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指出,全國海水淡化工程分布在遼寧、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海南9個沿海省市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城市和海島。遼寧省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181304噸/日,天津市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306000噸/日,河北省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340700噸/日,山東省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451429噸/日,江蘇省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5020噸/日,浙江省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444649噸/日,福建省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29950噸/日,廣東省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88896噸/日,海南省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8485噸/日。其中,海島地區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453553噸/日。
首鋼京唐鋼鐵聯合有限責任公司熱膜耦合式海水淡化設備。
海水淡化水的用途以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為主。其中,工業用水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北部、東部和南部海洋經濟圈的電力、石化、鋼鐵等高耗水行業;生活用水主要集中在海島地區和北部海洋經濟圈的天津、青島2個沿海城市。2021年,新增用于工業用水的海水淡化工程主要是為化工、電力等高耗水行業提供高品質用水;新增用于生活用水的海水淡化工程主要是為廣東省、福建省缺水海島和浙江省抗旱應急提供可靠的水資源供給。
同時,沿海核電、火電、鋼鐵、石化等行業海水冷卻用水量穩步增長。2021年全國海水冷卻用水量1775.07億噸,比2020年增加了76.93億噸,遼寧、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年海水冷卻用水量超過百億噸。
國內海水直流冷卻技術也已成熟。《報告》也表明,國內海水直流冷卻技術主要應用于沿海電力、石化和鋼鐵等行業。2021年,遼寧省、江蘇省、山東省3臺核電機組實現并網運行、福建省1臺核電機組首次裝料運行,核電行業海水冷卻用水量持續上升。海水循環冷卻技術在沿海推廣應用,截至2021年底,我國已建成海水循環冷卻工程22個,總循環量為193.48萬噸/小時。