;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遵循確有需要、生態安全、可以持續的重大水利工程論證原則,立足流域整體和水資源空間均衡配置,科學推進工程規劃建設,提高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優化水資源配置體系,要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嚴格用水總量控制,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用水,大力推進農業、工業、城鎮等領域節水,對沿線高質量發展提出具體要求。
中線工程從根本上改變了沿線受水區的供水格局,帶來了巨大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但是具體效益如何?分水方案是否合適?都缺少精確的定量評價,且受益區域多數是原來規劃的受水區,沿線缺水嚴重但不在規劃內的地區想用中線水難度非常大。建議引入市場機制,建立政府引導下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權交易機制,使原來不在供水范圍的區域通過水權交易能用上中線水,擴展中線工程的供水范圍。需要建立精準的水資源使用效率評價模型和需水量預測模型,綜合考慮供水成本后,由政府確定水權交易主體、可交易水權量和水權交易價格,水權交易市場確定水權交易方式及流程,完成水權交易,進而實現精準調水和分水,最大程度發揮工程作用。
(作者:李紅艷,河南工程學院教務處處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